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懂输入”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启示

2016-05-30姚佳

亚太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一对一汉语教学

姚佳

摘 要:文章概述了克拉申的可懂输入假说和“一对一”汉语教学的特性,着重探讨可懂输入假说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启示,以如何实践可懂输入假说以提高“一对一”授课对象的汉语习得效率为目标,分别从“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提供大量可懂的输入、保证输入有趣且相关”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克拉申;可懂输入;一对一;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97-02

从2013年4月起,我开始进行一对一汉语教学实践,所教学生的汉语基础和学习动机不一,文化背景有异,年龄差距较大。实践中,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给了我有益的教学启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形成了我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可懂输入理论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学习者通过接受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即“i+1”的语言输入,“i”代表现有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输入,且学习者把重点放在对意义理解上而非语法形式上,才能习得语言。

根据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的表述,他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有四个特点:

①可理解性(comprehensive)②趣味性和相关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③非语法程序安排的(non grammatically sequenced)④足够的输入量(sufficient quantities)。

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母语者外国腔话语、其他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以及教材。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使用的语言,一般发音标准、词汇简单,易被学生理解。外国腔话语指在交际过程中母语者对语言能力不够的二语习得者提供的简化输入,便于交际。中介语输入包括课堂上学生和学生用汉语进行的互动以及课后用汉语进行的交际。教材作为教学结构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入来源。

二、一对一汉语教学特性

对外汉语教学既有一对多的课堂教学,也有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前者一般针对留学生,后者则是来华的工作人士及其家属。“一对一”汉语教学的发展,与越来越多来中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相关。一对一汉语教学与拥有以下特性。

从授课教师看,一对一的授课教师除少部分專职外,大部分是兼职教师,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或外语专业的在读学生,外企工作人员等。其中部分教师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只是把一对一汉语教学当作兼职,并未投入过多精力。

从教学对象看,一对一的教学对象以来华工作人士及其家属为主。他们一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甚至还有丰富的二语习得经验,综合素质高。但成人易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儿童接受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另外,他们学习时间较零散,学习连续性差。

从教学内容看,目前很难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材,大部分采取的办法是使用通用教材,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有经验的教师也会开发相应课程和教材。

三、输入假说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许多“一对多”的课堂经验难以在“一对一”课堂直接转化运用,“大纲”和“考试”这两大法宝也不适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在二语教学中影响深远,其可懂输入假说同样值得在一对一汉语教学中推行,以下是笔者根据授课经验归纳的教学启示。

1.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

首先要了解学习目和已有水平。教师全面掌握不同学生学习背景、目的、水平,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是参加HSK考试还是日常交际,然后教师有意识控制语言表达,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调整。

其次掌握高频词和常用教学法。教师了解学习目的,对其需掌握的高频词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次重点、非重点词汇进行分类,并有意识增加重点词汇复现率。在一对一教学中,常用的生词展示法包括实物、图片、手势、教学卡片等,或按话题、课文串联。常用的释词方法有以旧释新,根据已知语素推测新词,表演,利用语境还有例句释义,慎用直接翻译法。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词有多个义项时最好只讲本课义项。

再者了解学生课堂内外的生活。教师熟悉了解学生课堂内外的生活,可以将一些事例、场景加以利用,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例句的设计、师生问答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比较放松,容易和教师沟通。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师生问答了解,既练习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了解学生情况,有助于安排教学计划。

最后针对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言语或非言语反馈观察细致,保持敏感,并据此调整语言或课堂节奏,乃至教学环节。如学生低头翻书一般是知识点遗忘或没有听懂。教师不用常问学生“懂了吗”这样的问题,而是要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因为“懂了”不代表掌握了。练习一般包括词汇朗读、句子成分替换、组词成句,或设计一些交际性活动。

2.提供大量可懂输入

大多数情况下,二语习得初级阶段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向学生提供可懂输入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对课堂用语进行周密的设计。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是可懂输入,略高于学生汉语水平,课堂提问经过设计,抓能住学生的兴趣点,方式活泼生动,将知识点融入提问互动中。具体来说,提问指令清晰明确,提问的设计分层次,由易到难,从封闭式过渡到开放式,提问后应给学生思考时间,同时对学生的反馈语言也要组织恰当。

其次,课堂输入方式多样化。教师在教授词汇和练习时,可考虑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图片或相关视频、音频。还可以使用教学卡片或简笔画,在必要时,将语言讲述和画面结合。

最后,教师布置分级阅读任务。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读物时心情放松,插图和精美的装帧使得趣味性和易读性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已学词汇,扩大词汇量。我曾向我学生推荐过中文分级读物《中文天天讀》,这套读物遵循了趣味性、易读性和实用性原则,每个故事都有体现主要内容的插图,每篇故事用词和字数也有严格控制,不但有助于语言输入,也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

3.保证输入有趣且相关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中“投其所好”,如韩国主妇们喜欢的中国明星如张国荣、刘德华、邓丽君等,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以此为话题与她们进行互动教学。

其次教师要做个有趣的人,热爱生活。有趣的老师能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在一对一课堂中,师生关系更像朋友关系,互动中学生也很想了解老师的想法和爱好,通过教师的见闻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最后教师还可多关注时事热点。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日常交际,也会涉及时事讨论,学以致用,会让他们有成就感。一对一课堂授课弹性更大,授课进程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上课状态调整,故可以做到热点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尽量要求学生用汉语,偶尔使用媒介语,最好将讨论中所用的新词整理出来,当作词汇拓展。

四、结束语

可懂输入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极重要的内容,而“一对一”汉语教学也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其针对性和效率性要求更高。可懂输入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具体来说要在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基础上,做到大量地输入,并且使这些输入相关并且有趣。

语言习得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语言输入、内化和输出等多个因素,这里只探讨可懂语言输入对“一对一”汉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只是语言习得过程的一个方面。另外一对一汉语教学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总结的经验有较重的主观色彩,尚有待其他教师去实践和验证。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佳.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与挑战[J].教育教学研究,2007.

[2]刘淳.批判性地接受和运用“可理解性输入假说”[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罗兰京子.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5]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1).

[6]王全义.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

[7]吴仁甫,易源,狄蓉.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Cook,Vivian著,王初明导读.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Longman,1985.

[1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ongman,1982.

猜你喜欢

一对一汉语教学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供证“一对一”情形下排除合理怀疑的适用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中航工业宝胜的“一对一”供给侧改革
产科“一对一”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
“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