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6-05-30高峰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结合文化

高峰

摘要:在当今的舞蹈教学当中,民间舞蹈教学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其能够体现我国的多民族组成结构。然而在民间舞蹈中,其教学方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层面也严重缺乏对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的描述与教育。为了优化民间舞蹈教学效果,本文详细分析了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以期为今后民间舞蹈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关键词:民间舞蹈 文化 教学 结合

民间舞蹈是一种具有典型地质文化特色的舞蹈,不同的民间舞蹈其具备的魅力与舞蹈风格也大相径庭。目前我国民间舞蹈种类非常多,并且大多数民间舞蹈也广受大众喜爱,我国有多个民间舞蹈在国外也有一定的传播与普及。对此,民间舞蹈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民间舞蹈的传承效果。对于民间舞蹈而言,其大多数舞蹈都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其舞蹈文化基本上决定了舞蹈的种类以及特征。对此,研究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结合方式,便是促使民间舞蹈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们对民间舞蹈的文化与认识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对此,在实行民间舞蹈教学时,不仅需要重视对舞蹈教学本身的影响,还需要提高对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

民间舞蹈文化教学不仅仅有舞蹈知识的教学以及专业动作的培训,还包含相关的理论性课程,例如民族文化史、文化来源等等。在这些方面中,教育主要是借助公开课程或主修课程等得以体现。在当前的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略民间舞蹈文化的灌输

民间舞蹈教育者在实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的教学内容并不充分,大部分教师都是依据教科书中或者其他资源进行教学,其对于理论性的文化知识教育并不多。少数教师在实行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基本上与本舞蹈民族、民间已经无关,而相关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自己填充进去的,并不是舞蹈真正的内容,从而远离民族与民间的范围,失去民间舞蹈教学的文化内涵,同样也是阻碍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模式单一

从表面上看,当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设计似乎是非常合理的。但是,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中对基础知识,尤其是舞蹈文化的主修课程在整个舞蹈教学中的占比比例非常少,基本上不足10%。因为民间舞蹈的种类非常多,再加上国外舞蹈的教学,其对于某一个民间舞蹈的教学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民间舞蹈教师只是“点”一下,并不是深教。

(三)教育面狭窄

目前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是以传统式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民间舞蹈中基本上不会对民族的精神与文化进行教育、传授,更多的只是对舞蹈的动作等进行传播教育。除此之外,当前教育面狭窄同样也展现在其他方面,例如秧歌舞蹈、蒙古舞蹈、花灯舞蹈以及藏族舞蹈等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新的民间舞蹈,从而导致学生在知识面、认识面上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因为当前许多的教学方式都是以前人的教学经验为依据,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都是按照相应的规范、模式开展,在教学内容上面基本上不会有新的创意、创新,从而形成一个模式化的教育怪圈,导致民间舞蹈原地踏步,无法发展。

二、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

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互扶持、相互成长,共同发展的联系,民间舞蹈文化必须以民间舞蹈教学来得以传承与展现,同样的,民间舞蹈教学也需要民间舞蹈文化来得以充实,展现舞蹈教学的全面性与文化性质。与此同时,具备充足的民间舞蹈文化的舞蹈教学,同样也是促使我国民间文化传承的主要依据,也是促使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依据。

(一)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作用

民间舞蹈教学是传播民间舞蹈文化的根本方式,同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播、学习者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的体现密切相关。教师在对某一个舞蹈进行教学时,必需要对这一个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地民族的社会、习惯、风俗以及地理环境等,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让自己真正在这个民族问舞动,从而促使民族文化的存在意义。

(二)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有较强的维护性

民间舞蹈会因为当地的地域特点、人文精神等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或动作形式。对此,在实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融入民间舞蹈文化,既能够体现较强的采风民间文化,还能够展现较强的艺术处理技巧。民间舞蹈教学是保障民间舞蹈文化得以维持的主要依据,借助舞蹈形式展现民间舞蹈的特殊性质,借助动作的组合、节奏的舞蹈等方式体现文化中的历史内涵。对此,在实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教育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渗透各个民间文化地域精神的风格,并促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能够更加有机的结合。

(三)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有较强的升华效果

民间舞蹈教学是民间舞蹈文化的教育基础。对此,民间舞蹈的文化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体,还是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是优化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感染与掌握的主要手段。想要在民间舞蹈教学当中促使学生掌握民间舞蹈的形态,必然需要将民间舞蹈本身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习,换而言之就是促使学生掌握民间舞蹈文化,并将其体现在舞蹈动作当中,从而起到升华民间舞蹈教育的目的。

三、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有机结合改进方式

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基础舞蹈能力,提升学生对民间舞蹈基础知识的理解,还需要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精神与动作进行描述与讲解,进而优化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掌握,并提升学生自身对民间舞蹈的创作能力。同时,在实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之前教师需要对民间文化背景、民族文化内容有充分的理解,需要了解不同舞蹈风格之间的差异,采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民间舞蹈的内涵,从而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

(一)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式层面的改善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实现:1.模仿式教学。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首先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借助多媒体力量将民间舞蹈的动作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该民间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记住舞蹈当中的各类动作与内容,促使学生更好的实现模仿学习。2.重视表现力。表现力是文化、情感以及历史融合的展现,既是一种张力同样也是一个背景的浓缩,教师在民间舞蹈教学时,想要体现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沧桑感、柔美感以及生生不息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不同民间舞蹈时建立不同的价值文化。3.分类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选择最符合自身形象的民间舞蹈,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例如,某些学生带有一种粗犷的特质,则可以学习一些蒙族民间舞蹈,如果学生身材娇细,具备一定的骨感美,则可以以傣族舞蹈作为重点培养内容。4.知识传授。民间舞蹈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对节奏、音乐知识的掌握与理解。5.音乐是舞蹈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时必须促使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之下感受舞蹈的动作内涵,并借助语言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动作,从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素质

想要不断提高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真正强化自身的知识素质,借助强化自身经验、文化素养等方式,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与文化知识,进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通过自身对民间舞蹈的掌握、应用能力的提升,间接性的感染学生,促使其在模仿与想象当中认识、感悟、掌握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除此之外,想要促使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有机的结合,就必须合理的设计教学课程。按照学生的不同风格特点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重点在于动作与文化的平衡性。除此之外,教9币还需要优化自身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从而优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谈论民间文化与舞蹈,从而丰富学生对民间舞蹈教育的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民间舞蹈的多样性,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民间舞蹈教学必然需要结合民间舞蹈文化进行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具民间风气的民间舞蹈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体验民间舞蹈文化,感受民族风情,同样是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由此可见,想要有效的提高民间舞蹈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意义,就必须将民间舞蹈文化有效的融合到民间舞蹈的教学当中,促使学生感受民间舞蹈文化,感受文化当中的内涵,从而真正体验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民族风情,优化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结合文化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谁远谁近?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