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集群发展的新机遇

2016-05-30刘宏宇傅佳莎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依存度集群协同

刘宏宇 傅佳莎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维持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新要素,而一个国家的创新水平则与其科技创新集群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文章简要概括了我国创新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原有的创新环境下影响技术转化率的因素,并结合开放式创新背景提出了创新集群改革的建议供政策制定者和创新主体等实践参考。

关键词:创新集群;开放式创新

一、 我国创新集群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创新型经济改革,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均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社会科研投资已经超过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贡献率,国家将开放式创新上升到了战略高度。李克强在“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的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创新是开放的创新,我们要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对创新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所有的创新主体参与进来,完成创新结构的改革。目前来说,我国创新集群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研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仍旧较低。“十二五”规划中曾经提到,到2015年,我国研发投入要达到GDP的2.2%,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这一目标并未完成;而部分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研发占GDP的比例高达3%~4%,更是远远超出我国现有水平。

二是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长期居高不下。国内学者多次测算了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极高。而后随着对这些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我国自身科技水平的进步,目前对外技术依存度已经有很大的改善(罗亚非、蔡乾龙,2009)。OECD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早期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0%,而同时期美国为6.3%,日本仅有4.1%。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范建亭(2015)等对我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进行了重新测算,并预测2015年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将降低至38.5%。这一数值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极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某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一些关键技术及零部件仍严重依赖于进口。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报告称,2014年,石油相关技术对外依存度接近60%,天然气相关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上升至32.2%。

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待提升。在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中,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极为迅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称,中国专利申请已经连续多年跃居世界第一,2014年甚至占到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我国技术专利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专利技术应用商品化率不到20%。特别是高校,过去一直作为产学研联合的重心,专利技术转化率仅有5%。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并不十分理想,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中仍旧处于劣势、缺乏话语权,还并不能算是一个创新经济体。创新国家的本质在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科学技术创新及其相关服务为驱动,这种增长方式更注重质的变化与提高,而不是依靠规模经济获得效益。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经济模式进行改革,要求所有的创新主体参与进来,完成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在新的开放式创新的形势下,创新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化和扁平化,创新主体和创新集群之间的界限也将越来越模糊并不再局限于组织内部的研发活动。这无疑会给创新集群带来新的合作与互动,从而为技术成果的转化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 创新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在旧有的创新环境下影响创新集群信息交流的因素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创新集群内创新主体的目的差异;一个是创新集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另一个则是地理性沟通障碍引起的技术资源浪费。

第一,创新集群内不同主体的目的不同,导致技术对接冲突、产权分配冲突等。解学梅(2009)等在研究中指出,我国原有的创新体系中,通常是以区域经济为中心发展产学研联合从而建立起一个新的创新集群。大量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依托当地实力较强的大学、企业,在政府的协助下展开了技术改革和创新的工作。在这一集群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是最为主要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在技术研发及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因而参与合作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政府作为倡导者和引导者,支持技术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则更多的看重科研的学术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对论文等学术成果的重视要远大于产权以及技术转移率。许多高校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学者对理论或者技术的拓展和创新,并非植根于市场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则是建立在盈利和市场竞争的基础之上,企业内部自主研发的专利通常会直接转变成产品。同时,企业尤其重视短期内可以获得的利益,对于研发时间长、转化可能性低的基础研究通常不予过问。因此,企业的技术转化率相对会高于高校的技术转化率。另外,出于对自身市场地位或者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对于侵权有着较高的警惕性,一般会第一时间申请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第二,我国创新集群缺乏服务性中介机构搭建交流的纽带,导致创新集群内部主体之间沟通不畅。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融资服务和技术服务水平上。我国科技创新集群中融资体系的缺陷已有大量研究探讨:在基础研究领域,政府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科研经费;而在技术转移的中后期,企业为产业化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协助完成了技术成果最后的增值过程。因此,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口主要存在于这两个阶段之间,也是真正需要投资经理或者融资服务的时期。另外一个服务缺陷是技术市场的落后,我国现有技术市场在政策法规、从业规范、运营机制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徐棣枫,1999;张改珍,2012)。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对于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和复合型专利服务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前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逐渐完善起来,而相关专利服务人才的质量,则始终没有显著的提升。一般来说,技术市场是创新主体互相交流完成技术需求对接的平台,因此,从业人员需要同时具备技术背景和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技术市场的管理和运营相对国外技术市场来说比较混乱,供需双方很难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获得资讯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极其严重。除去上述两方面之外,相关法律、运营管理等咨询机构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创新企业的需求。这些服务性中介机构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集群内的沟通和交流,进而降低了区域内技术创新及转化的效率。

第三,我国不同地区间创新集群缺乏沟通,技术资源的供需双方无法匹配。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一百多个大学科技园以及一百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很多创新园区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建设的,分属于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无论是学术资源还是经济资源都比较充沛,早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相对比较成功,造就了联想、海尔、阿里巴巴等优秀企业。另外有很多园区地处偏远,本身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后盾,也很难获得其他地区企业的合作意向,只能发展成为不成熟的高科技创业园区,无论在技术创新的数量、水平上,还是在技术转移的能力上,都很难被称为一个创新集群。在较发达地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聚集作用,这些地区渐渐培养出初步的创业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也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研究经费。这些创新资源的涌入,进一步巩固了该地区的创新竞争优势。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科研水平等差距很难与其竞争,因此始终在资源的获取方面严重落后于较为发达的创新集群。事实上,这些欠发达地区可能在农业、能源、重工业等领域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创新资源的匮乏导致他们无法独立完成研发或者技术转化的工作,不成熟的技术市场也无法提供良好的技术交易环境。因此创新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技创新对有潜在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综合来说,我国现行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行动上未能达成配合,也缺乏能够协调分配创新资源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各个创新集群因地域差异、技术市场的闭塞等原因相对独立的罗列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这些都严重限制了技术转化的成功率。而在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集群将迎来新的交流与发展。

三、 创新集聚在协同创新情境下的发展建议

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主体基本相同,在原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服务性中介机构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消费者、其他平台性质的服务机构等。其区别在于,产学研合作中,各创新主体是为了自己的目的与其它主体相互作用,而协同创新则强调各个主体目的的一致性。

第一,强化集群内协调机制的建设。因此在创新集群的协同合作中,必须设立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协调机构或平台,负责统筹频繁发生的技术、人员交流、明确各个创新主体的职责与权利、优化配置组织的创新资源并提供其他咨询性质的中介服务等。原有的封闭式创新集群一旦打开,这一平台可以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契合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摩擦,同时降低沟通的成本。同时,创新集群之间的差异性越大,其协调机构就会越复杂、工作量越大、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就更高,继而增加协同创新的难度,提高了创新的成本。后者与协同创新组织的设立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组织创新集群建设协同创新组织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保持这些集群的契合度。

从两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来看:协同创新组织的两方可以是水平差距较大的两个创新集聚,其中一方通过技术辐射为另一方提供技术支持,而另一方则恰恰需要这种技术支持来发展某个特定的产业,并能付出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以是技术革新所需要的反复试验过程。相反的,协同创新组织也可能由几个地理位置接近、发展程度接近的创新集群重组而成。这些创新集群都专精于某一产业、或者所涉及的领域存在技术互补或合作关系。由于创新集群之间不存在强弱和主次等关系,协同创新组织需要设立一个协调机构来管理各个创新主体。在这种协同创新模式里,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和交流会产生大量的碰撞,碰撞产生的技术创新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市场需求,进而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因此更适合以企业为纽带来推动创新集群间的合作与发展。其协同创新的模式就可以是以企业为领导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协调机构的统筹下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以上是针对应用技术的创新研发与转化,在我国现有创新体系当中,国防、航空航天等战略核心技术以及部分公共服务性的前沿技术的开放式创新通常是由政府充当平台,由于其目的性更为统一,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作用非常突出,创新成果和技术转化成果也很客观。

第二,完善服务性中介结构,落实“技术”、“人才”、“资金”三方面的建设。首先,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建设技术交易平台,以保证技术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保密性、通畅性。技术平台可以是实体的技术交易中心,也必须同步构建一个网上交易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技术供需双方的交流和对接效率。其次,知识产权的立法之上,必须加大执行力度,改善专利律师制度,给予专利代理人和律师双证的从业人员生存空间。另外,教育部门在高校的法律人才培养上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法学与其他专业的交叉,尤其在工学部、理学部等的跨专业招生。优秀的专利法律从业人员在专利的申请、最大化利用以及专利权维护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重视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以极大的减少产权摩擦和冲突,能够在技术转移中将很多产权问题防范于未然。

在融资等方面,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金融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基金经理人的培养,以提供配套的管理咨询服务,以期最大化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也可以利用一些风险基金或者奖励基金有目的的引导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利用先期引导资金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中间积极牵线、联合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中心等。

第三,以政策引导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创新集群合作。我国成果较为突出的优秀创新集群区域,其产出的科技成果和经济产值相对较高,然而对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却低于许多表现一般的创新集群。这一研究显示出创新集群对创新资源的浪费,也揭示了一种通过协同创新重新优化资源配置,以优势带动劣势发展的可能性。在前面提到的技术辐射模式中,技术从发达地区扩散到欠发达地区,一方面可以在欠发达地区获得新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过剩的创新资源重新进行分配,实现更多的经济价值,提高自身创新资源的利用率。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间不仅存在这地理环境上的隔阂、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除去行政区划的壁垒之外,一般欠发达的创新集群会对首都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成熟创新集群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因此,较发达的创新集群在协同创新组织中是一个天然的主导者,适合全权统筹各个集群内的职责与利益的划分、信息和资源的流通与整合,并为落后地区提供融资、法律法规等专业咨询。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将“过剩”的创新资源引入对技术需求较大但研发能力不高的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主导的创新集群可能无法从协同创新组织中获取足够的利益,因此这种模式有时候需要政府以比较强势的姿态参与引导与优秀的创新集群协同发展。

当前考虑到现行的中西部保护性发展理念,可行的创新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业、能源、旅游业等部分文化产业和部分生态友好的工业产业。政府需要成立独立的部门来管理东西部对接的问题,负责匹配和协调能够实现对口支援的创新集群。在完成对接之后,不能过度干涉创新集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员互动,由东部发达地区的创新集群承担该开放式创新组织的主要管理工作,以免组织过于行政化,不利于市场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另外,政府还需要提供一定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发达地区的创新集群与西部对接。比如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专项奖励基金等,使之在协作中更多的重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上。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企业资金的投入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

综上所述,开放式创新理念下,创新集群的组织形式明显要比过去的产学研合作更为复杂,更为系统化、扁平化,尤其重视信息的流通。在协同创新组织中,创新资源会接受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以最优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沟通和协作,从而达到最优的统一的创新成果。在越来越开放的经济和政策导向下,为了提高我国的创新绩效,将原有各自为政的封闭式创新体系打开,跨地域的协同创新逐渐成为当前创新体系建设的主流,也是激发跨地域技术、资源溢出效应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范建亭.开放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J].中国科技论坛,2015,(1):45-50.

[2] 毛磊.开放式理论下跨区域协同交互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25-28.

[3] 罗亚非,蔡乾龙.对外技术依存度测评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132-136.

[4] 解学梅,曾赛星.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9-17.

[5] 张改珍.关于专利异化的历史考察[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65-172.

[6] 徐棣枫.试论专利诉讼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从专利代理人到专利律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4):145-148.

[7] 冯梅.产业装备与装备产业:中国工业化道路新视角[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2007.

[8] 王成东.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机理及保障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4.

[9] 吕铁.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及推进思路[J].经济管理,2004,(9).

[10] 孟韬,罗亚非.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测算及国际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11,(8).

[11] 孙顺成,蔡虹,黄丽娜.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12] 何锦义.对外技术依存度若干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刘宏宇(1988-),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技术管理;傅佳莎(1987-),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国际贸易。

收稿日期:2016-09-25。

猜你喜欢

依存度集群协同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及与经济大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