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荣誉奖励制度研究
2016-05-30闫福华
闫福华
摘 要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精细化推进,高职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类培养模式下如何做好学生荣誉奖励工作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荣誉奖励制度在分类培养中的现实意蕴,提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現有荣誉奖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生评价标准、奖项设置、教育宣传三方面探讨出三位一体的荣誉奖励制度。
关键词 分类培养 高职学生 荣誉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7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fine promo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onor reward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students' Honor and reward work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front of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onor rewards system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 in the realistic meaning,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isting honor rewards system, from a set of standards of student evaluation, awards, education propaganda three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rinity of Honor rewards system.
Key words classified training; vocational students; honor reward system
奖励是一种肯定的裁决,意图积极劝诱某人做某事,在人的内心中,形成一种激励作用。它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上一种奖赏,更是一种对某种行为的价值肯定。构建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学生荣誉奖励制度,是为了尽早唤醒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1 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在分类培养中的现实意蕴
(1)荣誉奖励制度是学校育人文化的风向标。荣誉奖励制度可以视为可操守的道德规范,一种价值诉求。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在学校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生荣誉奖励制度的建立与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才培养方向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规划,突出职业技能,追求自身成长;另一方面,学生荣誉奖励制度也在向学生灌输学校文化,加强团队的向心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因此,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校的软实力,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育人宗旨。
(2)荣誉奖励制度是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系统培养、多样成才”①是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多样化人才的目标培养需要强有力的荣誉奖励制度为手段。当今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接触和吸收新鲜事物很快,而且适应能力强,但缺乏明确的生涯发展目标。荣誉奖励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导向作用,在学生可供选择的培养模式中,对优秀人才、特长人才、创新人才等给予充分的认可。树立标杆,弘扬典型,唤醒萌芽状态中的思绪,从而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3)荣誉奖励制度是自我强化的内在动力。所谓动力,是指一系列促使人们去完成某件事的力量。动力是内在的,是存在于人们内心世界的东西。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推动人的行为发生的动力因素有三个,即行为者的需要、行为动机、既定的任务和目标。②内在激励是指个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励力量,③这种力量能激发成就感,从而激励自己努力进取来实现。
2 当前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生荣誉奖励制度是高职院校人才分类培养工作有效性的制度体现。④它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对实现育人目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荣誉奖励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类型单调,缺乏特色
学校在荣誉称号上,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体标兵等”,缺乏对达到分类培养目标的成果性评价。奖励上虽有设有素质类奖学金,但项目类型缺乏特色,仅停留在竞赛获奖层面,如“科学技能标兵、文体优胜标兵”,对非竞赛层面,体现学生专长的方面,如“考入本科院校、取得本专业高级别技术资格证书”等,缺少相应奖励设置。对有一定专长的这部分学生,对于荣誉奖励持冷漠态度,达不到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激励个性成长的奖励效果,不利于保证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成长道路。
2.2 覆盖面窄,忽略专长
学校在集体性的荣誉奖项设置上,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设有“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荣誉称号。奖励的“集体”都是预先设定好的,除了班级外,任何社团组织都不能获得相应的荣誉奖励。这种覆盖学生集体性奖励活动范围较窄的现状,很容易滋生小团体意识,也不利于学生发挥技能专长。不利于培养开放式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容易制约大学生对团队概念的理解,降低大学生组合团队的能力。
2.3 关注评奖结果,忽视文化引领
荣誉奖励制度对学生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学校在评奖过程中,通常围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结果发布三个环节进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分院为了尽快完成评选任务,在评奖前期不能认真地面向全体學生解读荣誉奖励评选办法,而是指定班级某干部通知评奖工作开始,自己参看评奖条例或办法,符合条件的学生可提出申报,或全部交由班长按照成绩排名及申报条件代为申报,再通过班级QQ群公示后,将结果报给学院。大部分学生对荣誉奖项都花落谁家比较关注,至于为什么获此殊荣,很少有学生关心和问及。在评奖结束后,也缺少对榜样的宣传,不利于增强荣誉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无法突出荣誉的榜样和导向作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
3 分类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荣誉奖励制度建构的思考
高职院校荣誉奖励制度要以人才分类培养为核心,在满足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上起到激励的效果。这就要求该制度体系必须具有目标性、全局性、发展性、适应性。
3.1 以分类培养为根本,优化学生评价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立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科学地进行学生评价标准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突破仅重视学习成绩或综合素质推荐的评价方式,通过多途径、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体现分类培养的教育成果。⑤例如,对达到分类培养目标的应届毕业生可以设置相应的分类培养成果奖学金,如以获得行业领域高度认可的高等级证书为标志可以给予奖励;对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符合毕业条件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可以设置毕业生特别成就奖学金,例如符合专升本型培养目标,专升本考试成绩在当届专升本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升入的本科院校综合排名在前的,按照升本型特别成就奖学金奖励。基于职业院校自身具有的职业特殊性考虑,在职业院校的学生评价标准中,可以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在量化指标上给各专业的职业技能赋予一定分值,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扎实钻研职业技能,体现职业院校分类培养下的人才培养特色,激发学生自励意识。
3.2 坚持公平原则,强调多样化发展
在评奖过程中,应确保学生享有应有的平等权利。任何技能专长与组合团队都应有参与评奖的权利。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变化的。培养大学生组合团队的能力,使得志趣相投、优势互补的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潜能,组成具有整体优势的团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设立剧团奖、文艺组合奖、创业团队奖等,可以打破封闭的宿舍、班级概念,从各种组合社团、技能团队出发,使得志趣相投,优势互补的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互相激励,形成上下齐努力、共同拼搏的局面。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上,对在校期间工商注册成立实体公司规模较大,运行情况较好者,或在校期间累计完成了横向专业技术服务实体项目等,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型奖学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等实际行动,在本校及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设立助人奖和奉献奖。即使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表现一般,但也能获得相应的荣誉奖励,更好地发挥团队潜能与各方专长,创造更好的团队成果。
3.3 做好典型宣传,凸显榜样力量
奖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起到激励的效果。奖励不是目的,要通过奖励来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和宣传典型,充分将评奖后的宣传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过宣传来赞美获奖者,通过宣传去影响后人。在宣传方式上通常采用网站公示和召开总结表彰会、编印风采录等形式。高校可以逐步丰富荣誉授予和表彰的形式,如让较高荣誉获得者的名字出现在毕业证书上,或者邀请较高荣誉获得者的毕业生母校领导或家长来参加毕业典礼或颁奖典礼。要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所获荣誉的各类学生事迹通过学生事务中心公众号,以微信的方式发布,并可以组织不同培养类型的获奖同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事迹报告演说等。要让受表彰的学生有充分的自豪感,感受到付出后的回报,从而激励他们继续进步,让未受表彰的学生找到求知的方向,挖掘自己的能力,激发求知的欲望。
总之,分类培养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荣誉奖励制度,是高等职业学校育人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点的荣誉奖励制度,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修订。真真切切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做到以评促改,以改促效,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2014-06-23)[2015-01-09]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4 0623094659996&cata_id=N003.
② 章凯.激励理论新解[J].科学管理研究,2003.
③ 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江西社会科学,2012(3).
④ 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5(4).
⑤ 魏丹.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奖励激励机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