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宁强县中药材发展
2016-05-30张鹏程
摘 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扶贫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因地制宜,建立精确的扶贫机制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陕西宁强县隶属秦巴山区交通闭塞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区域呈现出产业落后,经济萎靡。宁强县政府靶向定位、因户施策、综合帮扶,带动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以银杏、天麻、华细辛、丹参、黄连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药源基地,推进木本药材与草本药材间作套种。如何保持扶贫成果让贫困群众长久受益,仍是不断讨论的话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 宁强县 中药材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区域扶贫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要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宁强县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西接甘肃,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区县。交通闭塞,山地复杂,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条件薄弱。2012年3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宁强县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但同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宁强县经济发展带来不少发展优势。县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木本植物 85 科 202 属 586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树种 8 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宁强县长久以来都以农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因此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不断建立具有优势的产业发展、增强其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绿水青山便成了金山银山”。
二、宁强县中药材发展优势:
宁强县地处汉江流域秦巴山区,本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15℃,7月平均气温23.4~26.7℃,1月平均气温0.0~3.6℃。本区降水量较丰富,年降水量709.5~1 400 mm,雨季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土壤类型众多,主要有黄褐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随海拔高度变化。此外,还分布有冲积土、紫色土、石灰土等非地带性土壤。除盆地和宽谷农业植被较发达外,山地和丘陵以天然植被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等。随海拨高度化,形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其中秦岭南坡有5个带,巴山北坡有3个带。优越条件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自然溫床。区域内药用植物在2 500种以上,药用动物约250种,药用矿物在20种左右,分别占全国的22%,15%和25%左右。药材种类多,产量大。中药材生产是山区合理开发山地资源,进行多种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兴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宁强县中药材种植模式:
随着“绿色健康”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对中药的不断认识研究,国内外对中药材的关注和需求都不断提升。中药材资源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契机,宁强抓住这契机 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在中药材选种种植、政策扶持、技术帮扶下“狠功夫”。在发展战略上宁强县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林下旅游四位一体、齐头并进发展模式。当地都有“林下天麻连片,林内土鸡成群,林间猪羊撒欢,林中药菌飘香”的说法。林下经济实现产值4.9亿元。在种植模式上宁强县探索出“企业托管”产业扶贫机制。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特色产业技术物资服务平台,将扶贫特色产业项目与企业运营有效结合,并以“政府 + 龙头企业 + 产业基地 + 参与贫困主体”的形式,让贫困主体有经济收益保证。新发展优势中药材2.2万亩,打造以银杏、天麻、华细辛、丹参、黄连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药源基地,逐步引进GAP认证、药企共建、合作开发等模式,加强中药材种植、流通、加工环节效益倍增。
四、宁强县中药材种植收益:
在脱贫攻坚这两年时间里,宁强县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2014年,实现生产总值6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0.07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24.46亿元,增长10.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8.1%、32.4%和39.5%。人均生产总值20063元。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4.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9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8.245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85亿元,增长11.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8.4%、28.5%和43.1%。人均生产总值20819元。人均收入增长756元。
五、扶贫攻坚期挑战:
目前,宁强县这样的贫困县还处于精准扶贫的攻坚期,还得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定位。在实施精准的中药材产业扶贫过程中,必须要精准确立扶贫地区( 县、乡、村) 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材特色种植品种,否则“特色”便无从谈起。宁强县中药种植现以银杏、天麻、华细辛、丹参、黄连为主 。确定区域优势种植产业时,不能仅靠经验辨别,要将“产、学、园”结合,确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区域优势产品。科研所和高校拥有精良的实验仪器和科研队伍,对于中药材种植技术和区域优势种植条件有准确的把控。第二,产业扶贫成果精准保护。特色产业扶贫可以理解为贫困地区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依靠龙头企业,农民参与其中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带有浓烈市场导向的系统工程。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客观反映市场景气是特色产业扶贫的一大特点。但同时也给特色产业扶贫成果的保护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具有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扶贫成果保护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一县一品”中的“品”是精品,要能为贫困群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能经受市场的考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决定了中药材的品质,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提高中药材品质和如何保护中药材产出地土壤就成了能否持续脱贫的关键一步。第三,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人才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之其他因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扶贫区域经济发展,如何为百姓提供技术支持,如何让百姓直接受益是关键所在。产业发展领域的人才缺乏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瓶颈,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吸引、凝聚各方面技术人才和管理精英。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地处汉江流域秦巴山区,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山区县。在全面实行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抓紧政策支持,扶贫初见成效。为区域贫困群众带来直接经济收入8000多元。再进一步发展中:如何吸引外资,将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攻坚战少不了困难,如何攻坚,怎样保护扶贫成果?“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扬.习近平: 扶贫切忌喊口号[EB/OL].[2013 - 11 - 03].http: / / news. xinhuanet. com / politics /2013 - 11 /03 / c _117984312. htm.
[2]郑远昌.1997.11.汉江流域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与持续发展.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Valley.
[3]马 楠.2016.1.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研究———以中药材开发产业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 第 1 期.
[4]郑慧娟.李树基.2006.西部欠发达县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陕西宁强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甘肃农业.237期.
[5]宁强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nq.gov.cn/.
[6]《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846.
作者简介:张鹏程(1997—) ,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