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主题式学习激发学生遥感类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6-05-30刘丽娟李登秋董毅光
刘丽娟 李登秋 董毅光
摘 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笔者在了解课程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课程的难点与现存问题,提出了教师应增设主题式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建议,通过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型教学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专业遥感知识的理解,也逐步明晰了遇到实际问题如何正确、快速、有效地处理遥感图像,使得本科课堂教学真正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甚至科研型林业遥感领域人才。
关键词:遥感 教学改革 主题式 自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161-0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遥感类课程中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中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针对林业院校的特点,学好该门课程可以发挥遥感数据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优势,改变以往林业调查需要大量人员深入林地进行采样、测量以及后续内业处理的状况,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遥感影像解译及定量化,提高林业调查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复杂林地不可及区域数据的调查精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1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点及现存问题
遥感类课程一个共性特点是:专业性、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结合一定的专业背景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如,陆地、海洋、大气等不同遥感领域,理论及实践均有很大差异。如我们林业院校,重点的理论基础围绕植被遥感开展。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以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技术、数理统计等为背景[1],涉及《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以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有可能带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2],因此,图像处理技术的学习和讲授,都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另外,该门课程是在对遥感基本概念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算法研究、数据挖掘,进而实现遥感影像的定量化应用。因此,如果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对這些理论知识只能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透彻[3],无法将其结合应用到实际中。对于本科学生,我们要求不仅能够对算法有一定的了解,重点是通过实践进行林业应用以及基于算法的简单二次开发。
但是,结合现有教学效果,目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低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算法多,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算法讲解部分学生的兴趣相对较低;加之遥感领域丰富的专业术语,仅学习算法理论很难与遥感影像结合并应用。理论学习缺乏热情,在实践操作中不能融汇会贯通,理解上机操作的意义。
1.2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目前本科生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对毕业后去向提前规划较少,也较少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因此,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的主动性低,缺少课前预习、课中互动,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达到教师预期。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4],如果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将导致学生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科研中不能很好深入结合。
1.3 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一方面遥感类实践课相对较少,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不够深刻,将算法与遥感应用相结合需要较长的消化时间;另一方面,本科生很少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只学习了理论没有实践经验,不能形成遥感应用基本常规处理方法思维,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这些问题使得该门课程的讲授效果不够理想,学生毕业后在图像处理方向的就业率也较低。
2 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遥感类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当务之急是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被动学习变成主动习惯,从而让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这一高新技术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好地服务于民。激发自主学习潜能,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深刻理解到,遥感领域发展飞速且深奥难测,不是仅靠教师一人的讲授就可以完全掌握的新兴技术,需要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5]与遥感影像解译实践相结合[6],每位学生均应积极参与其中,与时俱进,不断领会和创新,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1 增加主题式讨论教学环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被动局面,要将教师授课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主题式讨论环节很有必要。可以在讲授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后,增加一次主题式学习,学生自觉组队,根据教师设置主题,进行概念延展、文献检索、知识梳理等环节,增进对主题内容的深入理解;课堂上各小组间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争论中强化遥感专业术语的理解及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来说参与性强,对教师能力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主题的设置是否合适,基本理论课前是否已经覆盖,主题对整个课程学习是否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主题任务时是否能够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等。
2.2 增加主题式训练教学环节
在课堂主题式讨论的基础上,对基本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组建科研小团队,进行主题式训练环节。将主题式讨论的情境,利用遥感软件尝试进行实现,在此过程中,借助互联网,不断地查询信息,强化理解,在不断地失败试验中,提炼出更有意义、更为有效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尽管遥感类课程也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但没有学生主动思考之后再进行试验的效果好,因此主题式训练是对主题式讨论有力的补充。
2.3 增进学生主动创新意识
遥感技术是前沿科技,应该让学生明白其时效的重要性,我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加入其中推动其不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是新形式下教师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鼓励和指导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有效途径之一。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查阅文献撰写项目申请书,根据进度安排进行分阶段试验,控制经费使用,文章发表及结题材料准备等一系列全新的问题,不仅会培养学生的协作力、组织力、执行力,也逐步培养了学生从文献中学习创新思维,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形成遥感图像处理类项目的基本处理思路,建立自信,课堂上能形成更好的良性互动,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
3 结语
遥感类课程具有跨学科门类多、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学生不能仅依靠书本知识来学习,还要广泛涉猎环境、地质、海洋、大气、测绘、农林业等相关领域知识,通过主题式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各知识点在实践中的作用及如何应用,并不断增进创新意识,在传统方法上不断试验新思路,找到解决问题更快速、有效的办法,让遥感类课程的学习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德勇,邓磊,李家存,等.《遥感图像处理》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3(14):185-186.
[2] 吴鹏海,吴艳兰,王杰,等.新开GIS专业的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4):4-7.
[3] 竞霞,胡荣明,琚存勇.《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3(6):157-160.
[4] 衷丽.初探自主学习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312-313.
[5] 李杰,秦其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遥感概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技术实现[C]//大学生能力培养与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2005.
[6] 奥勇.《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探究[J].测绘科学, 2007(5):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