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文化导入方法研究

2016-05-30唐欢

亚太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型

唐欢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教学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文化该如何导入语言学习,什么时候导入最好,以什么样的方式导入,都一直受到关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其实就是学习文化。中高级的教学不同于初级,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交际能力,下一步就应是直接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文章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汉语教学中不同课型中文化导入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高级;课型;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98-02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不依赖与其他任何凭借手段而存在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认识世界和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1]在汉语里,“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关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真正将二字联系起来,是出现于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当时的文化是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当时的“文化”值得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2]西方的“文化”,来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他的意思是居住、耕种、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种植、栽培之意。这包含了人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泰勒认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復杂整体。”[3]

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把握社会的手段,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语言是文化的记录者,语言不仅仅记录的是文化的内涵,更是记录了文明的传承。人类文明因有了语言而开始,因有了文字而流传至今。因此,汉语记录的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也是中华精神。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不仅仅是学习汉语的发音、一个词的意思、一个语法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属于汉文化的精神和汉文化的思维方式。

二、中高级阶段的文化导入

吕必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就是:“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文化传统、心理特征、风俗习惯等方面对语言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中高级的学生,在经过了初级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的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了运用汉语自由交流的能力,对于汉语的需求,除了不断摄取更多的在不同场合的交流能力之外,也有一部分需求转向了对于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的了解,对于这一部分的学生,更适合展开文化教学。并且在中高级阶段的综合课教学中,很多生词和课文都涉及到中国文化只是。因此,在中高级阶段,在教学中对于文化教学应该有更多的倾向性。

三、中高级阶段文化因素导入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

现在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分为几种课型。以综合课为主,辅以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汉字课、听力课等技能课,同时还有各种相关的以了解中国现状的文化经济等课程。在不同的课型上,所进行的文化导入内容都应各有特色。在具体教授时,可以采用触类旁通法、角色扮演法、追根溯源法、中西对比法、实践任务法等许多方法。

1.综合课

在中高级阶段的综合课上,学生所学习的不再是初级的日常生活等基本内容,更多的是倾向于各种不同场合所学到的知识与表达,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著的《标准教程HSK5》为例。该教材共有12个单元,单元内容分别为:了解生活、谈古说今、倾听故事、走进科学、放眼世界、修生养心、交流文化、体会教育、感受人生、关注经济、观察社会、走进自然。其中“谈古说今”和“倾听故事”分别是中国古代民俗和成语故事介绍。

在这种课型,可采用触类旁通法。文化的内容应该是渗透进整个课文的教学中,渗透进生词、课文、语法的整个环节的教学中,而不是传统的将文化知识点专门提炼出一个部分讲解。例如在《标准教程HSK5》的第一课“爱的细节”中,可以在讲授生词“相敬如宾”中介绍中国的婚俗文化,介绍“相敬如宾”是中国夫妻间的一种特殊的相处模式,进而也可引入“画眉”“白头偕老”等中国婚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于文化的阐释也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合理安排。例如在给泰国学生讲解“佛教”时就可以适当深入一些文化阐释和两国文化对比介绍。

2.技能课

初级阶段的技能课,多为辅助综合课教学内容的一些课程,所用教材也大多是综合课的辅助教材。而中高级的技能课,已与综合课独立,多是结合技能本身进行的该技能提高。而汉字课,一般中高级就鲜少开设,若有,也多是以词汇形式介绍汉字来源及古今演变。以中高级的写作课为例,已不像初级写作课一样,只需学会成段的简单单句表达,而且分语体、分对象、分体裁的练习写作。

(1)中高级的口语课,文化的内容应该是以主题的形式贯穿到技能课的每一个大主题里的角色扮演法。以口语课为例,在中高级口语课的一个以“通讯工具”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将中国从古至今的通讯工具列出,让学生分角色的介绍每一种工具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口语组织能力,在一个单元的学习训练之后,学 生自然而然的领会了从古至今中国通讯文化的一个演变过程。

(2)中高级的阅读课,文化应和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精读课可给出一篇有代表性文化的文章,运用触类旁通法在讲解中就该文化延伸开去,例如可以将“除夕”的由来作为一篇精读课文,在讲解中普及整个中国的节日文化。泛读课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文化普及类文章,并在文章后的阅读练习题中将重要的文化知识点作为习题再次强调。

(3)中高级的写作课,文化的内容可以以感受类作文的形式深入到课堂中,例如在教授“说明文”或“读后感”应该怎么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文化类小短片,之后根据短片内容行文。

3.文化课

文化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系统学习文化知识,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两大内容。第一,中国文化与中国国情;第二,世界文明与中外文化比较。[5]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词汇量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就可以专门开设一些中华文化课来补充文化教学,使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文化,在知华、懂华、爱华的路上更进一步。

对外汉语的文化课的最基本原则是趣味性,即使是中高级学生,也不能以中学历史课的形式介绍文化,应尽量的唤起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

(1)习俗文化类课程

习俗,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是成功实现语言交际活动的最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中国的称呼变化,饮食习惯,衣冠服饰,婚俗葬礼,节日庆祝等等,都是学生来到中国之后随处可见,并且最容易心生好奇的方面。就中华文化本身的方面来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都来自于对于屈原的怀念与同情;就总外文化的比较而言,西方有情人节,中国有乞巧节,这两个节日的节日庆祝习惯可以做很多的对比。

同时,优于本身就是文化课,在课堂的安排上一定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补充扩展文化知识,可以采用追根溯源法,由端午节延伸到屈原的生平故事介绍,同时可以进一步介绍楚国以及楚辞在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性。可以使用中西对比法,对比中西的情人节,进而介绍中国古代“牛郎织女”的传说,并且进一步介绍许多中国的神话传说。

(2)历史文化類课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许许多多的文化最终变成了语言形态被固定下来,渗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来,例如成语,惯用语。虽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词汇的学习理解并运用成语的的意思,但如果能使得学生了解到成语的历史由来,学生就更能体会到这种浓缩下的句式代表的情感。

例如:青梅竹马,学生通过词汇学习能够明白这是表示男女双方在孩童时期的一种单纯美好的关系,但不一定明白青梅和竹马分别是个名词,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青梅和竹马的分别意思,了解到是由诗人李白的诗句中而来,再看到诗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就更能体会到那种单纯的心境。同时也可通过触类旁通法将“两小无猜”介绍给学生们。

在进行历史文化类课程教学的时候,除了可以采用追根溯源法,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例如:在讲解精卫填海、画龙点睛等较为抽象的带有神话意义的文化成语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动画或电影等作为文化解释的补充说明。

参考文献:

[1]杨文全.现代汉语[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8-9.

[2]程裕祯.中华文化要略(第三版)[M].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2011:2-3.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吕必松.语言教学中结构、意义和功能的结合[J].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育出版社,1987:6.

[5]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327.

[6]李平. 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阐释模式[J]. 黑河学院学报.2014(3):46.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型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