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6-05-30赵喻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赵喻玲

摘 要:我国旅游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加剧了行业对高能力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此为研究背景,结合当前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建设几大要素入手,构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行业需求。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89-02

随着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规模日益扩大、速度日益加快,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高职院校在旅游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截至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788所,招生人数达46 083人[1]。尽管培养出的人才数量较为充足,但人才质量却有待提高。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还无法满足旅游业实际发展需求,导致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成为阻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从行业实际需要入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

(一)“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实际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该模式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和能力本位理论基础之上的,强调以人为本、能力本位,以加强学生综合实际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满足旅游业人才供应。

(二)“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兼容性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前人总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得到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也适应于常见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

2.双向性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既能完善学生自身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又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需要,为市场需求提供宝贵的财富。

3.综合性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从能力、知识和素质这三方面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体现了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4.前瞻性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系统性,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获取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方案,不断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能力与需求两个要素为基点,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模式框架图。

(一)培养目标

随着旅游业不断向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培养具有一线服务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已成为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及任务[2]。“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即从业者能力的提升可以满足行业需求,行业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培养从业人员自信心的提升,从而鼓励他们进一步完善自身能力。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助力人才培养。“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最终形成优化标准。课程设置在具体环节中都不能偏离以下要求。

1.结合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旅游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态势,淘汰陈旧过时的课程,融入新的课程因子。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懂得运用实践进行检验,使课程所学及时融入到实际当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此循序渐进,不断完善[3]。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方向

学校能够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很多,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实训基地及实训设施、校风、学风等各个方面,但最终都会形成一个总的发展方向。学校应该秉承从实际出发,为市场需求提供合格人才的宗旨,分析学校基本情况,如所处环境、拥有的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及特色、学生情况等,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设置课程。

3.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动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一味的“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懂创新,不重改革,只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滞后于行业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现实发展,开拓视野,根据现实及未来需求对课程实施有效的改革,才会体现出课程载体的价值,正所谓,“求改革,才能促发展”。[4]

(三)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认知路上的引导者,对激发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振兴师资力量。

1.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服务性质的专业必然要求旅游高职院校具有一支强大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既能满足课堂知识的需求,又能轻松应对实际操作带来的挑战[5]。可以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培训,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在校企合作中广泛积累经验

旅游业的实践性要求深厚的实践经验,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得心应手的学生。企业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应用平台,教师可以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薄弱环节,以此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3.通过搭建师资培训平台,完善师资总体水平

旅游教育研究机构要定期举办专门的学术研讨会与培训大会,根据地域特点和本地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创建师资培训基地。不同院校的教师可以在培训基地相互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与研讨,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发展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师资总体水平。

(四)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职业性、技能性的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并建立高仿真、高模拟实训基地,为学生打造更加真实的实训平台[6]。学生可以先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实践操作,之后由企业根据用人需求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激发他们学习与工作的热情,又能为企业发展带去收益,实现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并结合实际需求,构建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如图)。

三、“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前景展望

“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突出以能力的高标准来满足行业的高需求。在构建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能力包含的种类有许多,对于人才培养,主要指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本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对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及适应工作的能力等。对于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从几个方面片面的讨论,而应该有的放矢,有侧重点的展开。

旅游管理专业因其职业特点,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对能力培养的高要求,对高职旅游院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直接为一线工作服务。学校和旅游企业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力特长,通过实践锻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与魅力。

总之,“能力-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需求,为未来我国培养旅游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网站[DB/OL].http://www.cnta.gov.cn/

[2] 朱冬英.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7,(21):21-23.

[3] 孙毅.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1,(33):59-60.

[4] 胡晓晶,俞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1):21-22.

[5] 孙莎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1,(19):221.

[6] 钟先丽.对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12):37.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