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2016-05-30胡尚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感培养初中语文

胡尚军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感”的解释是:“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语感”就是指对书面语言的感知、体悟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对书面语言所传达的意蕴、形象、物象、表达特点或规律、思想、情感等的发现和解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这又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无疑,语感之于现代乃至未来人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应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早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就提出:“语感是对词汇的感觉力。”并倡导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他认为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语文教学要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于成了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语感呢?

一、强化阅读意识,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要想对语言文字有独到的阅读感受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深度,就必须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实践中逐步生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作为阅读教学的长期目标,力求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生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从而使其阅读素养的生成成为可能。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实际,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基本的阅读方法,进而从阅读实践中汲取营养。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阅读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如指导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该内容记住并理解。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并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二、授予阅读方法,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实践中坚持切合实际、运用实例,精心设计活动,力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通过主观努力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故乡》一文时,笔者紧紧扣住中年闰土称“迅哥儿”为“老爷”这一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理解作者笔下的闰土和“迅哥儿”,并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感悟和语感培养的过程。当然,学生想要真正读懂上面这段文字的内涵并不容易。仅就闰土而言,他的变化,特别是对自己身份认识的变化(少年闰土是没有什么身份概念的),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揣摩、细细咀嚼之处。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多品读、多比较、多揣摩,特别注重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揣摩文字背后的内容,如中年闰土见到中年“迅哥儿”时的复杂心情,为什么闰土的表现大大出乎“迅哥儿”的意料等。最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从这类作品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阅读教学中,教师科学的方法引导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升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三、训练朗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注重朗读技巧

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第三,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第四,要注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表现欢快、愤怒激情的语速要快,表现忧郁、痛苦心情的语速要慢。第五,要注意语调抑扬。“激情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3.采取多样形式

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触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挖掘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2.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

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

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学生阅读实践,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也只有真正的阅读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阅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邬海平.也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2]李静.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0年05期

猜你喜欢

语感培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