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视角:没有谁是完全独立的
2016-05-30刘亮赵旭东
刘亮 赵旭东
妈妈:“我女儿经常说她胃胀,不愿意吃饭,看了好多医院都没用,怎么办呢?”
咨询师:“和谁一起吃饭时,她吃得多一些呢?”
妈妈:“很奇怪,跟我和他爸吃饭时她吃得很少,但是和其他人,比如同学、亲戚一起时,她吃得还稍微多一些。”
爸爸:“其实,和我或她妈妈单独在一起吃饭都还可以,但只要我们两个人同时都在,她就不行了。”
咨询师:“这听上去很特别。如果是那样,你们夫妻俩在一起时,是什么让她决定不吃饭呢?难道你们就是她的胃胀吗?”
女儿:“他俩在一起时气氛很压抑,让人很不舒服,没胃口吃饭。”
咨询师:“能多告诉我一些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个体内心被压抑的愤怒、被掩盖的创伤体验、未被表达的情感、心理咨询方法相比,上面的对话开启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理健康视角。它关注的核心是我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家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和生活习惯等对我们性格和行为的影响和塑造。这,就是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治疗界几乎是个体治疗一统天下。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人会得心理疾病,是因为内心存在没有处理好的矛盾、冲突和情节。说得通俗点,是自己给自己添堵。但后来有一部分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发现,仅仅关注内心是怎么“矫情”的,很多心理困扰依然无法解决,比如上文那个不吃饭的13岁女孩,最让她闹心的是父母之间未解决的冲突,她无法替父母解决,又无法表达,这种长期的压力便通过身体的症状表达出来。父母的问题不解决,她的心病无法消除。表面上看,问题是在某个家庭成员的身上,其实,问题出在家庭,因此,专业助人者们开始关注个体背后的家庭,他们欣喜地发现,许多仅仅通过关注单一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改变他们的家庭,这些问题均可以迎刃而解。
家庭治疗由此诞生。家庭治疗主张关注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家中“生病”的那个人只是家庭冲突的“替罪羊”,要解决个体的心理困扰,改变其家庭环境必不可少。
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独立而不受其家庭影响的,我们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我们周遭人与事的影响,而家庭的影响就像烙印一样,刻在每个人的身上。一个每到考试之前就焦虑失眠的大学生,你若是去探问他的家庭,可能会发现,他有一个对自己的丈夫极其不满意,而对儿子期望过高的妈妈。一个对家庭成员“强势”控制、事无巨细均要过问的爸爸,可能从小经历了多位家人的意外去世,這种创伤带来的恐惧和担忧,使他必须让每一个家人的一举一动都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全家平安。一个从小成长于极度贫困家庭、被富人歧视的女孩,对财富也许既向往,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愤怒,所以,当她长大后遇到一个富裕的已婚男士,可能很容易被其提供的物质条件俘获芳心,但同时可能又时常会对情人歇斯底里。因此,要解决我们目前的困扰或不良习惯,需要回到我们的家庭,去改变它。也许家庭环境难以改变,但我们要让自己先意识到家庭是如何塑造了我們,便于对未来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此外,我们以前一直以为凡事都能找到原因或者解释,但这一线性因果的观点放在家庭中显然站不住脚。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和人之间的影响往往是相互的,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我们很难说清谁是因,谁是果。一对夫妻闹得很不愉快,妻子抱怨丈夫把她当空气,不管她说什么他都不回应,妻子认为错在丈夫;而丈夫则认为妻子太唠叨,他才选择了保持沉默,目前的问题该由妻子负责。夫妻二人一个越追,一个越逃,一个越逃,一个越追,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都认为要自己改变,对方必须先改变。殊不知,其实谁都没有错,但双方对造成目前的问题都有责任,婚姻改善的关键在于两人共同改变。
这种相互控制也常常发生在亲子之间,而且往往以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出现着。比如,一个天天抱怨妈妈盯得太紧,什么事都要管的青少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用于反抗妈妈的行为,也正是使得妈妈对他不放心、无法放手的主要原因。而妈妈也未曾发现,她每天把儿子当四五岁的小宝宝看待,事事为他操办,也使得孩子难以独立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妈妈一边说“希望孩子独立,要放手”,一边却处处为儿子代劳。孩子一边说要为自己负责,一边却制造各种麻烦,引得妈妈的目光完全集中在他身上。两个人都显得言行不一,自相矛盾,都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对方搞得一团糟,却不知最该做的事情是学习如何厘清边界,做到“既亲密又独立”,说清什么事是对方该插手的,什么事是该留有空间的。而家庭治疗的目的,正是帮助家庭找到一种彼此在现阶段都能暂时接受的、新的相处方式,这一点需要所有家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要自己先改变或许很难,因为我们往往觉得家人的行为给我们带来莫大的伤害,甚至往往会觉得对方不怀好意,我们咽不下这口气。但是家庭治疗的观点认为,每个家人行为背后都带有好的用意,如果我们用心去体会那些隐藏在“有毒的”行为后面的积极意义,可能更容易谅解对方,找回改变的动力。比如,一个被确诊癌症的丈夫变得悲观、绝望、脾气暴躁,更糟糕的是,他认为妻子对他的态度变得非常差,他既愤怒又悲伤,责备妻子没有良心,为此,他常常独自落泪。直到有一天,妻子的一位闺蜜告诉他:“你知道吗?她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她太爱你了。她无法面对可能会失去你的现实,加上你生病以后脾气暴躁,她故意要把你贬得一文不值,让自己觉得你不是那么好,这样才能稍微让她平复心中的痛苦,掩盖可能会失去你的伤痛,让她鼓起勇气去面对现在的生活。”听到这段话,丈夫对妻子的行为背后的意义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理解,积压在心中的愤怒和委屈释然了,夫妻俩重新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病魔的挑战。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因为很讽刺的是,我们天生好像就更倾向于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良居心”,而不习惯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善心”。就像许多父母能够很快说出孩子的几十条缺点,却说不出一条优点。家庭治疗鼓励人们更多看到自己和家人的“资源”和闪光点,并相信这能让家庭运转得更好,让每一个成员过得更好。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独立的,要帮助个体摆脱心理困扰,需要改变其家庭环境;人和人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没有人是完全的受害者或施虐者,每个人都有改变他人和自己生活的能力;改变对事件和他人的理解,你可能会不再纠结或仇恨,等待你的,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