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大学生互联网德育的对策研究

2016-05-30许春芳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互联网大学生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64

【摘要】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互联网道德素质不仅影响校园互联网文化的建设,更影响社会整个互联网体系的道德建设。因此,对于互联网德育问题,除了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外,家庭和学校更应该重视对德育方法的创新,政府也应该健全相应的网络法律体系,加强对网上网下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网络教育合力,共同为培养优秀的大学生而努力。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道德;研究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互联网道德素质不仅影响校园互联网文化的建设,更影响社会整个互联网体系的道德建设。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互联网道德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的互联网德育教育的管窥,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互联网道德教育

1、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导,是互联网文化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和创新者”。因此,在社会各类群体中,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修养,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互联网道德素质。一方面,应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面对这种西方软力量对我国文化的侵蚀,就需要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抵制陈旧、反动的思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在互联网环境中,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国渗透其主流思想及文化。

2、提高互联网道德自律意识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的认同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地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心的自主行动。”互联网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是在几乎不受任何监管情况下的自觉行为,自己的言行不仅仅靠外部机制的制约,更重要的是道德主体内心的自律。作为互联网社会中最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平的高低。

3、掌握互联网道德规范,培养网际德性

在互联网环境中,要加强网际德性的培养,关键在于践行,在于德性养成的过程。结合互联网交往的特征,大学生个体网际德性的培养应有所侧重,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其一,要学会“省察克治”。生活在虚拟空间的互联网个体必须学会进行自觉地“省察克治”。其二,要学会“慎独”。‘“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行其是,即在法律和道德难以约束的地方自行其是。

二、学校是大学生互联网德育的“主阵地”

1、加强对大学生的互联网法制教育

从目前学生的互联网生活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对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了解十分欠缺。由于学校教育对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的忽视、社会在这方面的的宣传力度不强,从而使一些学生的法律常识十分匮乏,出现“法律文盲”的现象。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法制教育,既要有互联网道德意识、互联网规范和互联网行为准则的灌输,也要有互联网道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既有理论的传授,也应剖析具体案例进行教育。

2、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互联网心理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的进入互联网世界,人们可以随意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看法。而现阶段的大学生承受着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巨大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而无法突破自己时,互联网便成为了他们宣泄自己情绪、突破自我的场所。

3、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网的优势

现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已建成校园网,校园网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和研究以及校内办公管理等。而校园网的另外一个作用应该的到重视,即校园网作为校园的互联网社区,对学生互联网道德的形成的巨大作用。校园网可以说是相对净化的互联网社区,学生在校园网中形成良好的言行和品德,就有可能遷移至其他的互联网社区。

三、家庭是加强大学生互联网德育的“大后方”

1、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

关于互联网道德失范现象中的多数行为,如互联网诈骗、互联网盗窃等,分析其原因,主要还是再于互联网主体缺乏责任感。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孩子的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社会,家长更应该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使他们在心灵深处筑起一道“勇于承担责任”的堤坝。

2、提高家长自身运用互联网的能力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家庭正成为学生接触互联网最便捷、时间最长的场所。但家庭恰恰却是互联网管理最薄弱的地方,许多父母因互联网知识贫乏根本无法对学生的互联网活动进行有效地管理。家长互联网知识的缺乏不仅对学生家庭互联网活动的监管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因缺少共同的语言也难以在互联网道德教育问题上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交流,从而无法与孩子形成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更谈不上帮助了。

3、加强与学校的积极联系和配合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更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状况。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家长也应及时与学校或教师沟通,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和不正常状态应及时与教师沟通,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致力于培养一个高素质、高品德的大学生。

四、社会应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德育环境

1、加强社会道德舆论引导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提高大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随时随地的感觉到舆论的权威性,许多时候,人们不愿意做或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是因为惧怕上帝,也不是惧怕某种法律的的惩罚,而是惧怕道德舆论的谴责。

2、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互联网行为的重要方式。互聯网法律规范不明确是大学生互联网道德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联网环境中的行为失范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

互联网道德失范现象不仅是高校互联网德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加强互联网信息检查和监督。其次,将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入互联网空间,对违规者进行相应的法律处罚,对互联网行为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督查,从而保证互联网法律法规的有效切实执行。最后,健全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制定,从而实现互联网主体与其行为之间的可追溯关系,有效约束互联网主体的网上行为。

参考文献:

[1]朱银端.网络道德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2。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福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3]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83。

作者简介:许春芳(1978.01—)女,汉族,山东临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道德互联网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