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定调,需把握黄金时间
2016-05-30丘国栋
丘国栋
【摘要】把握好每节课开头的“黄金时间”,通过谈话设疑、名言警句、图片等方法,创设适当的情境氛围,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成功。
【关键词】黄金时间 情境 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①。”因而,每一节课的开始其实是每一节课的黄金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黄金时间,创设适当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获得应有的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
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这个黄金时间想方設法吸引学生看过来,必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产生积极的认知活动。以下谈谈本人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做法:
1、谈话设疑导入
当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时,学习才会变得有趣,课堂才会更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如果教师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最苦与最乐》时,我考虑到作者的原意是要从责任之未尽与尽,去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进而鼓励人们勇于负责的人生态度。于是以“最苦与最乐”为切入点,把香港歌手陈奕迅和著名篮球员姚明的头像投影出来,然后问学生:对于歌手、篮球运动员来说,你觉得他们最大的痛苦与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呢?说说你的看法。因为学生对这两个公众人物是较为熟悉,而这两个明星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所以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话题的讨论。在学生简短地各抒己见之后,我就如此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所以觉得最苦与最乐的事情也不同。有一个人他就认为“背负责任是最大的痛苦,而完成责任是最大的快乐”,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看法呢?看看哪位同学能够迅速阅读课文找出原因。
在教学《巴东三峡》一文时,我是以第五套人民币的背面图案作为谈话切入点的。我首先问学生是否知道人民币背面印上了什么图案。然后就依次把100元、50元、2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遮住数字,变成黑白颜色)投影出来,然后让学生去猜那些图案是属于什么面值的人民币。最后我投影出10元人民币,并告诉学生背面图案的景点就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当中,这个景点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看看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这样导入,学生就会带着较强的兴趣去阅读课文。
如在《黔之驴》的教学中,可以先与学生谈谈动物之最的话题,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百兽之王”是什么动物,接着提出问题:百兽之王应该是威风八面的,可是它现在却缩头缩脑的,为什么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又如在教学《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时,可以结合作者丁肇中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话题导入,问问学生是否知道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获奖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获得了多少次呢?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如果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在谈话导入中设置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产生一种刨根问底的探究心理,而后就可以自然导入新课学习。运用谈话设疑导入,要注意的谈论话题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能说明问题即可,以及应该迅速引导学生思考,转入到新课教授当中。
2、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都比较喜爱,经常会留心收集,甚至作为座右铭。用名言警句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入新课,又可以在无形中使学生增长智慧、陶冶情操,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生观教育,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如教《忆读书》一文时,我就结合题眼“读书”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投影出来: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②”。
接着我让学生任选一句名言谈读书的好处,之后我就提出问题:既然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才更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著名女作家冰心提出了什么建议。
又如在教《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联系到母亲这一特殊的人物特点,我又分别投影了以下名言警句:
(1)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2)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3)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然后问学生是否同意上述观点,在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之后,我就结合课文内容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很多人看完之后都说朱德元帅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位迅速阅读课文找找原因。
再如在教学《永久的悔》时,我通过结合题眼“悔”出示以下三则名言警句:
(1)泰戈尔: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贝多芬: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的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今天所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3)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接着我让学生任选一则名言来谈感受,有的学生说后悔会让人失去更多的东西,有的说后悔会消耗宝贵的时间,也有的说与其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等等。然后我就提出问题:既然后悔造成的损失是那么巨大的,为什么我们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会有一种“永久的悔”呢?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迅速进入课文了解个中原因。
名言警句是名人修身创业、为人处事过程中的内心感悟、经验总结,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学生大多都比较推崇信服。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必须与所授课文的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简要地赏析名言警句进入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课文内容设疑,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3、图片导入
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邏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课前导入运用直观的图片,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知识创造条件,
如教学毛泽东同志所写的《纪念白求恩》时,由于考虑到白求恩同志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相距较远,学生对白求恩同志的理解少之又少,所以我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投影了以下几张图片导入新课:(1)白求恩同志的相片;(2)白求恩同志做手术的相片;(3)毛泽东同志与白求恩同志交谈的相片;(4)白求恩同志追悼大会的相片;(5)有《纪念白求恩》语录的水杯;在图片投影出来之后,我立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白求恩是哪里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要为他开追悼大会?为什么毛泽东同志要写文章纪念他?
在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把“为什么毛泽东同志写文章纪念白求恩”这个问题放在最后,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为什么连毛主席都要写文章纪念白求恩呢?白求恩很厉害吗?然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迅速阅读课文,较好较快地找出本文的中心内容: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又如教学《范进中举》时,我考虑到课文的写作特色是通过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所以我在课前的导入投影出以下三张图片:(1)范进卖鸡买米的图片;(2)范进看喜报后发疯的图片;(3)范进清醒后众人簇拥着他回家的图片。随着三幅图片的依次投影,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范进抱着鸡去集市上呢?中举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范进中举后怎么会发疯呢?范进中举后,他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再如教学《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时,可以投影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雨林毁灭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雨林毁灭的后果是怎样的,再板书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找出原因;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直接投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图片;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可以投影五颜六色的花朵图片等等。
运用图片导入新课,要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同时要讲究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创设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③。” 所有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新颖性、启发性、哲理性的导入语可以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因此,教师务必充分利用好每节课开头的“黄金时间”。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2]《中外名人警句》金珺,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1)。
[3]苏霍姆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