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三环节”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2016-05-30刘其容
刘其容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科学课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教学 创造能力 培养
一、实验课前让学生充分思考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质疑问难,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提出并思考自己不懂疑惑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物体的传声》一课,课前布置任务叫学生思考、探究,声音在水中能否传播,要求学生搜集好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行动计划,制定行动措施,着手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分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撒播到远处?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这些问题,课堂四十分钟很难通过实验来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课外较长时间进行仔细观察、思考,并探索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二、实验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实验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况下,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大脑皮层比较兴奋,创造性思维容易被激活,创造力也更能得到培养。如在教学《磁铁》实验课时,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我出示了一根钓鱼竿和一条头部别有大头针的纸鱼,放在讲台上。问:“哪个小朋友能用这根钓鱼竿把这条鱼钓上来?”“我来!我来!”小朋友们争着举手,高喊着。我请男女生各一位上来钓鱼,可是没有成功。第三位、第四位也没有成功。正当小朋友们议论着“怎么回事”时,我“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好不好?”小朋友兴致极高:“让老师来钓。”我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钓时,悄悄地把一块小小的磁铁拿出来放在鱼头别着的大头针上,手拿钓鱼竿一本正经地钓了起来……“哇,钓着了。”小朋友们惊奇道。“小朋友们,为什么老师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才钓着鱼呢?”“哦,我明白了,老师多了个小东西(磁铁)。”一个小朋友馬上站起来说。由此我引入“磁铁”课题,要求学生把准备好的物体(课前老师放在他们桌子上的一个塑料袋,内有小磁铁、木块、铁块、铜块等)拿出来,自己动手找一找磁铁的好朋友是谁?学生们无拘无束,高兴地玩着、找着,经过自己动手探究,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的东西,并思考磁铁还有那些特性。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由于创设了轻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实验课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
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例如,在《观察土壤》实验课中,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学生说出办法后,教师又让学生到前面的仪器车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在实验课堂中,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创新。
四、课后布置实验活动拓展创造思维
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也是加强知识积累,对课堂知识不断进行巩固和实践的过程,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对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内容丰富的课后实验实践活动中,学生思想更加活跃,能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创新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了《种子发芽试验》实验课之后,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可以这样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布置任务: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从而让学生体会和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通过自身的课外实践、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进一步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因素了解得更加透彻,认识到种子要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空气等才能发芽。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了学生深入探究、创造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全面开展实验教学,形成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整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此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增敏,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月(34)
[2]苏富忠,思维科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3]戴丽君,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年3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