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角:成长为英雄
2016-05-30岳晓东
岳晓东
人本主义的精髓
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不难发现,前面的属于基本需要,匮乏了就要补充,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了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人便会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工作有三个重要前提:理解和进入当事人的主观世界;人类有巨大的潜力与个人独特性;真实性十分重要,并与自由与责任密切相关。换言之,注重个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看重个人的自我实现与潜能发挥。人天生具有发挥个人潜能的能力,而遭受到創伤时,人也具有自我疗愈的本能,并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发展成为更高层级的本能。
人本的心理咨询
什么样子?
就人本主义而言,心理咨询具有伴随、探析、疏导、鼓励四大功能。其中伴随是指运用同感共情技巧,与来访者建立信任,了解问题的性质,建立并维持工作联盟;探析功能是指运用心理洞察与测量技术,探究来访者的内心呼唤与人格特质,并确立相应的咨询技术;疏导功能是指运用合适的咨询技术与技巧,帮助来访者自我觉察与成长;鼓励功能是运用咨询关系,不断鼓励来访者的求助欲望和向善能量,激励其不断成长。在这四大功能中,有两大功能是与咨询态度有关的,即伴随功能、鼓励功能。这就体现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充分的信任、接纳、倾听、期望和支持来温暖来访者成长。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大师罗杰斯曾言:“在心理咨询的运作中,态度大于技巧。”
人本的心理咨询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以激活其自愈功能和成长潜力。换言之,当心理咨询师抱着赏识、肯定、关注、理解的态度聆听来访者讲述其人生烦恼时,他就会从来访者身上发现其在烦恼应对、压力管理上的闪光点和突破口,以此强化来访者的自尊自信,帮助他走出人生的低谷。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咨询师是在逐渐把来访者打造成英雄。
通过个人的成长,来访者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的人生经历。“我讲述我的伤心事,你给我全新的解读;我原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很悲催,经过你的解读,我竟然发现自己的人生其实挺光辉。”
人本心理学
对我们的启发
人本心理学对早期教育、学生教育的启发是比较直接的。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佛性”,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我们不妨建立起对孩子潜能的信念,在自然的、人性的基礎上开展教育,而不是将他们当成一个无能的弱者、一个接受的容器、一个永恒的织布机。潜能是需要挖掘的,就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那两个孩子,如果没有导演的慧眼,或许终其一生他们都无法发现和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同样,潜能也是需要信仰的,就像年轻的父母欣喜地记录下婴儿每一个微小的哪怕是荒唐的进步,为他们的创造性和童趣赞叹不已,而绝不会像日后那样,哪怕一点差错也要严加责骂。相信孩子的潜能,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进步,这就是一种自然的、人性的、无紧迫感和恐惧感的状态,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非常关键。
亲朋好友间也应以人本的态度互相交流,即足够的倾听、沟通、共情、觉察,理解彼此的内心苦恼,发现彼此的优势和成功经历,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罗杰斯有一句名言:“在我早年的实践中我总是问自己,我怎样做才可以治疗或治愈或改变我的来访者?现在我把这个问题变为,我怎样做才能给我的来访者提供一种可以令他自我成长的关系?”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把你我打造成英雄,这就是人本心理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