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探
2016-05-30冯敏
冯敏
摘 要 情境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而借助多媒体、活动、故事、游戏等方式来创设的虚拟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入探究过程中,进而获得数学知识构建,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效率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49-02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创设以下几种教学情境:
一、以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初期,很容易因为不习惯学校当中的约束性而产生叛逆感。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然而适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因此为了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让他们能够喜欢上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些课堂游戏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当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的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可能性”的问题时,就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谁会赢?”“谁能赢?”“一定是我赢吗?”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当中的可能性概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教师还要注重通过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积极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构建。以“容积”的概念教学为例,对于容积,更多学生是停留在体积概念上,而容积是指物体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容积的概念,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情境探究活动:观看:(1)幻灯展示集装箱,提问“集装箱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容积要能容纳东西)(2)对比活动,教师提供一个空的长方体和一个实心长方体,让他们对比他们的区别。(在实践中对比容积和体积的不同)(3)实践活动: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体,看看他们装的东西谁多?(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容积的不同)
通过上述活动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生活周围像集装箱、仓库一样的能容纳物体的东西,如抽屉、铅笔盒、体育馆、酒瓶等,然后小组讨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教师点拨而引出容积概念。
三、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数学知识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如教学《长正方形的面积》时的导入中,通过师生谈话,引出装修房子,运用媒体播放房间的形状,设问如果要给房间铺上地板,需要买多少地板?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到房间是长方形的,想到需要知道房间的面积才能确定买多少地板,可学生不会算长方形的面积,引出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欲望。
四、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要“体验”
情境的创设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体验到数学,应用到数学,才是教师最应当做的事情。教学《分类》一课时,我还是没有按照教材中的例题去讲。而是在前一天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位学生明早要带三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到校,第二天,学生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带来了,比如玩具、书籍、裙子、水果……于是,很另类的一种《分类》教学开始了。让全体学生观察,大家都带了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应当怎样分类?你们是怎么想的?除了刚才大家的想法,还有另外的方法吗……一节课在学生们不断的体验中开始,在不停的体验中结束。这种让学生在动手与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最贴近学生,最走近学生心里的一种体验方式。
五、创设比赛情境,提高竞争意识
在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更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笔算乘法”时,我设计了小组摘苹果接力赛。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苹果图片的学生,认真计算填写一道竖式,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学生对比赛非常感兴趣,给学生提供了熟练笔算乘法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