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懒”老师教出“勤”学生

2016-05-30高璐

阅读(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珍珠鸟弱小教者

高璐

俗语说,“懒妈妈教出勤快儿。”那么,“懒”老师是否能教出“勤快”的学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懒“分析”,勤“探究”

语文教学中,教者常着力于剖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写作特色……但讲完以后,并没有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太多的印象。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繁琐的解析并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呢?我在教学《珍珠鸟》第一、二自然段时,先不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说话要有依据,那么作者喜爱珍珠乌的依据是什么呢?”有的说“真好”后面的感叹号,就是对鸟儿喜爱之情的表达;有的说“竹制的笼子”是为了让鸟儿的“家”更接近自然,这不就是喜爱鸟儿吗?学生们的发言精彩纷呈。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仔细揣度教学的语言,力求精而少,以教师的“懒”分析去促进学生的“勤”思考。

二、懒“判定”,勤“思辨”

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争议时,如果教者第一时间站出来判定是非,很容易浇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学生就“大雨是否来得突然”这一点产生了分歧。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我只是进行点拔:事物往往是有多面性的,有时并不一定非是即否。于是,学生反复阅读、分析后得出结论:下雨是有征兆的,因为“天气闷热”,所以人们才会有所准备,从这一点上看,雨来得并不“突然”。但雨真的落下来时,既快且急,让人猝不及防,从这一点看,这雨来得又有点“突然”。学生分析至此,我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这“不突然中的突然”不就是对“懒判定”的褒奖,对学生“勤思辨”的肯定吗?

三、懒“提问”。勤“质疑”

课堂提问,问得浅了,无法促进学生思考;问得深了,学生不知如何回答,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作为教者,我们不能因为采用的是集体授课的形式,就把学习当成是一种集体行为。其实,学习更多的是个性化的思考,是在不断的质疑、释疑中得到思维的发展。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有学生质疑:妈妈直接把雨衣递给了萨沙,托利亚不会生气吗?这样的疑问是学生内心最直接的反应,也正是学生的生活层面与课文所要表现的思想层面之间的差距。“懒”老师不必有问必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文中探究,自行展开辩论,从而让学生最终达成共识,概括出文章“自觉保护弱小”这一中心思想。学生议得饶有兴趣,教师也乐得“偷懒”了。

“懒”老師并不是“不作为”,而是“懒”得越俎代庖,“懒”得包办代替。真正的功夫在课前,教者只有做到对教材高屋建瓴的把握,对教法精益求精的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无声胜有声”,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珍珠鸟弱小教者
可爱的珍珠鸟
强大与弱小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柴的嘲笑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