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2016-05-30路丽丽

科教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路丽丽

摘 要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分析中国社会思潮实际情况,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意义,探讨可行的实施路径,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39

Abstract Owing to the divers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though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social thought situation and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leading the social thought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social thought

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潮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具备多样性、独立性、差异性的特点。随着社会主流思想舆论愈发复杂,各种社会思潮亦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巩固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基础,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1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特殊运动形式。社会思潮主要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能够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并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制约和渗透的作用。①社会思潮的实质是社会意识的特殊运动,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对社会在空间、时间有广泛、持久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外思潮涌入中国,既有精华,亦有错误观点,加剧了社会思潮领域的矛盾性、复杂性。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同时带来信息源头难以掌握、内容难辨真伪、传播难以控制等问题,这使得中国社会思想领域掀起层层波澜。2016年1月《人民论坛》调查显示,2015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十大思潮如下: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新左派、普世价值论、新儒家、生态主义、极端主义、道德相对主义。②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多元化,但总体是正向、积极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普遍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集体主义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新的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民族情义、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人心,中国梦的追求得到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得到公众的认可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个字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所颁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③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简洁凝练,易于为大众所传承,而且符合中国当前实际国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代表了社会价值的共识。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反映了国家层面的内涵,代表着当今世界上现代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诉求。追求“富强”的理念体现了一直坚持勤劳朴实的中国人的追求,也是当今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体现,“富强”理念同时拥有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建设“民主”、“文明”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目标,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创建则兼容了传统文化中“大同”与“和”等因素,更具当代价值,展示出当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的追求目标体现了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是维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和共产主义价值追求的传承和发扬,这符合共产主义的追求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是社会维护文明秩序的基础,也代表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公正”和“法治”则代表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符合当前我国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方向。在自由与法治并存的社会,享受平等、公正的待遇,体现人们对社会的追求。

最后,体现公民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社会所应遵从的公德,个人应履行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突出作为社会主义公民应具备核心道德价值,这符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个体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有利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公民价值观要求,不论古今中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中华民族文明传统,又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立足国情,顺乎民情,基于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带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本身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要求,代表了文化前进的方向,可以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④社会思潮是一个中性的概念,通过思想家、理论家倡导而在大众中持久流行、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相关的较系统、较集中的那些思想观点。⑤马克思主义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⑥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存在,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体现。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面对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必须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要从国家层面上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大人民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主流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国情、党情、世情相结合,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掌握网络舆论主阵地,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广泛传播和全面普及。⑧

其次,坚守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原则。尊重社会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多样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潮。可以借鉴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对待社会思潮,在社会思潮不违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一个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平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理性的心态进行判断。对于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予以发扬;批判、抵制消极负面的社会思潮。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在思想界形成激烈争锋,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制约、平衡与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

最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法。坚持正面宣传,通过大众可以接受的日常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典型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适当贯穿到社会热点的引导之中。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推出专栏,利用都市、行业类媒体联系群众身边事例,运用大众化语言引导人们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阵地,带动广大网友共同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网络文化精品。同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力求网络信息规范化。在网络宣传、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向舆论和优秀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主张“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团结人民、凝聚共识的基础和纽带,在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自觉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注释

① 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57.

②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2015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J].人民论坛,2016(1).

③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10.html, 2013-12-23.

④ 王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新变化[J].人民论坛,2014(30).

⑤ 陈立思主编.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⑥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⑦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5.

⑧ 黄春.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下中国社会思潮的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5(8).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