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统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6-05-30孟晓静

科技风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孟晓静

摘 要:高职院校统计学是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就业和个人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统计课堂教学因为对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未及时汲取统计知识,促进就业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统计课堂教学的实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切实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互联网+”战略实施以来,云计算中统计知识得到再次拓展,其实用性得到广泛的关注,为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数据参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统计学往往容易被忽视,这是由于作为一门工具类的基础课程,专业性突出不强,以就业为培养方向的职业院校往往忽视了该学科的教学,造成重实用、轻基础,重形式、轻效果,影响了学生就业后的发展。笔者从事职业教学多年,现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统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目前高職院校统计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认识不到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对高职院校确定的学生培养主要方向是以技术性人才为主,主要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主要课程讲究实用,比如计算机技术、农业技术、数控技术等等,这些都带有较为明显的技术教学,对理论方面的讲解较少。这样的背景也造成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和思路上的一些问题,认为统计学属于理论知识,对学生就业操作用处不大,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教学目标不清晰,缺乏结合。虽然统计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各地高职院校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缺乏结合,造成统计教学往往有形无实,课堂上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听得云里来雾里去,根本没有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较低,造成统计课堂教学完全变成了理论教学。缺乏结合是指在统计课堂教学中,没有有效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其他专业课程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统计学的魅力所在。

3)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手段陈旧。目前,由于受教学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上仍然用的是教科书式的传教,课堂上缺乏学生参与,氛围死板,学生学习没兴趣,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的神采飞扬,学生在讲台下呼呼欲睡。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缺乏新意。

4)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但统计课堂教学仍然按照大学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性知识占到课堂教学的80%以上,学生学习吃力,加上对未来就业帮助不大,往往造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相对于理论性过强的教学,应当更多的选择实用性教学,结合学生专业,加强对某个知识的应用教学。比如,对ora Exce等软件进行介绍学习,让学生掌握对自己未来就业和发展更多更有用的实用知识,并且还要他们学的懂。

二、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提高认识,树立教学目标

统计相对于其他主要基础课程而言,是一门工具性突出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尤其是对学生就业后的发展用处更多,比如,某学生学习棉花种植技术,毕业后从事棉花生产技术,其通过利用专业知识和统计知识,对棉花种子进行改良,从而获得价格更高的科学品种,得到更好地发展,这就是创新的魅力,而创新离不开统计,因为任何创新都是在不断地对比统计中完成的。高职院校统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非要求学生全部理解所有统计理论知识,关键是学习掌握统计基础,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结合统计知识加以解决,从而实现统计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院校统计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本校办学实际,针对专业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强化实用,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统计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切实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应用统计的思路及步骤,帮助他们提高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日常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多利用节假日撰写调查报告和设计问卷调查,多进行实践作业,课后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进一步推动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统计学人才。

(三)做好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应当着力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变传统的课堂板书教学,改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够有效地增加教学信息量,还能够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巧妙地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更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指搜集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等,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普通的数据处理软件。笔者相信,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高职院校学生才能对各种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准确、全面地掌握,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满足人才需求形势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统计课程课堂教学应当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进行探索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一套更成熟、更有效的教学制度,并利用考试、就业等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展问题,并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叶红.论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33-34.

[2] 楼裕胜.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31-133.

[3] 宁秀君,杨高英.高职院校《统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272-273.

课题题目:

高职院校统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SY201600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课堂教学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