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美、形美”与“意美”之间的妥协和权衡

2016-05-30姜维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意美互文

姜维

【摘要】:互文(互辞),是古诗文中的一种常用修辞方法。许渊冲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展现了他对古诗英译完美的追求。本文根据许渊冲的中国古诗英译本,基于互文修辞映射的视角,探讨“音美、形美”与“意美”之间的妥协和权衡。

【关键词】:互文;意美;古诗文英译;妥协和权衡

1.引言

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长期以来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国古诗词种类繁多,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在这些诗词中,各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像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添了诗歌的魅力与可诵性。而互文修辞,作为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运用在古诗词中的情况也很普遍。许渊冲作为中国古诗歌翻译的大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诗歌翻译的“音美、意美、形美”更是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理论。然而,在互文这一修辞手法上,笔者发现许先生在某些诗歌的翻译上并未做出很好的处理,甚至还有不少瑕疵。本文根据许渊冲的中国古诗英译本,基于互文修辞映射的视角,探讨“音美、形美”与“意美”之间的妥协和权衡。

2.互文修辞与许氏翻译思想

2.1互文修辞的简介

互文即“互辞”,指两个或更多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互文的种类按照体制分可分为以下的四种:(1)词内互文;(2)句内互文;(3)句间互文;(4)排比型互文。这四种类型的互文种类在汉语中经常能够见到,像词内互文在汉语成语中是很普遍的,如:暮去朝来、眉来眼去、日削月割、陈词滥调等。句内互文简称“句内互” 即在一个句子内前后意义互见,如:①烟笼寒水月笼纱。(杜牧《泊秦淮》),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句间互文,简称“句间互”是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句义互补,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排比型互文,简称“排互”,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乐府诗《孔雀东南飞》)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郭茂倩编乐府诗《木兰辞》)。以上就是中国古诗文中常用的一些互文,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互文在古诗词中都得到了大量的运用。那么,许渊冲先生在“音美、意美、形美”的诗歌翻译原则下,能否诠释这些古诗文中互文修辞并传达出这些诗歌的准确意义呢?本文就是立足此点来对许先生诗歌英译中“意美”与互文修辞谈一些看法。

2.2.许氏翻译思想

许渊冲是一位实践与理论并重,译作等身,新论迭出的杰出翻译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翻译生涯中,为新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秉钦 2009),他的每一翻譯理论的形成都来源于他丰富的大量的翻译实践,是他实践的高度凝练与升华也就是说,他的翻译研究是从“现象出发,不是自原理出发”(杨振宁语),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的研究,或是照搬外国,“全盘西化”,贴上中国标签(王秉钦 2009)。

许氏翻译思想最大的成就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译诗经验,概括成五个字;“美化之艺术”。他提出:

我从鲁迅提出的“三美”论中选了一个“美”字,从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说中选了一个“化”字,从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选了一个“之”,加上朱光潜的“艺术”二字,把文学翻译总结为“美化之艺术”五个字。

“美”指意美,音美,形美(best words in best order: best words 指有意美、音美的文字, best order指有形美的次序);“化”指等化、淺化、深化(化为作者用译语创作);“之”指知之、好之、乐之(对读者有吸引力)。“艺术”指“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美化之艺术》)

从许先生总结的经验来看,许先生是将自己翻译实践的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翻译家,许先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孜孜不倦的优秀翻译家精神。

3.“音美、形美”与“意美”之间的妥协和权衡

让人激情澎湃。但是在意义方面,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诗歌中的互文修许先生被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以下例子反映了“音美、形美”与“意美”之间的妥协和权衡。

例1: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I could weave,” said Lanzhi, at thirteen

And learned to cut clothes at fourteen;

At fifteen to play music light;

At sixteen to read and to write.

At seventeen to you I was wed.

What an austere life have led!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讲述了小官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上面一句描述了刘兰芝的贤良淑能,其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能诵读诗书”而不是“我在十三岁的时候会织布,十四岁的时候能裁剪衣服,十五岁的时候会弹箜篌,十六岁的时候诵读诗歌”。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当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许先生很好地遵循了“音美”和“形美”的诗歌翻译理念,但是在“意美”方面,先生似乎并没有在意“互文”这一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而是严格地按照诗歌本身的形式来进行翻译。所以在许先生的译文当中,先生将诗歌的外在形式传达的淋漓尽致,韵律完美,优雅地诠释了“音美”和“形美”,但是在诗歌的内在意义方面似乎有所疏离。按照许先生的译文,即使是中国读者也只能够理解“我在十三岁的时候会织布,在十四岁的时候能裁剪衣服,十五岁的时候会弹箜篌,十六岁的时候诵读诗歌”而非“(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能诵读诗书”,要知道这两种汉语译文是不一样的。第一种译文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译文,因为该译文只是从诗歌表面的意思来理解,没有真正理解诗歌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文是对的,因为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互文修辞,将该句诗歌的意思正确地表达了出来。从该句的翻译中我们能够看出许先生并未追求“意美”,而是抛开了“意美”,换句话说,许先生在“意美”与“音美”“形美”中选择了“音美”“形美”。然而,对于这种选择,笔者认为损害了原文的意思,即“因形害义”,而在权衡之中,许先生更偏重于“音美”、“形美”,这或许是一种无奈,一种妥协。

例2: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乐府诗《木兰辞》)

“She buys at the fair east and west

A steed with saddle fitting best

She buys a long whip north and south

And metal bit for the horses mouth”

在此句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为对举互文,整句的意思是“(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而许先生对这两句的翻译做了一定的处理,没有直截了当地像在《孔雀东南飞》那样直接按照文章的形式进行翻译,他将这几句做个一些简单的划分,将购买的东西做了东西,南北的划分。前面两句他译成“She buys at the fair east and west

A steed with saddle fitting best”,也就是在东西市场上买骏马、鞍鞯;后面两句他译成“She buys a long whip north and south and metal bit for the horses mouth”, 即在南北市场上购买嚼子、缰绳和长鞭。很显然,(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不等于在东西市场上买骏马鞍鞯加上在南北市场上購买嚼子、缰绳和长鞭。许先生做出以上的划分,在翻译时严格地遵循了自己所倡导的“音美”和“形美”,尤其是在韵律方面,许先生的译作更是读起来郎朗上口,然而在互文修辞映射下的“意美”在翻译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甚至说中文与英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十分一致,很显然在“意美”方面,许先生的翻译还是值得商榷的,许先生依然选择在“意美”上选择了妥协,让翻译的“意美”让步于“音美”和“形美”。

在古诗歌中,最典型的一句运用了互文修辞的诗歌非王昌龄《出塞》莫属,在《出塞》当中,王昌龄写到“秦时明月汉时关”。该句诗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而不是秦时的明月和汉时的关隘。许先生对该句的处理如下:

例3:“秦时明月汉时关”

“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该句的翻译,许先生也做了处理,他的这种处理翻译出来了该诗本身所要传达的意境。其实,进一步说,“秦汉”在这里大而化之即为“所有的过去”之指称。此诗意在当时事,却从遥远的过去说起,从历史的深处说起,这就将一时一地的戍边战事退置于广袤悠长的时空背景之中,诗的容量一下子扩大,分量加重,给人感觉真是蕴藉深厚(谢真元 2006)。相比例1与例2,许先生在该句翻译的处理上明显是从诗词的意思出发,从而挖掘出诗句本身的意味。这种翻译翻出了诗句内在的真知,不仅诠释了诗歌的“音美”和“形美”,同时也很好地表达出了诗歌的“意美”。在此次“意美”与“音美”“形美”的博弈中,许先生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兼顾了诗歌的“意美”、“音美”与“形美”。

在杜牧的《泊秦淮》中,首句便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我们应将这句---烟笼寒水月笼沙,理解成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在许先生的译文中,他如是译到:

例4:“烟笼寒水月笼沙”

“Gold water and sand bars veiled in misty moonlight”

可以看到许先生不仅将该诗句的意思完美地翻译出来了,同时该句中蕴含着互文的修辞手法,许先生也深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译文当中,先生从意思出发,将诗词的内在含义以及互文的修辞手法完美地翻译出来了。

从上述四个例句当中,互文修辞手法在中国古诗歌当中用的还是比较多的。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可以看出先生对互文这一修辞映射下“意美”的处理同“音美”“形美”存在着一种妥协、权衡。在有些诗歌如:《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当中的互文修辞映射下的“意美”,先生并未加以理睬,直接按照诗歌的句式来翻译,忽略了诗歌中的互文修辞,然而这种翻译在某些程度上可能有点偏离诗歌原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意美”上有所欠缺,或者说过分追求了“音美”和“形美”。但在《泊秦淮》与《出塞》中的互文修辞,先生又很好地结合了意思将诗歌的内涵表达了出来,可以说先生做到了自己所倡导的诗歌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

4.结语

本文基于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词英译文本和汉语语料,发现在许先生古诗词英译之中存在着“音美”“形美”与互文修辞映射下的“意美”之间的妥协、权衡。在有些诗词中“音美” “形美”与互文修辞映射下的“意美”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许先生选择了“音美”和“形美”,并刻意避免了诗词本身的内在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损害“意美”,而在可兼得的情况下,许先生不仅译出了诗歌内在的含义,而且还极大程度上地遵循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可以这么说,翻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诗歌翻譯尤其如此。

参考文献:

[1] 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2] 许渊冲. 唐诗三百首[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3] 许渊冲. 汉魏六朝诗选[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4] 许渊冲. 宋词三百首[M].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2

[5] 谢真元. 唐诗三百首鉴赏[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猜你喜欢

意美互文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康儒博英译道教典籍《神仙传》的互文解读模式
“三美”原则下《静夜思》的三译本对比赏析
中诗英译中许渊冲的“三化”促进“意美”的表达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英语课堂中的美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