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助你走向心理健康
2016-05-30
今年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心理健康,今年的精神卫生日,我国的主题仍然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不久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務。
所谓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通过心理学方法进行的商讨、会谈,来访者寻求帮助、劝告、辅导,它涉及职业、教育、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心理咨询一般遵循教育的模式,来访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任务方面寻求帮助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治疗性的医患关系,帮助病人克服心理困难和心理障碍,以达到调整认知、改善情绪、转变行为、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的过程。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强迫、疑病等,或因某些突发的生活事件遭受心理挫折,或因行为偏差导致社会适应不良,或处于康复阶段的精神病人。可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性质、方法技术比较相似,但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背景、服务对象、目标、服务场所等是不同的。
时至今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派已经发展到数百种,其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有4种:精神分析流派、认知行为流派、人本流派和系统家庭流派。
1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人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力是本能冲动,在法律、道德、舆论的压制下,人被迫将本能压抑进潜意识中,通过对个人的整个成长历史进行梳理,达到直面症状、重构人格的作用。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人们的禀赋各异,各有其不同的限度,苛求自己,超过其本性所能承担,则将为心理症状所苦。如果人们多容忍些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会运用移情和反移情等进行工作,矫正病人原有的负性的情感体验,通过面质、澄清、解释来达到修通的目的,最终达到容纳自己的内心空间,开始试着用不同于既往的视角和心态对待别人和生活。
2认知行为流派认为,认知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或观点,它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们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情绪有赖于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而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正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错误观念来纠正不良的行为或情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广泛运用于失眠症、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自杀危机干预、物质依赖及网络成瘾、人格障碍、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等多个领域。从目前全世界的研究和实践看,这是一种最有效的帮助人们改变和保持健康心态的方法,也是最具有实证研究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
3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提出:“人生而就有天性,天性本善,至少也是中性的。如果环境条件提供了适宜的发展土壤,人就能顺其天性发展出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自我实现的人代表着真正的心理健康。”人本主义最大的不同是强调人的正能量和价值,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它强调人的成長、发展、自我实现。马斯洛把领悟和彻悟视为心理治疗的最高层次和最重要的环节。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立足于病人的自我理解和自身彻悟,使他真正认识自己,战胜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自我实现。
4系统家庭流派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个性、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模式等都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密切交往,互相产生正性或负性的影响。但是,由于家庭功能不良,比如家庭领导功能不良、家庭界限不清、外人插入、家庭关系扭曲、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家庭松散、互不关心等,都能使所有家庭成员在不同程度上卷入麻烦之中,从而导致各种病态情感和行为障碍。家庭治疗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针对整个家庭成员进行集体治疗,纠正共有的心理病态;“确诊的病人”所存在的问题只不过是症状而已,其家庭才是真正的病人;心理治疗师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的结构,改善和整合家庭功能。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心理咨询与治疗关注一个人过去的成长经历,纠正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发挥人的潜能、智能、天资,把每个人放到家庭关系中分析。个人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和谐社会才更有保证。
—写在第25个精神卫生日之际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四种不同的专业视角,本刊邀请国内四大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及其研究团队撰文,深入解读不同流派的精髓理念,以及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