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不“伐谋”,崛起无后劲

2016-05-30王文

对外传播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重阳智库思想

2012年底,当我提出要离开报社、参与创办新型智库时,不少朋友表示惋惜。在个人微博上公布这个消息后,还引起了3000多次转发,有人在评论留言中甚至预测,王文最多只能在“复杂的高校圈”里“混”一年,结果却超过所有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预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像一株雨后春笋,瞬间成长为一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智库。现在,我想说,这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2012年底正好是党的十八大结束,面对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新时代背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急切需要来自各方的智力支持。2013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首次就智库建设作出内涵丰富的重要批示。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批示精神。智库建设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难得的“春天”。

与此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加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加快,迫切需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并为此提供“中国方案”。2013年秋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4年11月,中国宣布主办2016年G20峰会。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恰恰是把G20、“一带一路”视为最重要的两大研究项目,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稳扎稳打,兢兢业业,一跃成为国内“一线”智库。

如同我在这本《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第二章写到的,人大重阳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咨政,每年我们都会得到大量高层决策者的批示与反馈;二是启民,我们平均每天在公开媒体发表3-5篇评论,每年出版20本著作;三是孕才,推荐年轻人借调到政府部门工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可用之才;四是伐谋,在国际社会广交朋友,开展人文外交,为形塑全球对中国的积极认识做出智库贡献。

不过,相比于咨政、启民、孕才,中国智库的“伐谋”能力是相对最弱的,却又是人大重阳相对领先于多数中国同行的。这正是此书得名的重要原因。

《伐谋:中国智库影响世界之道》一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时代”。这个词看似有点虚,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它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定时期内人、物、事通过某种形式进行正负反馈效应的高度浓缩。人大重阳正是踩着点、被“时代”推着前行,甚至被“时代抓了壮丁”。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时代”的垂青,让我们有了为国家、为社会、为学校尽力的机会。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但这种缩小并非是全方位的,而是在各个领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认清这种不均衡的崛起速度,有助于中国在前进中调整方向,也能促使青年人更加清晰地定位自身抱负和职业规划。

相较而言,经济是体现中国发展最明显的“进度条”,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二,货物贸易总量已是世界第一。军事力量、政治制度、社会也获得长足发展。然而,中国在知识与思想领域反倒滞后了,或者“不进则退”。在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鲜有中国内地的高校进入前百名行列;在科研领域,较少有享誉全球的大学者、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被译为外文的中文书籍远远少于被译成中文的外文著述;世界公认的前十大智库也没有中国机构……这导致中外“知识逆差”“思想逆差”现象严重。尤其需要警醒的是,中国目前的新思想储备量还远远不够,难以在诸如巧实力、财政悬崖、大数据等关键领域,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创新的匮乏与短缺,越来越有可能导致中国崛起后劲不足。

如果说在经济、军事、政治、社会治理领域,中国已是“巨人”,或者正在长高,那么在新知识领域,中国还处于“欠发达”水平,存在创新不足、力量分散、过于功利的弱点。中国每年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引用数量却未入前列;各种研究和学术机构林立,但交叉重复严重;各行业的知识成果很多,但追求市场性、经济性趋向严重。这种明显的崛起“洼地”和短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年轻一代应该以此为责,致力于知识报国、思想报国。

历史证明,真正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知识与思想强国,都有共同的特性:具备科学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能力,能够为政府提供可行性很高的建议;具备领先于世界的知识产业,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具备激励知识相关职业发展的社会机制,保障媒体人、教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与整体收入。更重要的是,知识强国有着对他们的思想感召力、影响力甚至是塑造力。

《孙子兵法?谋攻篇》写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里讲的“伐谋”,恰恰是中国思想界最被忽视的一点。近年来,随着高层对智库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希望自己的思想创造能够参与到“咨政”“启民”与“孕才”的国家崛起与社会治理过程中,但这三个方面的作用都在国内,而对外的思想影响同样对国家崛起很重要。这也是本书要聚集在“伐谋”这一点上论述中国智库影响世界的原因。

本书第一章从古代智囊的制度演变讲起,提出“伐谋”是中国智囊的传统功能,以及围绕着这一大功能而对现代智库的诸多启示;第二章梳理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现代四大功能,分别是“咨政”“启民”“伐谋”与“孕才”。比较这个四大功能,中国智库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智库的,关键在“伐谋”能力的不足;第三章从智库评价体系的角度谈到,一个智库是否能够影响国际社会,应成为评价好智库不可缺少的方面;第四章则以建设性批判的视角论述目前中国智库的现状与问题,谈到目前处于“智”少“库”多的“鱼龙混杂期”;第五章则对未来中国智库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如善用退休高官、聘用外国精英、与非西方国家智库交往等;第六章作为结尾章节,我罗列了G20、“一带一路”、南海、中伊关系等几个亲历案例说明,中国智库应当具有影响世界的能力。

本书的附录收录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在人大重阳成立一周年时,我接受观察者网的专访,阐述了家国情怀与智库职责,借以说明在参与智库建设之初的一些思想仍然“不忘初心”地延续到了现在;第二篇是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北京校友会的演讲,谈论中国智库、媒体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算是提供一篇就敏感议题对外进行话语阐述的文本;第三篇则是我在2016年母校兰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同样以“不忘初心”之态阐述我个人的志向。

令自己欣慰的是,从我2013年4月16日第一篇署名落款“人大重阳”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以来,各类观点与论证至今都还经得起推敲,尤其是从2014年1月在《对外传播》杂志上每月发表的一篇“智库讲述”专栏文章,除技术性的调整之外,均原封不动地收入了本书的章节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这方面,我有自信,如果中国未来真成为“智库强国”,这本书应该会作出一些思想贡献。

总之,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对于每个社会、单位和普通百姓来说,思想内涵与知识水平的提升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知识不崛起,思想不“伐谋”,中国永远不能说“崛起成功”。没有足够的知识与创见,很少人能事业有成,即使发了财,也容易被看成是暴发户。对于国家也是一样,知识崛起、思想伐谋才意味着自我了解与剖析能力的成熟,意味着国家成长的稳健与厚重,更意味着国家发展在全球受到了真正认可。

猜你喜欢

重阳智库思想
话说重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写在重阳(外三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爱在重阳
重阳话“高”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