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立夫在美国

2009-07-13金宝山

钟山风雨 2009年2期
关键词:陈立夫养鸡场蒋介石

金宝山

陈立夫的近堂侄儿陈泽原,在新疆石河子市任技工教师进修学校和石河子技工学校两校校长时,结识一位在石河子市经商的陈姓台湾朋友。一次谈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那位朋友说:“陈立夫现任台湾‘总统府咨政、孔孟学会会长,他的办公地址就在我家附近,如有信件,我可以捎去。”于是,陈泽原写了封信,托他带到台湾,面交陈立夫。不久,陈立夫回信邀请陈泽原赴台会面。

1993年秋,陈泽原携夫人吴宜生,几经辗转,飞赴台北。陈立夫见到大陆来的亲人,分外高兴,紧紧握住陈泽原的手,亲切地说:“你是我在大陆陈家亲属中第一个来台湾看望我的人。我一直思念大陆,很想回家乡看看。”

时年94岁的陈立夫思维清晰,记忆力强,十分健谈。他说了赴台和离开蒋介石赴美国的经历。

1948年,美国召开世界重新整顿道德大会,蒋介石派陈立夫作为中国代表赴美出席。国民党兵败台湾后,1950年年初美国又在瑞士举行第二次会议,陈立夫又去参加。这一次出国,他心存二志,不想回台湾了。他对陈泽原说:“蒋介石之所以被共产党打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失去了民心。流亡台湾无政治前途,所以我要出走。”

在瑞士开完会,陈立夫搭乘“伊丽莎白号”邮轮赴美,告别台湾政坛。蒋介石几次致电催陈回台,陈去意已定,不予理会。

初到美国,陈立夫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仰仗抗战时在教育部长任上结交的几位朋友的帮助,他集资接管在美国出版的原属国民党主办的《华美日报》,陈立夫任董事长。不久他的女儿陈泽容考入新泽西州湖林城大学。一位朋友对陈立夫说:“湖林城大学附近养鸡业很发达,你办个养鸡场,一来可以养家糊口,二来就近好照顾女儿。”此言有理,陈立夫听从朋友的建议,弃报养鸡。

出国时,陈立夫携款不多,抵达美国时身上仅剩5000美元。他虽是国民党“四大家族”成员,与孔祥熙、宋子文不同,无巨额财产,在台湾没有多少外汇存款。1953年他向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2万多美元(10年偿还),与原江苏医学院(今南京医科大学)院长胡定安合资,共投入47000美元,购买了30英亩土地,建造了三排共10间鸡房(每间可以放500只鸡),办起了一家养鸡场。雇人养鸡支出太多,陈立夫便将妻子和3个儿子接到了美国。一家人当起了“农民”,从头干起,自己养鸡。昔日国民党高官,呼风唤雨,前呼后拥;今日,人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陈立夫脱下西服,穿上卡其工作服,拎水、拌鸡食、喂鸡、清扫鸡房,事事自己干。双手沾满鸡屎,他不觉得苦,也不嫌脏,干得有滋有味,有时还自我安慰:“脱离了政界,远离了对手共产党,无官一身轻,倒也自由自在。”

养鸡还算顺利,第一年除去成本,赚了数千美元。他不图享受,将钱用于打深水井和购买喂鸡食的输送机。

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在东西部之间建造了高速公路,交通更加发达。友人提醒陈立夫:“东部是工业区,西部是农业区。西部鸡蛋很快能运到东部,成本低,价钱便宜。你办的养鸡场在东部,鸡蛋卖不出好价钱,不必再办下去了。”合伙人撤资,保险公司的人也劝说陈立夫:“你保险16000美元太多,今后不打算将养鸡场办下去,保险费应该大大降低。”陈立夫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将当年保险费降为4000美元。

陈立夫应朋友之邀,到朋友家做客,住了两三天。天有不测风云。养鸡场附近有一座森林,秋冬季节枯叶纷纷落下,大风卷着树叶刮进鸡场,碰上火花,引起了一场大火,烧掉了10间鸡房和一辆新买的轿车,令陈立夫沮丧不已。他如跌进深渊,一时间欲哭无泪,成天唉声叹气。所幸陈立夫离家时,扫清了住房周围的枯叶,家里未起火灾,一家人还有栖身之所。

生活陷入困境。蒋介石没有忘记陈立夫,每年给他寄来两三千美元,银行里还有存款,免除了断炊之苦。蒋介石与陈果夫、陈立夫的亲叔父陈其美是拜把兄弟。陈其美对蒋介石有恩,所以蒋介石不忘报答陈家。

早年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陈其美的两个堂侄陈果夫和陈立夫拉拢在自己身边。1925年,留美回国的陈立夫任蒋介石的机要秘书。1926年,陈果夫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任中央组织部代部长。1929年,29岁的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同年,35岁的陈果夫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至此有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陈果夫是哥哥,比陈立夫大6岁,但现在提到他们兄弟俩,人们习惯把弟弟陈立夫的名字排在前面。这是因为陈果夫身体不好,辛亥革命时期就患上了肺结核病,陈立夫的名气比哥哥要大。陈立夫成立了“中统”,又建议成立“军统”,国民党中很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都出自他的门下。

陈立夫在美国办养鸡场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邀陈立夫返台,欲请他担任驻联合国大使或驻巴西、驻希腊、驻西班牙的大使,或任巡回大使,或任考试院院长。陈立夫心灰意冷,对政治彻底失去了兴趣,每次都托词婉拒。他曾对来探望的侄儿陈泽原说:“我侍候蒋家侍候多了,我在美国侍候鸡总可以了吧。”

养鸡场遭毁,陈立夫无所事事。这段时间,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需整理中医医学资料。这些资料哪里来的?原来,一位犹太人富商在中国经商时患了眼疾,西医治不好,而中医用药居然将他治好了。由此他视中医为神奇,购买了大量中医古籍(包括线装本)和有关资料,带回美国珍藏,临终前捐给了普林斯顿大学。因为不懂中医医学,普林斯顿大学到处托人,请懂得中医的中国学者来整理中医资料。一位朋友知道陈立夫懂中医,而且在美国留过学,精通英文,便推荐他去该校整理上述资料。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陈立夫的助手、美国人摩特想独占整理成果,处处刁难、排挤陈立夫。校方支持陈立夫,多次训斥摩特,摩特无地自容,后辞职而去。无助手做翻译工作,陈立夫力不从心,干了两三年也辞职了。

再次失业,干什么呢?重返台湾政坛,陈立夫不愿意;留在美国,那里人生地疏,只有靠自己努力。他想到了在美国的华人很多,就筹钱从事食品业,做月饼、松花蛋、辣椒酱,生意倒也兴隆。华人吃到了中国特色的糕点和酱菜,赞不绝口,有人开玩笑说:“陈立夫皮蛋、陈立夫辣椒酱,可口好吃!吃了还想吃。”

1961年,陈立夫的父亲陈勤士去世,他赶赴台湾奔丧。蒋介石挤出时间接见了他,苦口婆心再三挽留。陈不为所动,坚拒返美。

1967年,蒋介石80岁。陈立夫赴台祝寿,以一套自撰的《四书道贯》(贯穿《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4本书的思想论述的著作)作为礼品赠蒋介石。蒋借此机会,又鼎言相劝,希望陈立夫留台,并委任他担任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蒋介石兼会长)。陈立夫说:“我早已脱离政界,不想做官。”蒋介石说:“这个组织是群众团体,委你担任的是社会职务,不是做官。”陈立夫无法推辞,就此留在台湾了。此后,他又担任了孔孟学会会长、国剧(京剧)振兴委员会会长、中华医药学院董事长。李登辉任职时,聘陈立夫为“总统府咨政”(任此职仅4人)。

陈泽原夫妇离台前,陈立夫依依不舍,亲笔题词相赠,内容如下:“无私无我之公,成己成物之诚,立人达人之仁,不偏不倚之中,日新又新之行,此乃中华民族之道统也。”款落“陈立夫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上述题词是陈立夫一生悟出的道理。晚年他不追随蒋介石,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陈泽原向陈立夫告别时,陈立夫语重心长地说:“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历尽世态炎凉。总之一句话,资本主义重财轻德,不好!希望你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陈立夫生前本想回大陆故乡走走,无奈因年事已高,始终未能成行。2001年2月8日,陈立夫在台湾逝世,终年102岁。

猜你喜欢

陈立夫养鸡场蒋介石
老照片修复师:寻回褪色的记忆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外婆家的养鸡场
规模化养鸡场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浅谈养鸡场消毒
陈立夫流亡美国卖皮蛋
陈立夫:天涯涕泪一身遥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