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2016-05-30王仰东
王仰东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一般方法;阅读时机;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58—01
一、阅读数学教材的一般方法
数学教科书每一节的内容可以分成四类: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弄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阅读定理,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同时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实质。最后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阅读例题,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自己解题,并和课本解法比较优劣。在这个过程中,要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比如,对奇函数概念的阅读,课本上是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得到奇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y=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y=f(x)叫奇函数。经过分析认识到奇函数的性质:1.对于奇函数来说,x与-x都应该在定义域中,即奇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是对称的。2.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具有这样一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即自变量的两个相反的值x与-x,它们对应的函数值f(x)与f(-x)恰好是相反数。3.这种特定的对应规律反映在图象上是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材的阅读方法不宜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教,而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来确定阅读时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渗透数学阅读的方法。对于较易理解的、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安排学生先阅读再讲授;对于某些学生不易把握、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先进行讲授,之后再让学生阅读体会,以加深理解。如“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为: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砖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l、x2,1.若当xlf(x2),则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若直接让学生阅读定义,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或忽视“定义域I内”“任意两个自变量xl、x2,都有f(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