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

2016-05-30夏爱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办校企院校

夏爱玲

[摘 要] 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特点,把高职院校理论教学环境与企业实践生产运营环境有机结合,打造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平台,形成半校半企的“对分教学”特点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及新型学徒制度的互动型教学模式,以“四个一体化”为核心,从开拓创新校企合作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出发,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区域性特征,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半校半企;对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008-02

民办高职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教育,相当一部分办学经费来源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以教养教,以学养学”的资源配置机制。这就增加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忧患和危急意识,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该主动去研究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探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已被公认为是培养人才较好模式,而该模式中的教学模式是最为关键一环,往往因被忽略或不被重视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期,区域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发展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探索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事情。

一、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是民办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办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一定的目的性、灵活性和时代敏锐性。而民办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就业质量问题是衡量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类大学生最主要就业或创业的场所和途径,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为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前或今后的发展。企业可给院校提供直接的学生第二实践课堂,同时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水平提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些就给院校与企业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产教合作关系的环境与条件。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合作发展体现在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民办高职教育、企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直接的、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校企合作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真正所需的人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各地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職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推进校企合作是坚持以就业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急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笔者结合多年在企业和高校工作经验,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特点,把高职院校理論教学环境与企业实践生产运营环境有机结合,打造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平台,形成半校半企的“对分教学”特点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及新型学徒制度的互动型教学模式,从开拓创新校企合作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出发,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的区域性特征,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而可促进区域经济全面、持续和协调地发展。

二、传统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校企合作中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学模式,而在我国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现阶段,教学模式往往被看做是表面问题而被忽略。传统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同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易造成高分低能、缺乏创新性等现象,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形成“教室─厕所─宿舍─食堂”四点一线的模式,学生所学知识跟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出现知识不能很好地被运用,面对工作无从下手的诸多现象。企业为此认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于企业,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人力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发展,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二)忽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不利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思维、职业技艺、职业操守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空间、时间和职场等要素,而学校往往缺乏这些要素。职业能力往往需要在职场上不断积累,创新能力往往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这些只在高职院校是很难全部实现的。这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忽视跨学科、跨工种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对创新型综合性人才需求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是一个专业学科或工种的教育和培养,过分强调专业的细分化,使培养出的专门人才知识构成相对单一,缺乏从比较广阔的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传统单科性的“专才”教育模式容易忽视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社会问题复杂化、知识应用综合化以及促进知识创新等新情况。而世界发展到今天,对人才的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整合两个及更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数据、技术、根据、视角、概念以及理论,以促进基础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三、半校半企“对分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实践

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民办高职院校与企业直接校企合作对接,结合目前我国实际,特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实行半校半企“对分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有效地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效果。从而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为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合格人才。

(一)半校半企的校企合作“对分教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半校半企的“对分教学”模式,又可称为半工半学的“对分教学”模式,即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另一半时间在企业主要进行实践实训的学习的方式,通过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技)师及能工巧匠的共同授课(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互动模式。

(二)半校半企的校企合作“对分教学”教学模式的核心——四个一体化

半校半企的校企合作“对分教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四个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校课堂与企业工作现场一体化、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师一体化、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学校科研与企业生产研发一体化。

学校课堂与企业工作现场一体化是指把学校课堂与企业生产现场作为教学的工作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现场,把理论知识与现场融合,提升学生的认知、感知能力及职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思维和创新思维等的养成。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师一体化是指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师(能工巧匠)共同备课、共同教学、共同产学研用和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打造“对分教学”模式,相互学习与实践,为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努力,共同组成一支优质校企教学队伍。

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把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形成师傅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能力。培育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及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校科研与企业生产研发一体化是指高职院校的科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与企业研发部门共同组成研发团队,进行资源互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推动产學研用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学校科研工作共同提高,从而提升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

(三)半校半企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立足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更是民办高等院校办学求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者,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半校半企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的整体发展,从而也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

(四)半校半企的“对分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珠海城市职业学院与珠海迈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例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半工半学,通过半校半企“对分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双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和促進珠三角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四、结语

结合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有利于助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为动力,实施半校半企(半工半学)的校企合作“对分教学”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创新发展校企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出高质量人才而努力实践与奋斗。

参考文献:

[1]李业明.基于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科技,2011(24).

[2]孙爱武.基于发展区域经济下的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70-74.

[3]李进.区域职业教育地方性法规实施效果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59-62.

猜你喜欢

民办校企院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