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凝聚力
2016-05-30孙明月
孙明月
摘 要:班级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发展,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集体观念缺乏,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积极性缺失等现象。尤其在高校中,当代大学生管理较为自由使得达到班级高凝聚力的目标更为困难。本文将就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现状及如何提高凝聚力等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以供参考。
关键词:凝聚力;班级管理;大学生
班级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小群体。既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基层建设的基本单位,又是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而班级凝聚力,则是指班级同学之间为了实现班级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表现为班级成员对于班集体的依赖性、信任性和服从性[ 1 ]。简而言之,同学对于班集体的“相互引力”决定了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对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增强班级管理,调动学生热爱集体有重大意义。
一、班级凝聚力影响因素
周济同志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坚持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模式。”由此可见,班级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就目前形势来看,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方面
学生自身指不同地域、家庭、教育方式和心理特点,如性格、价值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各不相同[ 2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可促使同学在共同面对问题上有一定沟通交流。班级干部是班级的领头人,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将“火车头”选好,列车才会高速平稳的行驶。所以班级干部的团结意识会直接影响班级整体精神风貌,也间接地决定了班级同学的凝聚力。
(二)辅导员方面
一个队伍领导人的行事风格会对队伍中的其他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老师。所以,对学生的关注度、工作管理方法、与学生或家长的及时沟通、思想水平和人格等能决定班级的凝聚力水平[ 2 ],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时刻将严谨的态度摆在首位,这样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班级管理制度方面
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首先要有共同目标,当个体目标与共同目标的方向一致时,学生们就会相互团结,即使有彼此利益之间的冲突,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共同目标后,仍需一种管理模式。
实验证明,在民主的管理模式下,班委更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之间会更团结,乐于为班级出一份力,积少成多,将一份份“小力”凝聚成大凝聚力。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需有一个正确班规约束学生。使班级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紧密结合集体奖励和个人奖励,在慰劳集体的同时增强个体的上进心,形成一种“整体包含个体,个体带动整体”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增强凝聚力。
二、凝聚力提升建议
(一)优秀的班委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基础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级体,首先要有优秀的班级委员会。由班级情况选定班委。一旦确定好班委,就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班长要协调,统筹规划班级整体事务。班干部间要建立良好沟通,定期开展班会,针对班级近期出现问题进行讨论,拿出可行方案。及时将老师交代的任务下发给同学,定时向老师汇报近期班级和工作情况。在学习生活中做出表率,以身作则,对待事情认真负责。要有领导力和亲和力,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建立信任,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肯实干的辅导员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核心
在新生开学初期,开展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学校和专业,以增强归属感。及时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切实把好大学生入党质量关,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以保障党的事业有优质的继承人[ 3 ]。
平时要积累知识,提升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思路。对学生要做到有责任心、耐心、细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情况,将对学生的耐心落实在行动上。真抓实干的老师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三)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为班级凝聚力建设指引方向
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共同的前进目标就会在发展过程中失去方向。只有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发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不断向目标迈进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小目标,使同学们有前进的动力。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为共同的目标奋斗。将学生们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及时的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样会大大的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见证
班级凝聚力的提高体现在班级活动上。这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又能体现班级的凝聚力。不妨想象一下,即使在有新意的活动中,若没有学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又怎能把活动办得精彩纷呈呢?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开展班级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愉悦学生身心,充分享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挖掘其中的精髓部分,通过举办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的活动,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架起一道桥梁[ 4 ]。
总而言之,提升班级凝聚力是个漫长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步步摸索,总结经验,慢慢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燕平.90后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01-25.
[2] 徐敏.高校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3-06-01.
[3] 张瑞红,韩亚丽.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凝聚力的研究[J].大家,2011-10-15.
[4] 巫柳兰.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实现路径创新研究[J].成功(教育),201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