APP下载

贝尔·胡克斯边缘话语策略浅析

2016-05-30杨谨旖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贝尔女性主义黑人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学术边缘的地位,在黑人研究和女性研究中,黑人女性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摆脱被他人定义的状态,如何成为独立表述自我的主体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胡克斯身为美国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主张的方式是将非主流话语与主流话语、大众话语与学术话语以及黑人方言与标准英语互相糅合这一言说形式,不仅彰显了黑人地位,而且还得其与主流批评处于对话的共生状态。

【关键词】贝尔·胡克斯;女性主义;黑人;边缘话语

On Bell Hooks marginal discourse strategy

Yang Jiny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uaihua University, Hunan, Huaihua, Hunan, 418008

Abstract: black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on the academic edge before 1970s, and black women have been in a state of double edge in black and female studies. In such a situation, how to get rid of the state that is defined by others, how to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independent expression of the subjec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Hooks was a black feminist cr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is a form of speech of non mainstream discourse and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and public discourse and academic discourse and the black dialect and standard English mutual blend,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black position, but also to the mainstream criticism in the symbiotic status of dialogue.

key words:Hooks Baer; feminism; black; marginal discourse

貝尔·胡克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性主义教育家、作家、理论家、诗人以及文化批评家,胡克斯的思想对正确认识西方性别、阶级、种族、文化等社会结构有重要作用。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家不同的是,贝尔·胡克斯主张从文化、种族、性别、阶级及其相互关系的独特视角来看待美国社会及其本质,纠正过去女性主义的不足,一直坚持下层阶级的黑人女性的观点,观点是重新进行黑人妇女主体性地位的建构。她充分利用自己既来自边缘文化,又置身主流文化的双重身份,以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试图将边缘话语“主流化”。

一 边缘话语策略产生的渊源

1.历史原因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女性相对于男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许多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虽然女性主义运动的抗争,让女性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地位的提高,但事实证明,法律上的平等并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特别是黑人女性的平等地位。这几年来,鉴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尤其崛起的黑人女性主义,对于当代妇女受压迫的根本以及妇女解放的道路开始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2.社会压抑

随着美国废除种族隔离和反歧视种种法律的制定,并没有给黑人们创造一个拥有无限工作机会的乌托邦社会。的确有更多的黑人进入到工作领域,并且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大量的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的黑人仍旧处在社会底层。胡克斯认为,大众文化在维持黑人低下地位、消除黑人反抗意志和巩固白人至上主义制度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美国,电视、广告等传播媒体无处不在,它们作为一种思想控制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控制着黑人的生活。这些媒体不停地给黑人灌输这个社会不存在种族歧视,黑人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努力工作,证明自己,最后获取足够的金钱和权力。位于此类主流文化里,黑人渐渐被意志力所屈服。

3.自我有意識选择

胡克斯小时候是在被种族隔离的学校上学,到高中以后,她到了一个黑白混合的学校,在那里胡克斯意识到了种族歧视以及隔离,且渐渐滋生了种族的概念,胡克斯把对于大学的经历进行了描述,“当父母把我送到白人女生占绝大多数的学校后,我发现室友因为将要与黑人一起居住脸上露出了恐怖的神情……我的同学都与我保持距离。”而即便大家都是黑人,但由于种族和阶级等各方面因素,黑人也歧视黑人。“在这个阶级分离的社会里,我第一次看到,中产阶级黑人精英与他们的白人同伴一样歧视工人阶级。我不得不表明立场,弄清我自己的阶级关系……在斯坦福大学有少数的黑人教授,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非洲或者加勒比海。他们是精英,他们只对教育其他精英有兴趣。像我这样的没有任何背景的穷人,是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的。”胡克斯言:一些大众媒体把黑种女性形象比作放纵“妓女”。而影视片中那些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相恋,面部表情总是刻画得比较夸张,无论是妆容、头饰、服饰等,都塑造的异类化。处于此类状态下,作为黑人女性来说,她们不是以沉默的方式面对,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证明自身。因为她们知道,只有将自己立于主体地位,才能够将自己的诉求表达出来。

二 对话体批评---边缘话语策略的表现形式

胡克斯指出,“两个主体的谈话也就是对话,谈话不是主客体的谈话。就黑人女性来说,产生的新话语不可以和其它个体相互脱离。最为常见的是在与社区里成员进行相互对话而形成的。”所以处于被他者言说的状态,不能够进行自我定义的群体都不能够和他者之间以平等的形式进行对话。黑人女性的身份有多种,就白人来说,她是黑人,而对于男性来说她则是女性。胡克斯的观点是恰恰由于黑人女性所具备的边缘化这一生活状态,形成了黑人女性特有的历程,由此她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所利用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也是多样化。

在现实中,很多黑人妇女没有受过教育,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读写能力,她们根本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从书面材料中了解女性主义理论。为了能把女性主义的思想内容传播给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文化水平的听众,一方面要对这些妇女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者们也要转变自己的作品的方式和风格,简而言之,就是读起来通俗,思考起来简单。胡克斯说:“女权主义作品的价值不应该用它是不是和學术标准相符合进行衡量。一篇女权主义作品是否有价值也不应该取决于它是不是难读懂。如果女性主义作品和知识旨在促进和发展女权运动,那么其表现方式和风格就必须与政治目的结合在一起考虑。如果女权主义思想只能为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理解,那么就不会有基础广泛的女权主义运动。”

胡克斯進行写作所具备的一个特色就是通俗化的批评,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建构方面以及写作风格方面。在进行创作她的《我不是一个女人吗?》(第一部作品)的时候,采用不适用脚注这一风格(与传统学术惯例风格不相同)。她走访了一些黑人社区,咨询了一系列普通黑人,这些普通黑人与学术界黑人不同,他们有些人的观点是假如说发现书中采用脚注,他们会感到这本书是读给学术界人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适合。这种发现让胡克斯开始采取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写作策略,力图将学术推向民间。她指出:“不是我们作为知识分子不允许越界,而是学界内社会控制的力量给那些企图用聚声乐与多声乐对大众讲话的人很多压力,妨碍了我们与不同人群之间交流。”

胡克斯重点突出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拒绝被体现权力结构系统的标准英语所同化,对于黑人方言比较注重,其于《语言,斗争之场》里指出“在向学术刊物投稿的文章中”尽管会被退稿“她仍然坚持使用一些黑人方言”,在教学课堂上胡克斯也采用方言进行教学,且不断激励督促学生以母语的方式发音,而后再翻译为标准化的英语,虽然有的学生很不理解这种以方言发音的方式,但胡克斯认为,“学会倾听不同的演讲,他们利用不同的语言,将我们必须同化的观点打败。对于黑人来说,最主要的是应该尝试多学习和利用不同的语言。”

三 研究边缘话语策略的意义

在持续发展的女性主义斗争中,黑人女性要认识到自己处于边缘地位,并且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边缘地位去批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阶级歧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霸权。“我们既从外面往里看,也从里面往外看。我们既看中心也看边缘。这两者我们都了解。此类对于世界的看法提醒世界,即一个边缘以及中心构成的主体的存在。”

1.理论意义

对于黑人女性来说,她们不只是和主流社会不相容,而且还被白种女性以及黑种男性所不相容,这所有的都是由于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边缘生活状态。处于这种状况下,黑人女性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她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有着她们自己的观点模式,即思维方式“既......又”时刻停留在她们脑海中,从而自然而然也出现了越界这一批评话语形式,能够位于一个越界范围说话,构成了她们自身所具备的声音。之所以使用这样一种越界的批评话语,是因为“在边界的生活要求跨文化地去将身份问题解决,就黑人女性而言,她们不但不能够将第一语言进行丢弃,而且也没有为了跨越这些边界而要去学习第二种语言,要在她们居住的不同的文化世界中表明其身份,就必须使用其他的途径”

处于这个基础上,胡克斯结合了标准英语以及美国黑人口语、主流话语以及非主流话语,在边缘话语策略的形式下,不仅彰显了黑人的特色,而且还批判了具有现实生存的可行性,在此前提下,胡克斯将主流话语和非主流话语、标准英语和美国黑人口语交织融合在一起,采用边缘话语策略,既体现黑人特色,又使批评具有了现实生存的可行性,且具备越界至中心这一发展的可实施性,弥补了历史上黑人批评的局限。“位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里,批评语汇是非常紧迫的一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僵直的理论语言服务于权威话的男性化形式。” “使用本土表述,不仅维护了传统的叙述方式,而且表达了一种集体交流性,暗示了一种民族的内在凝聚力。”目前,理论界的观点是:“现在是第三世界出实践,第一世界提供理论的思考。”黑人女性主义批评更是被不断批判着,指出了理论方面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被看成一种经过了实践的批判形式。就像吉尔伯特的观点,批评家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力求把对理论的热情介入与坚持批评话语的复调性质互相融合。独特的是,赫珂丝经常性地受到指责,这种指责体现了理论性的不足”。吉尔伯特十分不理解学界如此的论断,他认为,虽说胡克斯“成为来回往返于教学实践的几个关键性的理论家之一,但还是有一些人指出其学术性亦或是非学术性方面的缺陷。主要缘由是她的方言依然是南方黑人方言”此类相互对立的观点,即理论与实践、学术与非学术之间的对立,表达了西方的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形式。此类思维形式无论是在当代批评理论还是在后殖民理论批评里,都将是思想意识的犹豫表达。

2.现实意义

就我国女性主义来说,胡克斯批评的黑人女性主义是以边缘话语策略形式进行的,对于我国女性脱离边缘地位意义非常重大,同时也启示着我国女性作家的创作思路,我国女性在边缘地位的约束下,对于一些问题的探索有着十分艰辛的过程,诸如两性关系以及身体写作等方面。胡克斯的边缘话语这一策略使得有着性别意识的女性批评家以及女性作家们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十分敏感地意识到身为女性所拥有的种种需求,这些需求并不是“无语”以及“无性”的沉默者,相反女性有着一种强烈的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且独立意识也愈发地突出,充分显示了她们自身与男性的不同需求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胡克斯的边缘话语策略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虽说胡克斯的主要焦点是黑人群体,但是其所注重的关于女性问题以及解决方式的话题,对于中国女性有着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处于目前的学界中,关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意识的单独分析还是很不全面的,处于此类背景下,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借鉴,仔细地研究胡克斯的边缘话语策略,能够促进中国妇女研究的进程更为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美)贝尔·胡克斯著,晓征,平林译.女权主义理论 从边缘到中心[M] .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谨旖(1972.10-),女,湖南芷江,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及语言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WLH34,名称:贝尔·胡克斯的边缘话语策略。

猜你喜欢

贝尔女性主义黑人
黑人谈河流
贝尔和他的朋友
O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School
忘我的贝尔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
贝尔去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