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的十(加一)条黄金准则

2016-05-30卢敏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源语译员情态

卢敏

口译的艺术在于善于组织准确和优美的语言。

作为一名优秀的译员,自然要遵循金科玉律。下面就是为口译译员准备的十(加一)条黄金法则。

1.口译是准确的、精细的、甚至是学究式的一项工作。在口译过程中,信息的损耗不可避免,毕竟人不是机器。但应当特别严格地依据“不删不补”的原则,哪怕有时会破坏形式(语体)。正如一句话所说,在笔译过程中你是作者的对手,在口译过程中则是温顺的、忠诚的为自己的主人(在这种情况下指的是你为之翻译的那个人)服务的奴隶。

2.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或是你不明白的某些东西,不要因所讲内容气馁、也不要慌张,尽量“通观全局”,扑捉基本的意义,最后的办法是对话语内容直接猜测。你可以暂时略过次要信息,转述主要信息,在之后的口译过程中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进一步的补充或修改。

3.翻译的言语处理无论在词序上、词汇上、修辞上或是语调上都应该明确得体。翻译要有头有尾,更要有内在逻辑。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看,翻译都可以在形式上比原文更加出色,逻辑性更强,更简洁,因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校对源语的信息。(1)不要从从句、疑问词和感叹词等开始翻译;(2)为使翻译能够逻辑完整应储备一些万能词汇和句型;(3)不要把句子翻到一半,语法和语调都要完整,既要完整地译出字面意思又要译出转义;(4)尽量让自己开始表达,可以用地点状语、时间状语或插入语来作为开头,它们可以给你半秒的时间去思考。

4.翻译的时间应和原文的时间相差不大。有时,一段冗长、富有感情的发言过后,译员就只是反复在说三句话。而也有时候,三个平常的句子过后,译员会翻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都会引起他人对翻译的准确度和译员的能力与严谨度的怀疑。

5.源语模糊的内容应保持模糊翻译。在口译过程中,除非是有言在先或是显而易见的口误,译员不承担编辑和校对的角色。对于源语模糊内容,译员可以向发言者询问,但询问时应小心谨慎,把握分寸,注意会谈气氛。

发言者有时为试探合作伙伴的反应或是为了其他目的故意模糊表达,这种情况下,译员则不必冒险把模糊处表达清楚。

6.翻译时只用第一人称。首先,间接引语会使口译变得冗长。其次,俄语中说话时使用第三人称是不礼貌的,给人以不专业的感觉。

7.当话语中带有时态形式或者情态语气时(如,一定、最好等),要特别注意情态的表达。毕竟听众们经常会比我们更懂专业词汇,这样他们就会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情态在口译中可以反映很多问题,比如说在传达情感意义方面:可能、可以、应该、必须等。

8.尽量做到翻译时不译国际化的词语,当然这并不是让你翻译成“发音相同但是意义却不同”的词语。实际上,听众经常会尝试着在源语中捕捉他们所熟知的术语、名词,甚至他们根本不懂这门外语。所以如果他听到“structure,sector,tunnel”等词语时,译员的翻译会给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9.在口譯过程中应遵循中立的原则(即公正性)。译员在口译时应该思路清晰,按照话语的本义将信息传达给受话人,要注意的是在语调和词汇的选择上不能流露自己的感情,更不能就某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公众演讲的口译可多少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要和演讲者所表达的感情要相吻合。

10.秉承实用主义观点。译员在口译现场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比如听众和大的环境(氛围、交流情况),听者的知识储备、教育背景、年龄、职业等。除此,如果和专业人士一起工作,则可以引用一些惯用的专业名词,他们能很好地理解你想表达的观点。而对于毫无准备的听者,口译时要尽量做到简洁、通俗易懂。

11.最后,请不要将你的思考过程呈现给听众。也就是说要摆脱如下的表达和用词“刚刚走神了”、“我不懂”、“我忘了這是什么样”、“接下来不记得了”等等。没有任何人会关心你记住什么,译员的任务是在外表上最大程度地同信息以及翻译过程本身划清界限,你的痛苦和疑惑不应该被他人察觉出来。不要给他人怀疑你职业技能的借口,全力以赴展现出你最佳的一面。

猜你喜欢

源语译员情态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口译中的“陷阱”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