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30金锦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

金锦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模式都应该相应发生更新,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从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性;见解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29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创建有效课堂最基本的前提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必须克服下列观念和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当“观众”;二是只重视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用同一尺度衡量和要求不同的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又是知识的有机整合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抛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积极思考,敢于大胆质疑、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形成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才能更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此,笔者采用“自读——讨论——讲授——练习——矫正”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如何优化课堂呢?

1. 创设情景。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就是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机等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改变过去人们关心如何“讲”好历史课,到关心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历史。这一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情感体验,使学生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情感升华,从而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讲授《辛亥革命》时,笔者就中山服作为本课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兴趣。上《抗日战争》时,笔者首先播放歌曲《淞花江》来渲染历史背景,把整个课堂拉向70多年前的抗战时代。同时,笔者展示历史图片——爆炸、逃难、流浪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灵魂深处的伤痕,让那个时代的悲愤在学生心中重新燃烧,然后提问:“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图片上的人们为什么会四处流浪?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模拟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并选出“最高领导人”,再选出一名记者,分别向三位学生提问,组内的学生以作为后援团补充。这样,它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还满足了高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需要。

2. 注重多设疑和释疑,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主体思维能力。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敢质疑、会质疑,才有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的可能。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自己阅读教材所接触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可以说,一个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的人,根本就不会发现或提出问题,更谈不上探讨研究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设疑导学法,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气氛,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中设问: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有那樣多的困难艰辛,是什么给了航海家们这样的勇气?引出对新航路原因探讨。接着,笔者设置了一个游戏,出示胡椒、肉桂等香料的图片,问:大家猜猜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兴致盎然,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树皮、珍珠、香料……然后,笔者诙谐生动地讲述香料在中世纪欧洲的重要性:香料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稀有而且昂贵的商品,有许多实际的用处,中世纪古老而刻板的基督教统治西欧,基督教认为洗澡有伤风化,是堕落的根源,所以有些人终其一生不洗澡,贵族为了掩盖身上浓郁的气味,把香料做成香粉洒在身上,此外,香料可以贮藏食物,可以入药,难怪后人为哥伦布作传时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香料”。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笔者又抛出下一个问题:航海家们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惊涛骇浪之中,仅仅是为了香料吗?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航海家,你觉得进行远洋航海还须具备什么条件?因为此问题有趣、好玩、新颖,学生七嘴八舌:钱、船、航海技术……课堂气氛热烈。最后出示结构图,在师生共同填图的过程中完成对新航路原因、条件的知识构建。

教学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由此,我们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不断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同时,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疑问,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总之,教无定法,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的课改大背景下,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做一个开渠者、引导者,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去了解历史、感知历史。我们的教学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中学 246201)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强化科目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浅析中职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