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之探究
2016-05-30陈燕燕
陈燕燕
摘 要:通过剖析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行翻转课堂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两个参照班级,对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进行了对比实践研究。通过研究,以期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5(b)-0157-03
1 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当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表达自我、理解世界、游戏与交流、探索环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工具。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信息素养,全面掌握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儿童早期信息素养的培养。该文基于以上的考虑,对目前该校《信息技术》公共课进行了调研和改进,创建了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调研情况
该次调查以该校在校生和已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部分幼儿园园长为调研对象,设计了3份问卷:问卷一是针对24名常年从该校招聘幼儿教师的幼儿园园长;问卷二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2005年以后从该校毕业的、有较好信息化环境的188位毕业生(在园教师);问卷三针对该校81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生。
2.1 对幼儿园园长的调研
幼儿园园长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与教研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深谙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幼教工作的重要性,笔者以“幼儿园园长认为幼儿老师需要具备哪些主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题设计了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汇总,发现幼儿园教师最需要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主要有:(1)信息素材的获取;(2)文字、图形、音视频、动画加工处理;(3)多媒体课件制作;(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互动;(6)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及个人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
2.2 对我校已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研
该校作为全区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基地,毕业学生遍布全区各个公办、私立幼儿园,是各个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这次调研的对象是工作中具有较好信息环境的毕业学生,调研的主题是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1)信息素材获取的能力:精通占28%、熟练占34%、简单操作占38%、不会占0%;(2)图文、音视频、动画加工处理能力:精通占12%、熟练占34%、简单操作占54%、不会占0%;(3)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精通占33%、熟练占38%、简单操作占29%、不会占0%;(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精通占11%、熟练占21%、简单操作占54%、不会占14%;(5)运用息技术进行家园互动的能力:精通占14%、熟练占22%、简单操作占64%、不会占0%;(6)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精通占3%、熟练占11%、简单操作占44%、不会占42%。可以看出,该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决策、批判和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更为明显。
2.3 对该校在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的调研情况
该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公共课,每班每周2课时(大课),每学期18个教学周,有效教学周约为15个,学习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公办软件、课件制作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以上教学内容的计划教学时间为5个学期。教学任务重,时间紧。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讲授-练习”的方法,学生用来操作的时间约为整个课时的60%左右。学生生源基本为中考、高考成绩较低的女同学,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都较差。该次调研对象是在校大专班二年级学生,调研内容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调研问题汇总如下:(1)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占21%;(2)不知道所学知识将来在工作中会如何应用占34%;(3)教师布置的任务的难度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过难或过易占42%;(4)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占66%;(5)实践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占79%;(6)教师答疑的机会太少,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不够占80%。可以发现,在校学生对课程开设的实用性比较困惑,同时期待有更好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并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不难看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整体偏弱,这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深入开展教学和个人继续发展的瓶颈。这也反映出该校多年来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无论从模式、方法,还是具体的实施上都存在问题,无法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對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国际和国内都比较推崇的基于建构理论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3 《信息技术》课程更适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
3.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将学习过程中的课内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过来,将“先教后学”倒置为“先学后教”它将原本在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学习的引导下课前观看微视频,并做少量针对性小测验,因而空余出来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专注于练习、讨论,或者用于教师集中讲解知识结构,并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3.2 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势分析
(1)个性化学习。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不同层次的视频学习资源,选取适合自己能力的方面进行学习。对于操作基础和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可以反复地、有针对性地观看视频,摆脱了时空的限制,避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讲授“一刀切”的弊端。
(2)精准教学。教师课内所讲内容不再是基础性的,而是将课前诊断出学生自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提炼,教师在课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精准教学。
(3)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实现知识内化和知识迁移的重要手段。当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时,能够产生比较清晰的、有组织的、有条理的理解结果,完成导致认知变化的共同建构活动。
(4)培养高阶思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将认知领域学习者对知识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个层次,并将前3个类别归为低级目标,后3个类别归为高级目标。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课前完成基础学习目标,课中通过设计高阶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完成探究学习、问题解决等的相关学习活动,完成高级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5)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是学习过程的主动探究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变成了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6)过程性评价。因为课堂上教师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及时评价。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信息技术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优化手段,例如:制作微课、利用网络构建适合学生学习、交流、评价的平台。信息技术的支持,会让翻转课堂更加方便和高效,而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4 翻转课堂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该次研究以该校学前教育专业15级大专部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班,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班,人数均为44人,两个班学生的初始水平相同。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学校有开放的机房,网络环境良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实验内容主要为PPT软件的使用方法及运用。实验期间15级大专班的学生已完成了《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案编写,正在学习《语言教法》和《数学教法》两门课程,在学习这两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有制作课件的需求。实验时间为10周,实验班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班利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作业评价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考核评定。
5 依托QQ平台,创建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
QQ是学生平时用的最多、最熟悉的网络工具,具有操作简单、便捷互动的特点,可以为翻转课堂师生互动提供便利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QQ群上传学习资源、提供网络资源、关注学生的最新动态,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及时评价和反馈。
笔者参考已有的翻课堂教学模式,结合系統化教学理念,设计了由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组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5.1 课前自学环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出分层性。制作微视频,开发测试题,将以上的学习资源上专到QQ群,供学生下载。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任务,并根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进度,若有疑问,可反复观看视频,并利用QQ群与教师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最后经过习题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解答学生在QQ群中提出的问题,再整理出有共性、有价值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编写教案、设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为了便于监控和促进学生自学,教师对在学习过程中对提问的学生给予加分,对于解决问题的学生也进行加分。分值大小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来定,标准要提前公布。将这两项得分与学生课堂上提交的作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算后计入总分,使形成性评价机制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5.2 课堂教学环节
翻转课堂上的活动组织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课堂上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任务时,与两个实验班的《语教》《数教》的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以幼儿的活动情景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学课件的适用环境,再以这两门课程对学生制作课件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将PPT的不同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不同学科的幼儿教学课件中,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对课前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内化和升华,完成知识的建构。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进行参与,包括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协作、个别辅导、难点讲解、作品展示等。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注意使用形成性评价标准记录学生所得分数,计入期末成绩。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如个别同学有创意或有亮点的作品,将其上传至QQ群,与所有学生共享精彩。
5.3 课后评价与反馈
各小组将经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之后完成的作品上传后,其他学生共同欣赏点评,分享作品制作的心得。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评价量表在QQ平台上以分值或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还要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评价自己各个方面的表现。教师通过阅读每位学生的学习感悟,整理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改进教学。
6 翻转课堂的实践效果分析
6.1 课堂表现对比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对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后发现,翻转课堂中,多数学生认真听讲,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交流情况良好,学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能积极和老师或同伴进行研究探究,并能和同学积极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和谐。传统课堂中部分同学认真听讲,部分同学走神或做其他事,交流互动不多,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题,教师在巡回检查时主动指出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同学之间也有交流,但交流的话题不全是学习方面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较为沉闷。
期末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翻转课堂实效性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知识容量增大占88%;(2)学习兴趣浓占86%;(3)学习难度适中占93%;(4)有成就感占80%;(5)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占80%;(6)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占82%;(7)了解了課件的适用环境占90%。
6.2 综合作品制作比较
为了综合考察两个班的学习情况,给两个班布置了相同要求的任务:由教师提供幼儿教学活动教案和相关的素材,并给出评价要求。学生对教案进行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PPT软件进行幼儿教学课件。最后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分析统计,实数据统计如下:(1)知识覆盖面广占68%(实验班)和52%(对照班);(2)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占72%(实验班)和55%(对照班);(3)注重实践环境模占86%(实验班)和68%(对照班);(4)有创意占52%(实验班)和27%(对照班);(5)作品整体效果好占80%(实验班)和60%(对照班);(6)未完成作品占6%(实验班)和20%(对照班)。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班。
通过实践证明,利用翻转课堂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拓展了学习内容,实现了分层教学,提高了学习成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创新等信息时代更需要的高阶思维能力。
7 翻转课堂的教学反思
由于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准备课程资源、参与学生互动答疑,进行课程总结等,因此,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笔者难免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微课的制作不够完美,研究的数据还不够严谨,研究范围不够广,实验的结果还未能接受社会的检验等,希望以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珍芳.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64-68.
[3] 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4] 冀新花.面向工作场域的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19-23.
[5] 林才英.赵杨.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