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群的建设探索
2016-05-30周峰
周峰
【摘要】 语文课程群是文化基础学习的重要课程,其作用主要是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夯实就业实力。做好中高职的语文衔接和深化还要结合课程作用、实际需求和与时俱进建设教学资源等三个方面来建设实施。
【关键词】 高职 语文课程群 建设探索
在我国,体育高职院校有20所左右。与其他类的高职院校相比,体育类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这类院校的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情况,文章将针对这类院校的语文课程建设谈谈个人浅见。
1、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特点
课程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要科学合理地做好课程建设,必须考虑院校的自身基础、特点,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生源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类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建设,要考虑如下3个方面的情况。
(1)学校基础和特点。在我国,体育类高职院大多数是从业余体校性质的中专升格成大专的从学校任务来说,这些学校往往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为竞技体育输送体育竞赛的人才,二是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体育人才。在高职教育方面是起步比较晚,师资基础比较薄弱,高职教育理念还滞后于当前的教育思想和要求,整体的办学水平明显地弱于其他类的高职院校。
(2)人才培养的定位。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专业以体育专业为主,辅以非体育专业。由此可见,从这类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这类院校不但强调体育技能,而且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
(3)生源特点。该类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有体育运动学校的初中、高中生、全日制高中的体育特长生。尤其是体育专业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初中毕业进入大专学习5年,在初中阶段一般是半天学习半天体育专项训练,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都比其他全日制的初中生有很大的差距。
2、体育类高职语文课程的作用
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的涵盖面要宽于中学时的“语文” ,可以包括中国文学类、中国语言类、写作类等,这类院校的语文课程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不但包括了我们常说的基本的听、说、读、写 ,还要包括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中国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这些方面的能力在中学阶段也是有所接触、学习和训练的,高职阶段的语文学习是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要让学生不但拥有这些能力,而且能够拥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解决涉及到的语文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运用思维能力。
2.2 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包括了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素养则是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水平、内化而为的言行举止、道德思想、精神面貌等。常说语文是百科之母,可见语文课程内涵相当得丰富。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很多学校的有效做法。
2.3 夯实就业实力
未来的劳动者必须拥有“ 8项关键能力” ,其一交流能力,其二信息处理能力,在高职阶段,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取和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夯实就业实力的保障,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3 体育类高职语文课程群建设的策略
3.1 科学合理安排,完善语文课程体系
要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在体育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这些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像体育技能科目那样能够立竿见影或者符合体育生“好动” 的特点,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有的学校就不断地缩减这些课程的学或者减少开设的课程,包括语文课程的命运也是如此。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程,也是一种母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是不能忽视了,所以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必然需求。这种体系是围绕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构建。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3.2 关注语文基础,做好中高职语文衔接
针对体育生的特点,特别要关注他们的“语文基础”。在中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更多的是偏重于字词句篇,但是到了高职阶段,要认识到“语文基础” 应该涵盖得更广。
(1)要继续强调语文的字词句篇。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大部分体育高职生的语文基础是不尽如人意的,错别字、词语搭配错误、句子错误经常可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问题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在这一个方面,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不同,一般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效果比较好。
(2)要注重语文的规范性。所谓规范性,就是一定的规矩和标准。体育生有一些学习陋习,时间长了,就司空见惯,当作正确的了。所以对他们来说,强调语文的规范性也就是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语文习惯,甚至是学习习惯。
(3)要关注语文的应用基础技能。这里所说的语文应用基础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在表达方面的基本技能。面对体育高职生的语文学习,教师不要过于追求高水平,而是要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工作中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能够帮助他们应付、满足生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或需要。这种基础也是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4、拓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
我国的体育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体育社团的概念也是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加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团中,学校也应当积极地建设体育社团与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工学结合的模式主要是体现在4个方面上,即教学目标以及质量的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间结合、学生的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间的结合、学习内容与岗位内容间的结合。
5、结语
高职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在高职院校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岗位之前的一个优质发展平台,是工学结合的教育的新契机。社团的建设是要用专业培养来作为目标,同时把体育运动作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身心素质培养,把学校与社会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性,理论的学习都是没有灵活性的,如果没有结合实践来使用的话那将只是一堆无效知识。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活动当中,学校应当先提供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鼓舞学生积极加入到体育社团中去,培养自己的准专业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岳兵.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实行弹性模块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8-29.
[2] 贺昭泽,马勇.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621(4):71-73.
[3] 李霞.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J].山东体育教育,2004(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