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古乐器Gamba

2016-05-30陈茜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历史结构

陈茜

摘要:Gamba于15世纪末出现在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成为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常常在室内乐中使用。由于在独奏表演中一般都是用低音Gamba.自17世纪中期以后Viola da Gamba渐渐开始专指低音Gamba。Gamba演奏一直繁荣到1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衰落。Viola daGamba现在一般直接简写为Gamba,而Viola这个词则演变为中提琴的名称。本文从历史、结构和演奏方式三个方面对Gamba这种古乐器的形成与发展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Viola daGamba 古乐器 历史 结构 演奏方式

VioIa是意大利语,法文写作VioIe,德文为Gambe,英文为VioI。意大利术语VioIa da Gamba,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腿上的Vio”,在中文版《中提琴艺术史》中将这个词翻译为“腿式维奥尔”。这是一种有品的弓弦乐器,由于它通常是放在大腿上或两腿之间演奏,因此称为Viola da Gamba(腿式维奥尔)。在一些中文简介和论文中直接采用英文的音译“维奥尔”,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不加任何修饰成分而单独提到维奥尔这个词是有歧义的。在16世纪,人们通常按照演奏方式的区别对乐器进行分类,Viola是对一大类的乐器的统称,包括两种不同的乐器,Vio“da Braccio”(臂上维奥尔)和VioIa“da Gamba”(腿式维奥尔)。为了避免歧义,保证行文的统一,本文使用意大利术语VioIa da Gamba,简写为Gamba。

一、历史

Gamba独特演奏姿势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1世纪,在一些12世纪的细密画中出现的一种收腰提琴就采用了这种演奏姿势,这种乐器被认为是中世纪的Gamba。14世纪早期这种弓弦乐器的演奏方式在欧洲完全消失。真正意义上的Gamba于15世纪末开始出现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省的亚拉贡画家的绘画作品中,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描绘文艺复兴时期Gamba的作品作于1475年。到了1500年Gamba已经频繁的出现在瓦伦西亚、马略卡和撤丁岛画师的天使题材的绘画中。《ln the CagIia ri Museo NazionaIe》是一幅作于1500年左右的长条形绘画作品,在作品中,天使演奏的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西班牙Gamba,这种长颈,琴身很薄,有着修长外形的非常长的乐器与意大利16世纪标准的Gamba有很大的差别。在博尔吉亚家族的推动下,Gamba穿越地中海,通过巴利阿里岛和撤丁岛,最终到达意大利。在亚历山大四世教皇执政时期(1492-1503)Gamba开始出现在罗马和意大利北部城市的宫廷中。意大利制琴师对西班牙式的Gamba做了改进,使其拥有优美柔和、低沉浑厚的音色,能够在复调音乐中演奏出清晰的织体线条。之后逐渐产生了Gamba类乐器的重奏表演形式,这需要将Gamba制作成不同的尺寸,起初也只有次中音和低音两种。

Gamba音色极为优美,且没有鲜明的力度变化,非常符合贵族的审美标准,所以在上流社会大受欢迎,绅士、商人和其他有道德的人在休闲时间演奏Gamba作为娱乐。相反的,小提琴被认为是下层社会的专属乐器,经常在大街上为舞蹈伴奏或者引导婚礼的队伍。Gamba一直存在于贵族宫廷,在18世纪晚期之前很少出现在宫廷之外。许多宫廷雇用专业的、在演奏装饰性的音乐方面具有极高的专业技巧的Gamba演奏家,甚至是整个乐队在贵族婚礼及其他一些场合演奏。就像今天提琴类乐器是现代管弦乐队的基础一样,整个16世纪,Gamba类乐器重奏组是文艺复兴管弦乐队的基础。随着Gamba的流行普及,开始陆续出现一些指导书籍,许多综合性的音乐著作中也有关于Gamba音乐和演奏的章节,著名的有:伽纳西②的《Lettione seconda》和奥尔蒂斯的《Trattado》。

16世纪时,很少有专门为Gamba类乐器重奏谱写的音乐,一般只是为弥撒、赞美诗、情歌和尚颂等声乐作品伴奏。有时也演奏一些器乐寻觅曲和幻想曲。最早印刷的Gamba类重奏音乐是有两个版本的汉斯·格勒的《Musica teusch》,包含了德国里德和巴黎尚颂的声乐手抄本:最早印刷的独奏Gamba曲集是Ganassi的《RegoIa rubertina》,包括几首寻觅曲和为声乐和Gamba而作的情歌。

17世纪中期,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明亮的,如同人声的音响效果,加上早期奏呜曲开始发展,首先在意大利,Gamba逐渐被小提琴所取代,德国和法国稍晚一些,在英国持续使用到了侣世纪中期以后。但Gamba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文化孤岛”保存了下来,比如意大利西西里岛和一些女修道院。19世纪后期在一些音乐家,特别是大提琴家的倡导下Gamba开始复兴。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演奏的Gamba在结构上非常像现代大提琴,只是音色上稍显柔和,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Gamba与提琴类乐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1889年,布鲁塞尔成立了“古代乐器协会”,这个协会的宗旨是“研究和演奏那些曾经受到人们喜爱,但现在的音乐厅中很少见得到的乐器,比如:CIavicembaIo、VioIa da Gamba、VioIe damour……”。这个组织的成员经常举办古老乐器的音乐,深受欢迎,其他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几个类似的组织。

二战后在Gamba的演奏上产生了英国、德国和荷兰三种不同的风格。英国于1948年建立Viola da Gamba Societv(甘巴协会),美国于1963年建立了Viola da Gamba Societv of America(美国甘巴协会),德语国家建立了Viola da Gamba Mitteilungen of Switzerland(瑞士甘巴协会)。1998年Paolo Biordi和Vittorio Ghielmi出版更加全面完善的指南《Methodo Completo e Progressivo per Viola da Gamba》(最新甘巴演奏方法全解)。

二、结构

在Gamba早期的历史中,它的外形一直没有固定下来,有很多种不同的形状,而且变化很快,有较大差异,16世纪受到吉他家族影响,还有一小部分的外形轮廓具有装饰性欧式花纹的特色。1 540年代在意大利威尼斯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形,肩的倾斜角度很大、琴身上半部的很窄。早期的Gamba,面板和背板都已采用很好的木料制作,这使得它的构造非常的轻便。面板微微拱起,中央做得较厚,从而提供较强的支撑力。背板除了在顶部向琴颈方向倾斜,其余部分都是平的,内侧还要装上一些起加固作用的横梁。琴身较厚,所以侧板比较宽,常常用羊皮纸或亚麻布的里衬作为加固,与面板背板连接的地方没有凸起的边缘(图1)。音孔呈括弧形,琴码较低,也比较平坦。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前期的琴颈很厚很圆,有点像现在的大提琴的琴颈,到了17世纪中期,琴颈变得越来越平坦(图2),在更晚一些的法国,有时候琴颈制作的非常薄,类似于琉特琴。本来较厚的面板中央被低音梁和音柱所代替。法国的制琴师加大了琴颈与琴身的角度(图2),缩小了所有木料的厚度,意大利的制琴师增加了琴码的高度,并采用拱形,这些改进赋予了G8mba最终完美的外形。这些特点到了18世纪已经变得相当的标准化了。17世纪初,出现了带共振弦的G8mba,共鸣弦一般用金属丝制作,穿入琴码上的一系列孔洞中,能够发出非常柔和、如同银铃般明亮的声音。

Gamba的品,一般是用拉紧的肠线环绕在琴颈上,然后以一种特殊的打结方式系紧,每两个品相差两个半音(一个中全音),第一品和第七品之间相差一个八度,在第七品上附加一个第八品,形成双品,所有的品都可以根据校音的需要来调整位置。但是品的安装和调整非常困难而且不稳定。

在Gamba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尺寸,如:Pardessus(倍高音),TrebIe(高音),Alto(中音),Tenor(次中音),Bass(低音)和Violone(倍低音)。只有高音、次中音和低音是Gamba类乐器重奏组的常规成员。Pardessus(倍高音)到17世纪晚期才出现,尽管Violone(倍低音)在16世纪已经出现,但是几乎没有在重奏中使用过,Alto(中音)几乎没有人提到过,一些理论家对此提出了质疑。重奏组中的Gamba在形状、木材、颜色、特别是尺寸上应该是成比例配套的,比如:高音Gamba琴轴到琴码的弦长在理论上应该正好是低音Gamba弦长的的一半,定弦上高音比低音高一个八度。将这个原则应用到次中音Gamba上就是让它辅助下方的低音Gamba进行演奏,这有点类似于弦乐四重奏中的中提琴。所以,Gamba的具体命名是依据它在重奏组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来确定的,而不是绝对的尺寸和音高。

早期的琴弓是典型的向外凸出的弧形弓,而不是现代小提琴使用的轻微内凹的琴弓,但18法国的一些琴弓采用了凹面的设计。达诺维勒认为Gamba的琴弓“必须采用中国的木材,既不能太重,太重会使得运弓太笨拙;也不能太轻,太轻就不能够轻松地演奏和弦,重量应与手的的力量相称,这就是我认为应把选择权交与演奏者的原因”。他所说的是产自中国最好的木料指的是蛇纹树。事实上,欧洲人也是用其他的木料制作琴弓,巴西苏木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现在巴西苏木被认为是制作小提琴弓的上等材料。

大多数的Gamba有6根弦,当然也有例外,比如Pardessus(倍高音)就只有五根线。琴弦一般用肠衣制作,低音Gamba最低的两根弦要在表面包绕金属的缠丝,一般使用银丝,两根弦的缠丝材质应该相同。琴弦尽量靠近指板,以方便的按指。最早出版的有关Gamba定弦的资料是马丁·阿格里科莱出版于1545的《Musica strumentaIis deudsch》,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弦:高音f-a-d-g'-C":次中音c-f-ad-g:低音G-c-f-a-d-g'。这种定弦很明显是以一个单一的数列为基础的,这样在重奏组中三个声部的空弦音,部分地重合在了一起,音域较窄,音响效果单一。后来,大多数的理论家建议,所有的Gamba,无论处于哪个音区,都采用同样的结构,标准的6弦viol的弦与弦间的关系从低到高是这样的:四度、四度、大三度、四度、四度。因此,高音为:d-g-c'-e'-a'd",次中音为:G c-f-a-d-g,低音为:D-G-c-e-a-d。次中音Gamba的演奏者有时候喜欢改变大三度音程的位置,例如:c-f-a-d-g'-C"。英国的演奏者常常把低音Gamba的最低弦调低一个全音,变成C。法国巴洛克时期的低音Gamba常装上第七根弦A,这根线使用的缠丝材质与D、G两根弦相同。

因为Gamba是有品的乐器,所以它的定弦和演奏倾向于采用更加平均的音律。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的音乐理论家提倡使用一种叫做“中全音”的律制。“中全音律”是由意大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彼得罗阿伦于1516年提出,把“五度相生律”的大三度音程距离缩短一个“普通音差”,成为“纯律”大三度,将这个纯律大三度平均分为两个全音,这样全音没有了大小之分,称为“中庸全音”,此律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虽然,全音没有了大小,与“纯律”要求有所不同,但由这两个中全音构成的大三度,却是“纯律”大三度。将这种律制运用到Gamba上,意味着,要将中央两根琴弦构成的大三度调整为“纯律”的大三度,将其他的四个四度微微扩大一点,品也要根据这种音律的需要进行调整。很遗憾的是,由于按弦时的张力的变化以及肠弦材质的限制,再加上每一个品都决定所有的琴弦,不能针对个别的音位作调整,所以在G8mba上不可能完全按照“中全音律”进行演奏,更多的时候靠自己的听觉来进行调整,可见品的使用有其自身严重的局限性。

三、演奏方式

所有的Gamba在演奏时,无论支撑在小腿上还是大腿上,都是琴头向上,琴身直立的,大多数人们使用这种姿势,17世纪晚期的英国音乐理论家坚定地认为这是标准姿势。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演奏姿势。同时期的一些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姿势。保罗·委罗内塞的绘画作品《Marriage at Cana》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这幅画种描绘的两个著名的演奏者就采用了几乎水平的持琴姿势,这种姿势遭到理论家的批判。还有一些作品描绘了站立的演奏姿势,比如:在汉斯·尤腾丘尼希著的鲁特琴教本中的一幅木版画里,琴既不是放在地上,也不是支撑在凳子上,而是悬空抵在身体上,并且看不到任何明显的支撑点,这种方法是不大可能的,估计是使用了低音Viola da Braccio演奏者使用的一种简单装置,在琴的背面安装一个圆环,将圆环挂在演奏者身上佩戴的一个挂钩上。这种装置可以帮助演奏者支撑乐器的重量,有时低音Gamba的演奏者也是用这个装置。

为了保证好的干净的音色和良好的共鸣,左手手指应该迅速的按在品的后面,而且,在音符演奏完之前,手指不能抬起,演奏完之后手指抬起也要非常迅速。由于品的使用保证了音准,所以在演奏和弦时,左手多根手指同时按下的情形下,可以根据手的舒适程度采取比无品乐器更多样的姿势。

典型的持弓方法是一种叫做“underhanded”的方法,意思是手在琴弓下方,手掌向上(与二胡的持弓方法类似)。具体的做法:拇指与食指握住琴弓,中指提供所需的压力(在查阅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时,笔者发现此词条作者的一个小小的笔误,写成了拇指与中指握弓,食指提供压力)。克里斯托弗·辛普森在一百年后这样描述:“用拇指和最前面的两根手指的末端在靠近螺丝的地方握住弓,拇指与食指固定弓杆,中指稍稍向内弯曲,进入弓杆内侧,抵住弓毛,这样既能保持琴弓的平稳,又能轻松控制住运弓的方向”。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人相隔一百年,但是持弓姿势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弧形弓的弓毛较松,根据不同的演奏需要,中指可以通过改变压力来调节弓毛的松紧程度,比如:在拱形琴码的Gamba上演奏和弦时应减小中指的压力,在演奏单声旋律时则应加大中指的压力。不同地区略有不同,比如:英国人的持弓位置与辛普森描述的一致,距离螺丝较近,而法国人的持弓位置距离螺丝较远。运弓时手腕应该保持松弛,手腕、手臂和手指要协调运作。

Gamba的上下弓方向与小提琴的正好相反,远离身体的方向小提琴称为下弓,Gamba称为上弓:靠近身体的方向小提琴称为上弓,Gamba称为下弓。在音符下方有圆点或字母,表示用下弓演奏,没有的则用上弓演奏。通常Gamba的演奏中是没有连音符号的,但有时会出现两个连续的上弓或下弓,需要处理得很连贯。一般重拍上的音符用上弓演奏。运弓的最好的位置是在琴码上方四指宽距离的地方,靠近琴码会发出一种粗糙的、薄而亮的音色:靠近指板则会发出非常内敛柔和的类似长笛的音色(现代小提琴演奏中也有这两种弓法,称为近码弓和近指板弓),演奏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运用不同特点的音色。由于Gamba的运弓是在琴弦上左右运动的擦奏,而不是像小提琴运弓时将整个手臂的重量放在琴弓上,所以Gamba不可能发出小提琴那样具有强烈爆发力的重音和很大的音量。文献中提到运弓手臂和左手的震动,可能分别指震音和揉弦。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现代提琴演奏技术在Gamba琴演奏中都已出现。

四、结语

现在很多人认为Gamba是现代大提琴的前身,因为它们的演奏姿势非常相似,但这种说法显然过于肤浅。有学者认为从结构上看,它们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提琴与中提琴的关系更为密切,只是采用了类似于Gamba的演奏姿势。依据德国现代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的观点,中提琴是所有提琴家族的鼻祖,是提琴家族和维奥尔家族之间的桥梁,从17世纪开始,流行于民间的Viola da Braccio(臂上维奥尔)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具备了现代提琴的特点,人们开始用Viola daBraccio来称呼提琴家族,大约到了17世纪中期提琴家族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小提琴称为Violino,大提琴称为ViolnocelIo,而中提琴的名称没有变,依然叫Viola da Braccio,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简化了,大多数人们开始用Viola来表示中提琴,只在德语中人们保留了这个名称的后半部分,将中提琴称为Bratsche。虽然存在这些不同的观点,但不管怎样,现代提琴家族乐器与维奥尔家族乐器有很深的渊源,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古老乐器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现代乐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Gamba由繁荣到消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根植于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

猜你喜欢

历史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