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思考与探索
2016-05-30罗易陈明
罗易 陈明
摘 要 本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思考与探索,阐明了具体的做法,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创新创业实践 校企合作 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5.085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LUO Yi, CHEN M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o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and clarifies the specific practice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platform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既可减轻就业压力,又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经济注入新活力。各地方政府和高校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存在很多问题,仍有众多的瓶颈需要突破。
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
1.1 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不长。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或者是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创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我国的推进,最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推动时难免功利性过强,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创业技能而缺创业素质培养、重成功典型而轻普及教育。①此外,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这样的一个误区,就认为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即可,但极少关注对高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据了解,高校绝大部分的教师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更缺乏实际的创新创业的实践和经验。而学生的教育由教师去承担,如果连授课的教师都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更别谈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
1.2 缺乏相关实践平台
想法再好,如果没有付诸实践,那也只是空谈。作为一名辅导员,工作中也曾发现有小部分的同学其实也曾萌生过自主创业的想法,而且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计划,但迫于缺乏相关的实践平台和制度的支持,最后也只能被迫放弃了。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目前是制约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算有部分高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平台,那仅限于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计划书、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等,并未有实战性的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真实的创新创业活动。
1.3 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虽然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从国家、地方到高校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实施办法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保驾护航,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障碍。对于在校的大学生,一旦决定并且开始创业,那么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难以估量的。但作为学生,又承担着很重的学习任务,如何在学习与创业实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影响学业,又能很好地进行实践,这是极大的困扰想要进行自主创业学生的问题。
1.4 配套服务措施不到位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中强调,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但是实际上这些培训很多都沦为走过场,没有实质的效果。《通知》还规定,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政府出台的政策虽然很好,但是在落实与执行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有创业需要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难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服务。还有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措施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如很多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担忧其户口、人事档案、技术职称等问题。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到创业中,如果政府能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解决这些问题,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比率和成功率。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提出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同时结合笔者工作所在的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正在摸索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因此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共同搭建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在校企共建的创业平台上,发挥学校、企业资源优势,运用个人知识、技能、经验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行为过程。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过程中,企业能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咨询和创业指导,甚至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问题,而这些恰恰是目前在高校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上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既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又能为企业带来发展,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的摸索与改进。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做法
3.1 转变观念,寻求共赢合作模式
高校方面,应转变观念,结合当前形势,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联系合作企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外延,推进校企合作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企业方面,除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通过对教育的支持,起到宣传效益,树立企业形象;利用学校的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借助高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③大学生则应主动配合学校和企业,注重学识和实践的积累,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并且承担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制定的责任和义务,促使校企双方能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
3.2 完善双方合作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是在高校和企业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合作,既是自愿合作,就应该有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建立动力机制,政府是关键,政府在校企合作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应在充分考虑到校企双方共同的合作利益前提下,建立長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由于是自愿合作,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使其具有持续的推动力。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特色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政府、校企双方以及社会都应该了解这项工作的全面情况,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既要有“软”的指标,包括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也有“硬”的指标,如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以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校企合作办学形式的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等。④
3.3 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
(1)建立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与高校可以共建校内实验基地,企业可向高校提供适当的实验室经费,利用高校的科研和师资资源,对设备进行改造,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实验室建设问题,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其最终的成果还可以回馈给企业。此外,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始终都需要企业检验其培养质量是否过关,是否合格。对于在校大学生,企业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将学生放入到企业环境中,让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了解其将来的工作内容,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查漏补缺,将来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2)拓展校内实践平台的外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自2012年起,我院已连续4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通过公开报名、集中培训、强化训练等对学生进行培训,选拔优秀队伍参加比赛,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等,与企业共同举办软件设计大赛等,旨在提供平台让大学生进行实际实践,激发学生投身实践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以项目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现双赢。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合作开发项目,让大学生独自开发完成,由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提供指导,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真正投入到项目开发中,体验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培养其创新意识,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项目的研发成果服务高校和企业,促进双方更加友好合作,实现双赢。
(4)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的主要实施对象和主体为大学生,若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不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无论校企双方的合作再好,那也只是空谈。因此,高校应首先主动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把握好当前校企合作的契机,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来,通过项目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应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让更多大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难以处理学业和实践的时间和精力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使创业者学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灵活把握自己的时间、有更多精力放在创业方面。
注释
① 王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4.18(6):86-89.
② 郭德侠,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7):65-69.
③ 韩志刚,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8.6(115):109-110.
④ 郭毓麟,易剑英,李彦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09(2):56-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