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创新道路的新农村改造规划
2016-05-30侯挺宇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本文力证将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及农村村民的普遍诉求有机科学的融合,将会为新农村改造铺就一条具有环保、绿化、建筑风格的古色古香的新道路。
【关键词】新农村改造;生态环保;绿化开放;建筑风格
1新农村改造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的改造整治是一项颇具系统性的工程,而其中需要坚守的改造原则有如下三个:第一,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續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科学规划是第一要务为指导方针;第二则是强化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对相关部门力量进行整合,并明确责任到部门制度,确保整治改造工作能够可持续蓬勃发展;第三则是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分类指导,根据每个村庄所处的自然条件及社会资源情况进行特色规划,竭力建设富有村庄特色的新型农村。改造之后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何才能在改造的过程中保证环保、绿化、建筑风格的原滋原味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2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滋原味
生态环境是助力人类生存、繁衍及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所以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也是决定农业生存及发展的一个基础因素,制约着农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但是我国在重点规划改造新农村的当口,并没有深入探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破坏生态土壤、农田植被、河流水质、山体树林以及生态圈落的可持续性的举措,这种急功近利的生态建设活动有违自然发展的普遍规律,也会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对生态破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念指导,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让新农村改造在正确的放心远航:
(1)制定科学的集约化的生态环境规划。
在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必须将高标准严规划作为工作切入点,为环保筑好新的防线,确保新农村建设不要重蹈覆辙。第一要务是规划层次,要加强区域内的环境规划,通过强化区域内环境规划来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第二则体现在规划内容,要确保规划中的环保考核指标全面、客观公正且可达成。最后则是将生态规划作为一个管理手段,严格把控城市的建设用地占比调配区域内空间规划以求达到土地利用的科學合理化。
(2)强化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形成社会合力。
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从思想上调动农民的关注度,极力动员社会全员参与形成社会合力,不定期向广大农民宣扬公益环保的益处,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出人人为环境、环境靠人人的氛围,号召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形成保护环境良好新风尚。
(3)完善生态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制度。
其实从影响效果来看,限制过度开采资源及治理环境污染不单单是农村常住人员的责任,还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全体人员的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此构建生态环保的最重要的屏障基础。
(4)财政加大对农村生态环保方面的投入
长久以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问题,国家的大多数环保资源也是倾向于大城市投入,而农村长期以来的环保投入不足,势必会造成环保设施的不完善及环保人员的匮乏。而借着新农村建设的改革春风,我们必须要在资源上加大投入,将环保技术提高与清洁生产技术作为财务投入的重点方向。
(5)多样化环境管理手段。
环境管理手段的运用效果好坏决定着新农村生态环保的实际效果好坏,政府需要根据全国农村的复杂性及特殊性,采取多样化环境管理手段结合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当然也可以适当运用信息手段或人力协商手法来寻求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
(6)寻求技术突破来解决现存环境问题。
现存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含如下方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垃圾污染、生物种群圈落的破坏、山体植被的破坏等,我们需要做的则是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尽力将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并尽力将环保局面向良性转化。
3保持绿化的原滋原味
保持新农村绿化状态可从如下五方面展开:
(1)新农村绿化空间的开放程度应遵循人口城市化规划进程
绿化空间的开放应该充分考虑人口的因素,根据人口迁出迁入对比情况、人口来源的复杂性及人口素质幅度的变化等方面全面考虑
(2)尊重新农村绿化空间的独立特殊性
多变的自然条件会造就多样化的居住模式,如平原和山地彼此不同;各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不同也会对空间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引起的居住场所需求也是千差万别。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特殊性制定不同类型的绿化空间规划方法,切不可一视同仁千篇一律,扼杀地域特殊性。
(3)遵循空间合理性进行布局
根据绿化空间具有功能不同性需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如离住宅区距离较近的中央村落位置适合设置休闲健身场所,而集中停车场根据人车分流的特性适合设置在村落组团的单侧。
(4)合理布置安全性绿化空间
绿化空间的布置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地影响,具备防灾避灾、紧急避险的功能,同时也要肩负起涵养水源、保护水源地的大任,当然,对于有工矿型企业的村落还需要兼顾到提高环境质量、隔离气体污染、保障生态安全的功能。
(5)顺应生态环境的进行合理规划
我国农村广泛分布在城市周边,是生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绿化空间规划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则是适地适树,多样化物种选择,且尽量选择易于进行养护管理且抗病抗虫害能力强的植物,充分考虑到当地自然条件如植被分布、气候土壤等的特征,充分发挥植物的功能多样性及观赏特质。
4保持建筑风格的原滋原味
我国农村住宅有着普遍共性,为此我们提出“提高土地使用率降低容积率”
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住宅的功能布局中致力降低购房成本,将“降低农民房屋生活支出”为设计目标,规划主要房间的明厨明卫、幽水收集、太阳能和房屋朝向等的设计,以资降低住宅使用后的水电、采暖等方面的生活支出。此处分析以北方八达岭领域为例。
4.1北方村庄有着规整的建筑肌理、传统的街巷空间特色
建筑布局方面北方村庄有很明显的两大特点,其一是规整的建筑布局,北方农村传统上多成团片状,朝向多以南北向为主,主要是出于隔热、保温及通风的考虑。其二则是规整之中富有街巷空间特色,街巷尺度适宜,是人们日常交往的主要空间提供者。在规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充分吸取八达岭地域的布局特征,将住宅进行南北向规整布置,以求日照通风的最大化。
另外,设立村庄街巷式的步行系统,达到体现传统村落最佳风貌的景观效果,可以在村庄出入口局部放大街巷的交汇转折处,将其规划成可以交谈、停留小憩的休闲场所,并且可以布置牌坊、水井等小物件来加大空间氛围感,也可以加入住宅墙、院落墙等多样化变化处理手段,上述这些手段可以帮助营造传统北方村落的街巷特征,提升住宅体验和幸福指数。
4.2八达岭地域文化以建筑的形体、色彩塑造著称
八达岭长城及北方居民特征体现着八达岭的文化特色,其建筑設计风格多是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色彩的选择及与周边场所的融合来标榜。
(1)采取层层退台的形体设计手法,此举会让建筑形似大地生长出来的建筑物一样,与周边的群山、长城相互协调交相辉映,而且这种退台式的建筑形体能让建筑体量有效削减,让建筑更合适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
(2)从当地民居特色及长城特征总汲取特色,并将其融合到细部建筑设计之中,在建筑材料的选取、屋顶的坡度控制、局部建筑外墙的斜度控制等方面,充分展示出长城之下的北方民居的鲜明的文化特征。同时,可以在院落、门窗等处运用现代化设计手法,助力提升居住舒适感,将新农村和新时代的特点紧密结合。
(3)建筑色彩搭配上主调为长城的灰色城墙,辅助颜色稍微浅度的浅灰、白灰以及长城周边山体的黄灰,整个色彩搭配需和长城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映衬。
5结语
新农村改造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符合当地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最大化提高人民生產生活水平有着实质性的现实意义。在发展中需要借鉴成功之精华,剔除失败之糟粕,如湛江市的某个乡村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及“生态文明”两者结合的新型农村,在村口搭建了小型游乐园,规划布局错落有致,至今都是一道让人啧啧称赞的亮丽风景线,不仅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提高了人文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农村建设定然会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回报丰厚的精神报酬,营造宜居自然环境和人文素养,让全国为之艳羡。
参考文献:
[1]陈威著.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方明,刘军编著.新农村建设政策理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侯挺宇(1981—),男,汉族,福建漳州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