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协同是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2016-05-30曾宪植

求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京津京津冀天津

曾宪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整体和三地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定位,要求通过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实现协同发展,将京津冀打造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发挥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作用。在这之中,“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定位对我国在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京津冀承载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形成新的创新增长动力的重要使命。要实现这个目标,京津协同是关键。北京和天津都有非常丰富的创新资源,那么如何让两地协同起来呢?笔者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已经明晰,北京把握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实现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天津回归北方经济中心定位,在承接北京非核心功能的同时也要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河北将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重点发展辐射京津的服务业等。在这样的定位下,京津冀要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京津两地都要做大规模的调整。对于北京来说,“瘦身”是当务之急,舍去一些功能,让一些资源流向天津、河北,形成三地产业的合作与衔接,变零和为多赢,变竞争为竞合,充分发挥北京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真正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北京在做“舍”的同时还应该有所“取”。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北京还应该将“瘦身”腾出来的空间和资源,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合理的创新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建立起长期的高端协调平台和长效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在充分保证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同时,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引领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发展。

与北京相对应,天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之所以要形成这样的定位,中央就是要京津在创新驱动战略中形成梯次性配合,北京以原创技术的研发为主,而天津则主要是在原创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先进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为此,2014年1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滨海高新区成为全国第六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确定为其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天津跟踪国内外前沿产业动向,深入了解生产力集群形成和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引进具有广泛国际背景、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与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对接,系统构建科技金融、产业信息交流与对接、创新创业辅导和国际产业创新交流四大平台,既实现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又为双创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形成“产业+双创深度融合”的天津特色。考虑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及国务院对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天津在舍与取方面的任务更为艰巨。首先看“舍”,与北京不同,天津虽然这几年在国家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很快,但是目前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要还是石化、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特别是钢铁在天津经济中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天津的“舍”是一个去重化工业的过程,北京走过这个过程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足以想见其任务的艰巨性。再来看“取”,严格地说,天津目前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城市,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必须在创新环境上下功夫,“取”得北京的创新资源溢出,充分发挥北京尤其是中关村创新资源密集和天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实现京津两地资源互补共享,促进生产力成果转化。

近些年来,北京为了增强创新能力,在产业调整上做了许多“退”的工作,不仅调整疏解了不符合首都创新功能定位的产业,而且还推动核心区符合“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企业有序向远郊区聚集,以及一般制造企业及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环节有序向周边地区转移。不仅如此,在抓好存量退出的同时,北京还进行了严格的增量控制,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出台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加强市区两级项目审批部门联动,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然而,“退”不是目的,“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有足以支撑其发展的服务产业。目前北京第三产业虽然达到了一定规模,但是还没有做强,还不足以支撑北京的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十三五”规划期间,做强北京的服务业,特别是支撑创新发展的高端服务业是我们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此,党中央给了北京很大的支持,国务院将北京确定为全国首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要求北京在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等六大服务业领域努力扩大开放,经过三年试点,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改革监管模式、优化市场环境,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新格局,积累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2015年北京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3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9.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9.9%,尤其是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推动北京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服务业对技术创新的支柱作用不断增强。

天津近些年来在产业“退”与“进”上也正在加大力度。“退”主要体现在转型升级方面。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天津正在努力实现由传统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跃升。为此,天津打出了万企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出倒逼传统产业断腕转型走新路、加快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妥善化解过剩产能、深入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以及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大举措,全面推进天津制造业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万企转型升级行动中,天津通过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关停重组、载体升级等路径,推动1.2万家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的转型升级,让新兴产业后来居上、传统产业提速升级,实现了新老支柱产业的“成功换挡”。在“进”的方面,近年来,天津市瞄准中小企业这一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创新群体,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把打造优秀中小科技型企业,作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目前,规模以上工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天津市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未来几年,天津将继续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升级版,培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新动能,增强天津经济发展后劲。不单单是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还需要有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需要有一大批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为此,天津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和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而这个创新体系也被赋予鲜明的天津特色,那就是:突出发挥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领军作用,突出提升自主创新示范区载体功能,突出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

京津两市同在一个城市群,都是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域地比邻,并肩而立,世界少有。京津各自优势明显,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首都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优势凸顯,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先进制造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等位居全国前列。京津合则强、分则弱,如何突破藩篱,使京津“双核”形成合力,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向“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快速发展的重点所在。

自党中央把京津冀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服从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京津冀三地合作的愿望非常强烈。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京津实力水平逐渐接近,产业结构错位,资源禀赋各异,合作领域逐渐拓宽,正在形成强强联合、互补合作,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的金融合作、科技合作、园区合作都正在迅速推开。然而,在进行京津合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处理好“分”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京津的功能分工、优势互补与有机合作,发挥北京创新创业资源密集和天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实现京津两地创新资源、空间资源和政策资源互补共享,京津冀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在京津创新分工中,北京应该更注重原创技术的开发,中关村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主要是在原创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先进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目前,北京已先于全国率先实现了“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转换,创新正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北京实现了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均翻番。在五年中北京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6%左右,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高精尖企业规模占全国第一。2015年,北京地区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占比超过3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件,新创办的科技型企业累计超过30万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1.2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居全国首位。北京的科技创新不仅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区域协同等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使我国在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中担当起了全球“领先者”的角色。

近年来,天津也在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步伐,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提高到了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三位。2016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将达到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认定50家科技领军企业,新培育30家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企业。目前天津正在聚集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十三五”期间,天津将着力培育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海洋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高速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变速器等十大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21%以上;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尽快形成先进制造与研发转化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借重首都资源,主动寻求与北京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的合作,通过“科技研发+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合作模式,打造具有世界创新影响力的京津创新共同体。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天津设立分公司603家,投资设立子公司658家。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克明

猜你喜欢

京津京津冀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天津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