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
2016-05-30蔡程
蔡程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也在这一大环境中迅猛发展,并且涉及到多种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目前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资源丰富等优点,进而营造一个和谐理想的学习环境。本文着重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的整合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中肯建议,期望能为教学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课程 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68
0 引言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现阶段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使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好的完成,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丰富书本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拓宽语文信息的来源,教师可以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增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燕子》的授课时,可插入《春天在哪里》这一音乐课件,并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出桃花盛开、春光明媚、鸟儿嬉戏的画面,将春天的特征展现在学生眼前: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钻出了头,小燕子愉快地飞来飞去,一切都生机盎然。学生可以通过观赏音乐画面,在情境中深刻感受春天的美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的操作中,多种多样的信息刺激着学生,学生的学习量增加了,信息量也得到了丰富,并且能够将信息与知识较好地整合到一起,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增加,且印象深刻。
1.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授课《二泉映月》时,在授课前,通过课件将《二泉映月》二胡曲MTV播放给学生。生动的表演场景、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学生带入了曲子凄苦、悲凉又昂扬的情绪中,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动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课堂质量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多样性充分体现出来。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语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语感是语言的最直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养成一个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1.4 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内容。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资源,学生在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选择时,需要广泛接触信息,进而使得自身对事物的了解更加的深层次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例如,在授课《安塞腰鼓》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安塞腰鼓表演时粗犷豪放的人物表演、震憾的鼓声使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通力合作,对安塞腰鼓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难点能够得到解决,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语文教学不再那么枯燥,其趣味性得到彰显,进而深受学生喜爱。
2 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的问题探讨
2.1 信息技术被误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但是,在一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被“误用”,导致其不能合理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优越功能,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得语文学科在教学时存在误区。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时而视频演示,时而音频展示,时而让学生亲自上机演练等。这就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杂乱,教师授课手忙脚乱,学生听课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现象。有的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不能得心应手,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插播音乐课件时由于操作不熟练导致音乐反复播放等)。
2.2 信息技术冲淡“语”味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其强烈的冲击下,语文学科中的“语”味正在逐渐减少。信息技术的渗入对传统的写字教学冲突最大,现阶段的许多学生在写字时姿势不正确,身不正,本倾斜,手握笔的姿势不规范,眼睛离书本较近等。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会发现部分学生的字体龙飞凤舞,且错字连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脑键盘输入法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写规范;利用网络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会造成语文学科中“语”味的流失。
3 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策
3.1 掌握适度原则,防止信息技术的滥用
信息技术虽然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但对其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任何事物都要掌握好“度”,在合理的范围充分使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如果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很可能会导致物极必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文字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完成学习任务。其他的信息形式在学生接受文字信息时只能起到一个辅助强化的作用,绝不能越位。例如,在对古诗词进行鉴赏时,学生必须对其语言文字进行细细品味,了解每一个字的意思,才能领会到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的表现手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揣、多品。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滥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关注与理解减少。在对科普类说明文进行教学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将要说明的对象特点给学生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如果对多媒体技术使用的时机与方式不正确,也有可能对学生理解文字作品造成阻碍。例如对《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如果掌握不好多媒体的使用度,就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成科学课。
3.2 明确应用目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并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改善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使用中,要明确每一次的使用目的。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例如,教师在对毛泽东的《长征》进行授课时,在导入的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长征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充分又生动地展示出了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最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金沙水拍云涯暖,大度桥横铁索寒”等诗句进行分析时,给学生展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中夺桥时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长征的艰险、悲壮,进而体会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有明确目的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会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明确信息技术使用的真正意义,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3 把握应用层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信息以多种类型表现出来。信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情境性信息”,能够提示学习程序,帮助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另一种是“提升性信息”,能够补充书本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而强化学生的思想感情。对这两类信息的提供要把握在合适的范围内,并要选择正确的信息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
4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中,不能仅仅将信息技术看做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更应该将其作为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能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认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超,许立勇,邱成.Scratch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4.1(3):76-80.
[2] 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3):43-49.
[3] 任莹.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J].中国新通信,2015.1(8):31.
[4] 郑宪民.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5.2(6):128-129.
[5] 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3):43-49.
[6] 贾相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5.1(23):187.
[7] 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2(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