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增强师范特质为导向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2016-05-30王少瑜

科教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王少瑜

摘 要 在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在儿童文学课程的改革中,应把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作出科学定位,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学科素养,并增加有效的课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师范生儿童文学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师范特质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27

Abstract In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 Teacher Training), specialized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is mainly intended to develop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s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reform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professional teaching with vocational training through scientific positioning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s, as well as appropriat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normal students' disciplinary literacy, and by means of increase in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ir vocational skills and thus overall enhance their teaching competence for this course.

Key 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Course; teacher-training quality; course reform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有别于成人文学的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在当代儿童的生命成长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已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小学语文课文的基础文本,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主要构成也为儿童文学佳作。在高等院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中小学语文教师人才,学生只有通过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才可能具备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儿童文学课程带有综合性的特征,包含了基本理论、文学史、作家作品研究等学科知识,是一个熔文、史、论等不同内容为组合要素的指控系统,这就使儿童文学的教学客观上存在着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的矛盾,如果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策略运用不当,容易陷入教学的无序状态,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和语文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必须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学内容科学定位,改革创新,增强课程的师范特质,通过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具备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较强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能力的未来中小学教师。

1学科素养与课程设计

儿童文学的首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今后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础,师范生要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的特质,扩大儿童文学的阅读面,具备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儿童文学的课程由基础原理、文体知识、文学史三大板块组成,这三个板块的知识都是构成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面,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科学的定位,进行统筹安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使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1)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是学生踏进儿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是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根本,具有核心地位,必须为教学之基本点,只有讲清讲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的阐述要引领学生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的层次分类、儿童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儿童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规律等。通过形而上的学习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科理论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能高屋建瓴地把握儿童文学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现象,具有区分儿童文学优劣作品的判断力。

(2)文体知识为课程设计的另一中心环节,讲授时要讲出不同的儿童文学文体特有的文学魅力,使学生能把对文体特征的理解运用于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并在儿童的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这些体裁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儿童文学的文体种类不少,但在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是诗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散文,这应是教学的重点。讲述时,应重在揭示每种文体独有的“儿童文学”特质。例如,儿童诗歌中的儿童情趣与诗歌美感如何结合;童话的想象夸张与成人文学作品的区别;寓言如何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儿童故事富有童趣的情节创作技巧体现在哪里;少年儿童小说如何展现成长主题;儿童散文如何运用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使情趣与理趣相结合等等。教师只有把握住每种文体最富有“儿童文学”特色的艺术表现,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提高学生对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鉴赏水平。

(3)文学史是儿童文学学科的脉络,必须顾及,但要重点突出,避免铺陈无度。文学史的教学不宜细讲精讲,对儿童文学发展概况的梳理以粗线条为主,不要求学生对文学史的细节“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能掌握儿童文学史的大致历程和儿童文学发展的阶段性,重点在引读经典作家作品,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帮助他们吸纳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的营养。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难以在这一教学板块中对经典作品做非常具体细致的赏析,为了弥补此不足,笔者认为在基本原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中应当尽量选用经典作品作范本进行分析,讲出特点讲出品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触摸经典,感受经典,使整门课都散发着经典的魅力。

2教学能力与课程实践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幼教师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能力为重”的专业发展基本理念,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要求,同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要求加强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能力培养。“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此,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①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其核心就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儿童文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修养,更重要的是还要把学生的文学素养转化为教学能力,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范应用性的引导,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1从阅读鉴赏能力到阅读指导能力

在对儿童文学的系统学习中,师范生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会得到培养和提高,但是,如果不把阅读鉴赏能力提升为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能力,那么,就不能说是具备了儿童文学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指导能力。

例如:开展课前演、讲儿童文学作品的实践训练。我们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根据所选的作品,确定作品的聆听对象为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童,然后练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童讲演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寓言、童话,诵读儿童诗歌、儿童散文。这是师范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学习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形神兼具、声情并茂地为儿童讲演儿童文学。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指导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笔者在儿童文学的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名著导读”的实践训练。笔者精心挑选10部左右的儿童文学名著,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同学完成一部作品的精读。在每次上课时,安排一个小组,让他们用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全班同学“导读”一部经典名著。“导读”环节包含了作家介绍、故事简介、精彩片段演绎、阅读指导等四个步骤,并要求学生就相关内容完成PPT的制作,运用多媒体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此“作业”时,需要细读文本、查阅资料,抓住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挑选、细品作品“片段”并进行“排演”,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展开阅读指导。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训训练,既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了作品积累,增强对儿童文学的阅读体验,又让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经验,为以后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2从文本审美能力到文本写作能力

儿童文学课程以理论作为师范生跨入儿童文学殿堂的奠基石,在理论的引导下,充分的作品鉴赏能提高学生的文本审美能力,而这种儿童文学的审美能力不仅仅要转化为阅读指导能力,还要通过写作训练,提升为儿童文学文本的写作能力。通过创作的体验,师范生能更充分深入地感知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提高对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教学设计能力,以及对中小学生作文的指导能力。

文本写作能力的训练方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课堂上的即时小创作,也可以是课后的作品创作;既可以是独立创作,也可以是集体创作;既可以是全篇创作,也可以是续写、仿写等。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是结合儿童文学的文体教学内容展开的。每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都有其独立的文体特征,虽然所有文体的写作都要突出“童趣”,但写作训练应根据文体特征灵活开展。例如:诗歌写作突出“想象性”与“故事性”的结合;童话写作突出“夸张”手法的运用和“拟人形象”的塑造;寓言写作突出故事与道理的链接等,只有抓住文体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在学生完成创作后,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习作,这又是一个“批改作文”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②综上所述,在儿童文学课程改革中,应改变只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陈旧观念,把专业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师范特质为导向,对课堂教学内容构成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学科素养,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注释

① 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J].上海教育,2012(7):34.

② 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1.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课程改革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