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事变前,中共与国民党之间有什么秘密联系

2016-05-30

党史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陈立夫潘汉年宣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扣留蒋介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在当时的大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行为。让大家回到1935- 1936年的大历史背景,重温那段历史,探究西安事变背后的故事……

中共发出“联合抗日”的信息

1935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代表多次发言,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中共代表王明、康生、吴玉章等,根据大会精神,起草了《八一宣言》,于1935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宣言指出:“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1935年10月,《八一宣言》传回国内,得到国内各界的热烈拥护。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认为这个宣言很重要,提得很及时,中共所表示的态度深得人心。时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看到《八一宣言》内心很激动,曾和何香凝、柳亚子等交换意见,都表示衷心赞同宣言所提出的各项主张。冯玉祥直接找何应钦,对他说:“现在不把部队开到华北,什么时候开?”

在这篇宣言中,中共将传统的“蒋贼”之称改为“南京蒋总司令”,并希望他的军队“马上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对蒋介石称谓的这一改变,实际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信息———联合抗日。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蒋介石开始寻求援助

另一方面,蒋介石也着意与中共取得联系。

1936年春,日本政府提出所谓“广田三原则”,企图独吞中国,它同蒋介石的矛盾也就变得更加尖锐。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当时的情势是很明白的:我们拒绝他的原则,就是战争;我们接受他的要求,就是灭亡。”“中日战争既已无法避免,国民政府乃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

蒋介石将与中共联系的重任交给了陈立夫,这和陈立夫主张抗日联共的态度有关系。陈立夫见日本侵华加剧,曾找到当时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汪精卫,建议与日本协商,“转移日本军阀之目标,使之北进或南进而不西进,以减轻我国压力。”但遭到汪精卫的拒绝。

陈立夫受命后,不便直接出面,由交通部长曾养甫办理。1935年11月,曾养甫找来他的下属谌小岑,要他设法“打通共产党的关系”。这一切都是在极其秘密中进行的。

谌小岑在五四运动时参加过觉悟社,同周恩来、邓颖超熟悉,同一些进步文化人也有交往。他从两个途径进行了试探:一个是经与国民党元老覃振相熟的进步学者翦伯赞介绍,约北平的中国大学教授吕振羽到南京来同曾养甫见面。吕振羽那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同北平的地下党有联系。他到南京的商谈,是在中共北方局王世英和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周小舟领导下进行的。谌小岑的另一个途径,是经过在南京的中山文化教育馆工作的左恭介绍,找到上海地下党的关系。上海地下党派张子华以长江局代表的身份也到南京同曾养甫会晤。但吕振羽也好,张子华也好,都不能代表中共中央进行谈判。因此,国民党当局仍希望能同中共中央直接取得联系。

最后,国共两党直接联系还是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得以实现。

宋庆龄安排将国民党希望谈判的消息带给中共

1936年1月,宋庆龄在上海请以牧师身份活动的共产党员董健吾到她家里,交给他一封信件,要他送到陕北面交毛泽东、周恩来。为了旅途的方便,宋庆龄还给他一张由孔祥熙签名委董健吾为“西北经济专员”的委任状。上海党组织也介绍张子华与董健吾同行。由于陕北苏区处于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包围下,董健吾等要安全地进入苏区需要得到张学良的同意。董健吾情急之下拿出由孔祥熙签名委董为“西北经济专员”的委任状,张学良从这件事中明白了南京的意图。张学良派人护送董健吾、张子华进入苏区。

2月27日,董健吾、张子华到达瓦窑堡。这时,张闻天、毛泽东还在山西前线,周恩来在陕北前线检查工作,并准备前往山西参加会议,留在瓦窑堡的博古分别会见了董健吾、张子华二人。

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建议:可答应派正式代表到南京谈判,谈判条件应依照拟定的抗日救国通电及宣言所定,而组织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则为根本之点。3月4日,张闻天、毛泽东、彭德怀复电博古转董健吾,表示“愿与南京当局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

第二天,董健吾带着这个密件离开瓦窑堡,回宋庆龄处复命。国共两党中断了近十年的联系,终于在宋庆龄的推动下接通了。

谈判无疾而终

1936年初至8月间,中共中央秘密派出代表周小舟,4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曾养甫商谈和平条件。6月间,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的桂系以“北上抗日”为口号,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蒋介石为稳住西北,对共产党的谈判态度一时积极起来。7月间,从莫斯科回来的中共代表潘汉年应邀到达南京,同国民党中央调查科的负责人张冲进行了会谈。

然而,一向只讲实力的蒋介石解决了陈济棠并迫使桂系妥协后,对共产党又强硬起来。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以胡宗南、关麟征部等中央军精锐为主的国民党军紧追过来并展开猛攻。在蒋介石展开军事进攻之际,11月10日,潘汉年又到上海沧州饭店谈判。国民党代表陈立夫传达了蒋介石的意见:“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中共军队最多只能编三千人至五千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如回国,量才录用。”听到这一苛刻条件,潘汉年马上拒绝了。

毛泽东随即于11月18日发布“决战动员令”,在“长征最后一仗”———山城堡之战中消灭胡宗南一个旅。山城堡一战,显示了红军的战斗力。蒋介石在秘密谈判中的条件很快有了改变。

12月初,陈立夫紧急电召潘汉年再去南京谈判,见面即说明,蒋先生已作出重要让步,同意接受红军改编,并说明人数限制在3万以内。12月10日,毛泽东致潘汉年的电报中明确说明:“我们愿以战争求和平,绝对不作无原则的让步。”这封电报因密码破译原因,直接被张冲收悉。

陈立夫约定张冲次日一早即飞西安向蒋介石请示,不料次日一早他便头晕目眩被送中央医院留医。12日下午3点多,陈立夫接到电报:“张杨叛变,领袖被扣,生死不明。”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打断了国共继续讨价还价的和平談判。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12期,《快乐老人报》2014年10月23日)

猜你喜欢

陈立夫潘汉年宣言
老照片修复师:寻回褪色的记忆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杭州宣言
陈立夫流亡美国卖皮蛋
潘汉年含冤洣江揭秘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
秋风萧瑟祭英灵
陈立夫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