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译外文本选择的“全球本土化”策略

2016-05-30刘贵珍

对外传播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译介外文莫言

刘贵珍

引言

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论译书》一文中明确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①其中,“择当译之本”被列为首义,可见先生对文本选择的高度重视。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依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在探讨这一课题时,多数研究者将译者置于研究中心,而对译本选择问题研究不足。在此方面,莫言作品的成功外译有着重要启示作用,本文欲结合影响莫言作品成功外译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中译外文本的选择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应的策略。

迄今为止,莫言的多数作品都被翻译成了外文,包括越南语、希伯来语、意大利语、波兰语、瑞典语和挪威语等十多种语言。其中,以翻译成法语和越南语的作品数量居多,均至少翻译了15部,其作品在法国的影响力也较大,曾出版过的《十三步》《酒国》《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又都出版了简装本。莫言作品的英译本也已经有11部之多,且选译的均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如《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其作品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例如,2001年,《檀香刑》获得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图书奖,2008年又获得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法译本《酒国》,2001年获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又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大奖;2006年,日文版《生死疲劳》获得日本“第17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2009年,该书英文版又获得美国纽曼中国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有关莫言作品的评论文章,在西方世界层出不穷,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是2000年6月,美国文学类学术期刊《今日世界文学》刊载的一系列有关莫言作品的评论文章,除莫言本人的《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外,其余均为美国顶尖学者或权威翻译家撰写,如葛浩文、王德威、托马斯·英奇等。上述文章的发表,使得莫言开始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

总之,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就外译作品数量和在国外受欢迎程度而言,莫言可谓首屈一指,其世界影响也因荣获“诺奖”而到达顶峰。

一、莫言作品吸引西方读者的要素分析

关于莫言作品备受西方读者青睐的原因,学界已经做了探索,提及较多的有译者的作用、电影的宣传作用、出版社和文学评论家的作用等等,上述原因多为外界因素。本文认为,莫言作品之所以深受西方读者喜爱,与其作品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其作品表现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题及其对社会现实所持有的深刻批判精神。

首先,莫言作品所表现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题,使得他的作品很容易跨越国界。莫言作品虽然大多描写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不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更是探讨了诸多有关人性的深层次问题,因而具有显著的世界性意义。例如,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曾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蛙》,通过讲述乡村妇科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以来波澜起伏的生育史。小说中的姑姑,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为高密东北乡的百姓们接生了无数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她对新生命的无限热爱。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以后,她同时又成了这一政策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同样在她的手里,又有数千名尚未出生的胎儿断送了生命。拥有上述双重身份的姑姑在晚年陷入了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致使她产生了深深的愧疚感,幻想通过和丈夫一起捏泥娃娃来赋予那些死去的胎儿新的生命。然而,在该部小说中,计划生育只是莫言描写的一个浅层表象,其写作目的并非是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对与错,实际上他是要借助这一时代背景,通过塑造姑姑这一形象,来探讨有关人以及人性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以此来表达他对生命的关照与敬畏。

《天堂蒜薹之歌》则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山东苍山县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大规模种植蒜薹,蒜薹大丰收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然而,地方干部不仅不执行中央的改革政策,不给予农民相应的支持与帮助,还钻政策的空子千方百计剥削农民劳动,愤怒的农民闯进县政府办公大楼,砸了办公设备,酿成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莫言看到报纸上这则消息后,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写作的强烈责任感,使得他放下手头的创作,历时35天完成了这部小说。小说形象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复杂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以及包含其中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实践等。对百姓生活的密切关注,为百姓而写作的高度责任感,同样表现了莫言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很容易跨越国界,为不同国家的读者所理解并产生共鸣,这一点也是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一篇演讲中,莫言这样讲道:“高密东北乡是在我童年经验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一个文学的幻境,我努力地要使它成为中国的缩影,我努力地想使那里的痛苦和欢乐,与全人类的痛苦和欢乐保持一致,我努力地想使我的高密东北乡故事能够打动各个国家的读者,这将是我终生的奋斗目标。”②由此,莫言将高密东北乡与中国、与全人类的命运密切联系到了一起。

其次,莫言作品对社会现实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批判性,客观上迎合了国外读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这一点从西方文学评论家对莫言作品的评论文字中可见一斑。在《禁食》一文中,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分析了《酒国》的多重意义,指出小说戳穿了中国人的国民性:嗜酒、贪吃、讳性等,探讨了各种古怪的人际关系,其中描写的领导干部烹食男孩纯粹是为了满足口腹之乐,揭露了干部对老百姓的压迫。同时,那些被吃掉的孩子全部来自农村,有力地揭示了城市对农民的压榨与剥削,然而在这一剥削过程中,农民也乐于参与其中,从而质疑了整个社会是否还存在人性这一深刻问题。③

对于莫言作品中的这种批判精神,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在写给莫言的授奖词中做了着重介绍。授奖词第一段这样写道:“莫言是一位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海报,从无名众生中突显出个人。莫言运用嘲弄和讽刺的笔法抨击历史及其虚妄、贫困以及政治虚伪。他以掩饰不住的快感戏谑般揭露人类生存的最阴暗面,几乎在不经意间便找到了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种种形象。”④“在莫言的笔下,那代表着毫无节制的消费、过度放纵、废物垃圾、肉欲享乐以及无法描述的种种欲望,只有他能跨越所有禁忌限制,尝试阐述。”⑤对于《丰乳肥臀》,授奖词称之为“莫言最著名的小说”⑥并进一步介绍说,在这部女性视角占据主导地位的小说中,莫言详细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葛浩文曾经指出,一般的美国读者比较喜欢性爱多一点的、政治多一点的以及侦探类的中国小说⑦,《丰乳肥臀》对上述事件的描述势必迎合了国外读者的阅读期待。

可以说,莫言作品对中国社会现实所持有的深刻批判精神,对于长期持有东方主义偏见的西方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而言,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他们了解中国当代社会的重要渠道。

二、中译外文本选择的“全球本土化”策略

在中译外文本选择过程中,经常出现对国外读者的阅读期待重视不足的问题。根据译介学的观点,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要关注翻译本身,还要关注译作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问题,而在选择中译外文本时,如果能够了解并适当顺应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将有利于译本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接受美学也认为,只有那些符合读者阅读期待的文本,才更有可能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也才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接受效果。在当前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并未产生浓厚兴趣,需要我们选择主动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的情况下,尤其要考虑译本在异域文化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效果。莫言作品的成功外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选择对外译介的文本时,我们不仅要使文本反映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题,还要更多地尊重对象国读者的阅读期待。笔者将这一文本选择方法称为“全球本土化”策略,即全球主题,本土视野。

莫言作品外译的成功,是国外汉学家按照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文本选择、改写和翻译的。对其作品的译介本身就体现了文本选择的全球本土化倾向,因为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世界性意义的主题,同时还具有满足西方读者阅读需求的因素,如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对性和对人物复杂性的描写等。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莫言是在用批判现实的方式为国家的前途尽着自己的职责,在看似俗媚的文学表象之下,渗透着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一颗赤诚之心。对此,笔者认为,莫言作品对人性的思考、对中国当下国民生活的关注,注定莫言是人民的作家。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本选择的全球本土化呢?毋庸置疑,对于文本要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主题这一点并非难事。而对于文本选择要具有本土视野这一点,笔者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密切关注海外学术期刊或海外媒体对中国文学的批评动态。透过这些批评文字,能够看到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的阅读期待,从而为今后的选材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莫言的作品就在国外文学批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批评文字为其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当前的世界文学领域,西方文化霸权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海外学术期刊或海外媒体对中国文学的批评文字中难免带有东方主义偏见,存在故意歪曲事实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关注这些海外批评文字的时候,能够进行仔细甄别,在文本选择过程中,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国外读者合理阅读需求的作品进行翻译。

第二,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国读者的阅读倾向,需要积极邀请国外汉学家的参与。汉学家对本国读者的阅读期待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他们对中国作品的解读与批评对本国普通读者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因而能够在中译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像葛浩文这样的世界一流汉学翻译家确实屈指可数,我们不能被动地等靠他们来译介中国文学,但主动邀请汉学家参与文本选材、进行译文校对等活动,将有助于提高译本在译入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

第三,海外华人学者以及华裔作家亦是一支可以信赖的、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一般而言,海外华人学者以及华裔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了解或熟悉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观念,且长期在西方国家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熟悉本地读者的阅读期待,他们中间成功的学者和作家,依靠娴熟的英文写作,已经在西方主流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为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译外文本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第四,大力发展和依靠本土化机构。在此方面,中国外文局的一些措施对中译外选材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海外推行中国图书的过程中,外文局在海外设立了本土化机构,聘用多位当地雇员,这些当地雇员参与了书刊的选题策划、设计和发行等工作,使得图书从装帧设计到选题内容都能够更加贴近当地读者,因而大大提高了发行效果。

结论

对外译介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学仅做有选择的认同,只有那些符合他们阅读期待的作品才更有可能进入他们的阅读视野。如今,中国文学在国外的译介与接受都非常有限,在我们选择主动向外译介的前提下,尊重并顺应国外读者的合理阅读需求显得尤为重要。总之,我们需要以更加宽容的心态接受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兴趣与解读,以便使更多的中国文学为国外读者阅读和接受,促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逐步改变目前中外文化交流不平衡的局面,最终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注释」

①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46页。

②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小说界》2000年第5期。

③Goldblatt Howard. Forbidden Food: the “Saturnicon” of Mo Yan [J]. World Literature Today, Vol.74, 2000 (3): 477-485.

④瓦斯特伯格:《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肖遥译),《英语世界》2013 年第1期。

⑤同上。

⑥同上。

⑦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译介外文莫言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过去的年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爱如莫言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莫言:虚伪的文学
莫言的职场启示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
外文局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