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2016-05-30姚梅
姚梅
【摘要】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以及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如何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 作文
一、影响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因素
(一)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
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除节假日之外,每天学习、生活基本局限于校园之内,即使是到了节假日,充实他们生活得的就是家务劳动。而长期单调、重复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无疑造成了学生视野狭窄、认识肤浅、思维僵化和写作素材的贫乏。
考试制度所衍生的评价标准、 教学习惯, 催生出了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1]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材。模仿抄袭的学生很多。,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我常常思考,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仿、抄、背。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写作的发展。
(二)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现在的初中生接触的课外书较少,同时还有很多学生迫于中考的压力要参加一些补习班和其他的兴趣班使得他们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没有阅读习惯。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冲击下,例如沉迷漫画、小说、娱乐等方面的周刊书籍,使阅读空间变小,欣赏品味变低。
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对策
(一)观察感悟生活,获取作文素材
初中學生的作文往往脱离实际,缺少写作者的真实情感,写的多是空话、套话、假话,没有个性,语言缺少少年应有的生动、活泼,只要能凑够字数应付交差就可以了。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上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该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
(二)增加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更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2]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要提高语文水平,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光靠教材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如大纲规定初中每个年级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教师针对记叙文的特点,有要求地布置,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或没有掌握的问题。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的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大有好处。
(三)改善作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留心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对于作文指导要从兴趣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做基石,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提高。教师可以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写出佳作。
【参考文献】
[1]严月明. 当前影响中学生作文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2007,09:84-86.
[2]杨洪梅. 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李百彬. 中学作文教学中题目设计艺术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