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之探讨

2016-05-30陈艳玲贯丽丽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

陈艳玲 贯丽丽

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外语教学的两大任务,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的重要地位。本文从语言与文化教学关系着手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传承意义,分析、探讨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希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外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失语;融入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体现和思想的结晶,在世界文明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也为我们开启新文明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手段,外语教学承担着传授和传承多元文化的使命。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外语教学中过度强调目标语文化的教学,过分追求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导致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语”,因此,如何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如何捍卫中国文化的地位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是既能把世界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中国,也能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介绍给世界。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既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的要求,也是赋予外语教师的光荣使命。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当前外语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今天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可能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就高校外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以文化素质的培养为基础,而文化素质的培养既包括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世界文化的能力,又包括培养其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又可以使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彰显出独立的人格魅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外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唐诗宋词、四大发明、针灸武术、故宫长城,这些不仅是我们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珍贵遗产。一个国家的先进性,不但体现在科技上,更体现在国民素质上,因此,高校的外语教育更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需要把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悠久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起他们对祖国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有益于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日渐浓厚,我们应该把握时代契机,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真正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大学生如果能熟练运用外语向外国人正确表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满足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需求,向世界展现我国大学生的风采,而且能够提升我国的世界形象,使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外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 高校外语教学中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严重

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师生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目标语文化的输入上,夸大了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匮乏,以致于学生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外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提出来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许多学生,甚至一部分外语水平较高的学者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也显示不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成员所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素养。许多人对于外国人非常崇尚的Confucianism(儒家思想) Taoism(道家思想)知之甚少,甚至有人把Mencius (孟子)混淆為异国圣者“门修斯”。

(二)高校外语教学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制度不够完善,应试教育致使我国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制度过度强调了外语语言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以至于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关注不够,许多外语学习者不知道如何用外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西方文化优于本土文化而偏向于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久而久之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势必会被冲淡。

(三)高校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上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及相关教材的匮乏,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普遍存在也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因素:现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文件和教学资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偏少。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与目标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课程,英美文化、国情概况等开设较普遍,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仅在少数重点院校外语专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其次在教材选用上,我国高校外语教材大多为介绍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教材缺乏中国性、民族性;另外教学大纲制定上缺乏系统性,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作为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纳入到各級考试中。外语教学中这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传承能力

中华文化在其传承过程中,作为文化主体及核心的教学工作者和教学对象通过教学活动承接并传递这种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生存提供保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教育部2014年4月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坚强保证和良好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多元文化性的意识和对差异的宽容态度、对异文化成员的共情能力,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觉察和反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给予很多指引,学生要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正确地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

(二)改革教材内容,增加传统文化元素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承载者,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既要考虑系统性、一致性、层次性、前沿性以及时效性的特点 又要符合大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要找到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点,在外语教材中应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三)对比中西方文化,组织外语教学

教学中采取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两种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例如讲到Valentines day时,将中国的“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讲述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又如在英国文学中当讲述英国诗人弥尔顿悼念亡妻的一首诗“Methought I Saw My Late Espoused Saint ”“梦亡妻”。时,我们相应提到中国著名词人苏轼悼念妻子王氏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通过这种对比教学,学生既能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又能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四)提高英语教师素质,担负中国文化传播重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语言与文化并重,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内化于语言教学当中,在教学实践中规范化地表述双向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施,课内外配合,多渠道进行中国文化教育;教师应对中华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文化素材,才能做到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述能力的考核

测试是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提供反馈的信息通道,长期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外语考试一直都以考查语言技能和目标语文化为主要内容,忽略了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测评。因此测试中应增加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方面的考试内容,加大对文化知识的考查力度,尤其是专业四、八级和大学外语四、六级测试中应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的题目,切实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能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外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多重性、包容性,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才能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文化输出,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懋琼. 浅谈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黄辉.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 东岳论丛,2009,(4).

[3]徐华军.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传承和创新[J].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S1).

[4]巫红梅. 浅析大学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海外英语,2013,(6).

[5]杨静.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及途径[J]. 大学教育,2013,(10).

[6]郑雪松.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传承的价值[J]. 语言文字探索,2010,(5).

[7]王欣欣.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作者簡介:

1.陈艳玲,女,汉族(1971—)黑龙江嫩江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及英语教学研究。

2.貫丽丽,女,汉族 (1984—)黑龙江绥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及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育现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2232)主持人:陈艳玲。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