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问题研究

2016-05-30胡菊英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农村地区

胡菊英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运用农村公共文化平台建立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构想,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农村公共文化;有机融合

2007年,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根据我国反假货币工作形势,提出各级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两个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工作目标,从而在制度安排上确立了人民币反假工作的具体形式、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反假货币工作缺少长效机制的问题。通过近八年的建设与运行,全国反假货币工作形势明显改观。但从对九江农村地区了解的情况看,因受制于农村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资金保障及缺乏制度约束等因素,农村反假货币宣传网络体系难以维系和运行,处境尴尬。

一、当前农村地区假人民币和反假工作现状

(一)假人民币存在的形态复杂,反假形势仍然严峻

从我国相关媒体、职能部门反假货币工作报告得知,尽管当前假币案件迅猛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制、贩、售和使用假币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制假手段不断翻新,售假、用假方式不断变化,假币存在的方式非常复杂。而从九江发现的假币情况看,主要特点为不法分子在农村地区使用假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公安部门在农村地区2010~2014年共接收假币举报使用案件38起,没收假人民币分别为8.2万元、4.8万元、5万元、33.8万元、9.8万元,没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同期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收缴假币数量分别为1.9万元、3.4万元、5.8万元、12.5万元、22.2万元,农村地区假币收缴量逐年上升,2014年农村收缴量占全辖收缴总量的比例达64.3%,可见假人民币在九江农村地区呈现出数量扩大状态,农村已成为反假工作的重点地区。

(二)人民币反假工作处于“被推动、被要求”状态

当前农村人民币反假工作开展方式,主要以人民银行主导的反假货币宣传网络平台、金融机构日常柜面、定期定点的宣传方式开展。从金融机构履职情况看,由于没有经营收益,反假工作在其经营视野中淡化,地处边缘,要靠人民银行工作安排去落实,属于典型的“推一下动一下”的工作管理;而从已建立的反假货币宣传网络运行情况看,由于缺乏有效的平台载体和工作方法,面临着有形的模式,难以运转的状态,时刻需要人民银行去打强心剂,农村人民币反假工作在纠结和踌躇中前行。

(三)反假效果不明显,农村群众识假能力有待提高

笔者在九江辖内农村地区开展千人千份问卷调查和真假币现场调查。千人千份问卷属于随机调查,经统计,在问到收到假币如何处理时,45.6%的群众回答“自已使用”,30%的群众回答“不知道”,25.4%的群众回答“上缴银行”。在问到发现违法犯罪分子使用或销售假币时怎么办时,72.3%的群众选择了“向公安机关报告”,27.7%的群众选择了“不知道”;在问到你是否知道反假货币工作站,58.4%的群众回答不清楚,42.6%的回答知道。在开展真假币现场调查时,我们用三张真币和两张假币(均为100元券人民币)模拟测试,调查对象为200名,结果58%的群众未能全部正确挑选,52%的群众正确挑选1张假币,23%全部挑选错误。这两组数据表明,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识假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行政村反假工作站影响力和工作模式尚未扎根农村。

二、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的理性思考

上述问题,是反假工作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反假货币宣传的到位和打击制假贩假力度的不断增强,城市反假货币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农村反假工作的目标与现实效果仍存有明显差距,农村人民币反假应在原有反假网络体系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农村反假货币管理和推进工作。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反假货币网络建设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有助于突破农村地区反假网络建设遇到的形式单一、运转不畅、效果不佳等瓶颈。

(一)反假网络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融合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反假意识和识假辨假能力是农民群众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民对人民币知识的相对缺乏,反假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宣传工作的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既能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能使广大农民提高人民币反假知识和文化,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人民币知识的需求,自觉抵制人民币制假、贩假、用假等犯罪行为,塑造和谐的、现代的、科学的新农村公共文化形态。

(二)反假网络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融合是农村反假网络建设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经过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努力,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人民币反假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反假货币宣传活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识假、防假技能,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宣传效应不均衡,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反假识别工具较少等现象,制约了反假工作的成效,迫切需要在手段和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人民币反假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人民币反假融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之中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可为人民币反假网络提供可用的平台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公共文化载体,因而一大批如“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场所应运而生,一大批适应农民需求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这些场所和活动为反假人民币网络建设和宣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反假货币合作机制

为推动反假宣传网络建设顺利开展,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均应成立反假货币文化网络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与文化、宣传、广电等部门共同签订反假货币文化网络建设协议,为拓宽农村反假宣传渠道,形成反假合力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平台,建立自上而下的“农家书屋”反假网络体系,将人民币反假融入到各乡村的文化活动场所,各站点指定“农家书屋”管理员为反假义务宣传员,赋予其对反假货币工作实施宣传管理的职责,对其定期及不定期地进行反假知识培训,指导其认真组织开展反假宣传工作等,使反假货币网络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行有机结合

(二)完善农村反假宣传网络管理机制

健全农村反假宣传的各种规章制度,将农村文化站、文化大院、农村地区人民币综合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农家书屋等统一纳入人民币反假管理。统一制定农村反假宣传网络站点工作制度、联络员和义务宣传员职责等规章制度,明确反假义务宣传员条件和权利义务。保证反假宣传网络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宣传活动场所,规范网络宣传站点日常管理行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民币知识和反假货币知识进乡村活动,使广大农村居民充分认识假币的危害性,提高农民的防假、识假能力。并通过培训农村反假宣传站(点)人员,辐射大批农民,使反假货币文化进一步深入农民心中,将农村反假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合力,使反假货币文化深入乡村。

(三)建立农村反假宣传激励机制

一是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反假宣传与文化融合机制;统一由当地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工作点的奖励;制定《农村反假义务宣传员评价奖励办法》,每年根据农村反假义务宣传员的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人民银行制定《金融机构反假工作奖惩机制》,将反假宣传、收缴等行为作为人民银行考评金融机构执行政策情况的重要指标。三是各金融机构要把假币收缴纳入员工绩效考核范围,每年度提取一定比例的反假经费,用于奖励优秀反假宣传和经办人员,以提高其积极性。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升农村反假宣传服务水平,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内容,使反假货币知识在农村得到大幅度普及,同时也丰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Arther,W.B.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The Economic Journal . 1989.

[2]Ogawa,Eiji,Ito,Takatoshi."On the D

esirability of a Regional Basket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Journal of the Japaneseand International Ecomomics,2002.

[3]Kawai,Masahiro,Shinji,Takagi."Proposed Strategy for a Regional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in Post-crisis East Asia.". World BankWorking Paper-International Economics,Trade andCapital Flows . 2001.

[4]何秋雨.影响偏远农村地区人民币反假工作成效的因素及对策[J].2010(11).

[5]曹晓娟.当前农村人民币反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建议[J].西部金融,2011(02).

[6]龙新庭,韦绍合,韦雨,韦奇安,谢康怡,曾胜科.基层外币反假工作边缘化趋势应予关注[J].区域金融研究,2010(03).

[7]温显凡.人民币反假工作刍议[J].时代金融,2008(12).

[8]杨文红,魏饶兵.基层央行国债反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07).

[9]李玉雄.人民币反假工作开展存在“四难”[J].青海金融,2006(01).

[10]胡志华,刘晓霞.人民币反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5(09).

[11]王守星.人民币反假工作重在落实[J].济南金融,2003(05).

[12]王树君.人民币反假工作探索[J].黑龙江金融,2002(02).

[13]邹海龙.新形势下加强人民币反假工作刍议[J].金融与经济,2002(10).

[14]王桂芬.人民币反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师,2001(02).

[15]楼国涛.从经济发达地区看人民币反假工作的难点和问题[J].浙江金融,2010(11).

[16]孙淑萍.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0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农村地区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