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016-05-30李家琦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对策

李家琦

摘 要: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拥有优越的城市发展平台,以及政策、资源、人才、技术优势,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运用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理论,本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的方法提出了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区域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从我国区域的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是近年来拉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京津冀地区的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发展落后。形成了罕见的“环京津贫困带”。为此,本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二、关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京津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河北省环绕京津,是京津地区的腹地。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报告称,2015年京津冀三地GDP69312.9亿元,占全国的10.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门户之一。

1.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增强。自“十一五”以来,河北省与京津两市在经济社会的部分领域联系逐渐增强。一是京津重要的物流腹地。河北人口密度相比京津低很多,具有突出的腹地空间和土地成本优势;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的加深,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保障体系逐渐成型。二是重要物资的供应地。河北省工农业区位优势突出,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在京津地区有较高市场占有率。三是旅游开发合作加深。京津冀通过加强旅游市场合作开发,推动旅游规划衔接,联合开展景区联票、项目招商和宣传促销等活动,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2.产业转移初步形成。北京是我国首都,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它们产业发展特点有:一是拥有的人才资源、资金、技术资源等来满足构建产业结构的需求;二是拥有较高的产业结构层次,并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三是北京、天津以项目为载体,主动合作加强。河北面向京津地区大力招商,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并成功吸引了一批京字头、国字号的战略合作伙伴。

3.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在交通方面,京津冀地区现阶段已经达成了比较良好的合作,在该地区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三小时交通圈”,和国省干线相连的高速公路数量多达35条,在港口吞吐能力上,该地区的港口吞吐量达到7.5亿吨,占全国港口吞吐量中的16%。

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仍然处于自然发展阶段,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京津冀的发展相对落后。根据以上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现状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区域內部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广东一省的GDP占全国的11.72%;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GDP的20%。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很大的差距。京津冀内部经济发展落差较大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天津综合实力最强,而河北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2015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达到了17139.43美元、17505.73美元,河北省只达到了6481.14美元,唐山达到了12607.62美元,而张家口和保定的人均GDP却只有4952美元、4192.42美元。资源要素分布不平衡,北京与天津是河北省中心区域独立出来的两个直辖市。直辖市能够给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使周围的人才资源都聚集到京津,使得本应在京津冀均匀分布的资源要素转变为向京津地区聚集的不对称发展态势。

2.区域产业格局和分工不合理。京津冀地区一些区位条件接近、产业基础相似的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首都新城与环京县市之间产业同构。二是河北各市之间产业同构。国有经济占比较高,产业跨区域整合困难。京津冀区域作为老工业基地,受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2010年,河北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总值的35.7%,天津市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6%。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中的国有经济占比过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对资源的控制力强。城市之间缺乏协调分工。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均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争资源、项目、投资等过度竞争严重,许多重复建设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和结构趋同继续加重,造成整个京津冀区域的资源无效有效配置。

3.促进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行政体制障碍突出。京津冀区域带有相对明显的政治属性。长期以来“京津冀”内部地区由于行政地位的对立,导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难以形成,行政区经济封闭的旧有格局依旧有较强的影响力,体制性障碍、行政功能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难题。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多年来,河北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为京津提供丰富的水源,但上下游之间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从而加剧了上下游之间的矛盾。虽然过去北京、天津给予了河北省很多的援助补偿,但这些援助补偿都不是以水资源补偿的名义,而是以其他项目来体现的,这些补偿多属于临时性的,不能弥补冀北地区的损失。同时这些援助并不固定,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4.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加剧。京津冀区域各地区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彼此扩散、叠加。京津冀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大中城市PM2.5都出现爆表现象。北京周边的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均为差。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京津冀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京津冀地区始终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和水荒的威胁。水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海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目前,海河流域是全国污染程度最高的流域,污水排放量远超于水体纳污能力。该流域有超过2/3的污水无法得到处理。

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议

1.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加快城市群建设。一个城市群或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经济互利的前提下,生产要素遵循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汇聚组合,形成规模产业或产业集群,以此提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如对外招商引资要尽可能统一优惠政策;高速公路收费由分段收取改为统一收取,实行“一卡通”制度等等;重点推进6大一体化,即城市群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市场建设、城乡统筹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只有首先建设好京津冀城市群,以此为核心才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2.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的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布局,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建立企业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在合理分工、促进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群体的竞争效率和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根据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内的重点发展轴线和产业发展区域,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3.推进政府合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快建立京津冀的政府合作机制,为各方一起商讨、确定、研究问题,寻求共同利益所在及其实现途径,为引导、推动三地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区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改进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将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集中于市场机制培育和障碍破除,为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成本创造条件。在继续深化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区域协调机制的同时,京津冀应重点推进三大机制建设,即金融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社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4.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大,应根据区域内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约束条件,合理规划资源、能源的利用途径。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减量原则是第一位的,应该从源头进行控制,着眼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的产生。遵循“一高两低”的目标,即产品高消费、自然资源低消费、废弃物低排污。协调好高消费和低污染的矛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结语

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等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增长新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意义十分重大。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京津冀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矛盾最为突出、最为复杂,关注度最高,解决难度最大。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共同体,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124-125,317-322.

[2]孙久文,丁鸿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7:52-58.

[3]娄文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4,02:90-92.

[4]魏洪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現状与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20:21-23.

[5]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肖金成,李忠.京津冀区域发展与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9:3-29+43.

[6]刘维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增长点的选择与培育[J].城市,2016,04:3-4.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