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考核方案设计与评价
2016-05-30郭静林
郭静林
摘 要:本文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行为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实例,研讨适应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案以及应用效果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保证学习成果评价的开放性以及学校教务系统运转的效率性的统一。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开放式考核;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08-01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概述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设计原则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包含多元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多维的教学设计等,在教学理念、手段、目标、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问题上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协助学生在专业上进行自我观点的构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二、开放式课程考核体系设计及评分标准
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除了要注重教材和学习材料选取的开放性、课堂组织方式的开放性、专业知识构建的开放性以外,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课程考核体系的开放性。为了适应学校已有的整体考核体系,《行为金融学》课程组对本课程的考试改革在系统默认的30%平时成绩和70%期末成绩的框架内实施开放式创新。本部分便以《行为金融学》课程案例,对开放式课程考核体系及评分标准进行方案设计。
1.课程平时考核体系的设计及评分标准
课程平时考核包含了室内个人和小组参与课堂的考核、以及室外学生小组实施社会调研的考核,并取消了传统的学生迟到缺勤即扣分的平时成绩考核模式,而是用鼓励参与的方式,采取参与研讨、行为实验、课程活动三大模块组成平时成绩,考核分数占比及考核评分标准如下:
开放式研讨(10%,采用加分制):凡参与课程主题研讨的同学,按其研讨内容对理论反映的正确性、创新性、原创性给予不同等级的计分。从中可挖掘对行为金融学理论掌握灵活的学生进行平时表现优异的标注。
随堂行为决策实验(20%,加分制):若集体参与实验,即用集体的表现与思维活跃度来为整个班级评基础分,若是个人参与实验,即按照个人表现为个人单独加分。在实验活动中整体表现优异的班级,可拥有较高的平时成绩基数,个人成绩在基数上加分。
課外投资者行为调查(30%,总分制):课堂可按学生志愿随意分组并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工,队长可对不同分工人员的贡献程度对小组成员评分,指导教师则对小组整体在调查的选题和实践表现进行总分的评定。
调查成果展示(40%,总分制):要求调查小组对投资者行为的调查内容进行总结和编排成课件成果,并在课堂中向大家解说展示。教师根据展示PPT设计、展示内容的创新性和正确性、展示人的口才及外在表现、展示环节的互动性等多方面对调查成果进行一个总分的评定。
2.课程期末考核体系的设计及评分标准
课程期末考核的设计是在70%的期末成绩占比范围内进行闭卷测试,让开放性体现在试卷内容的开放上。试卷采取闭卷考核的模式,其中,客观题型部分占30分,概念理解类题型占30分,主观分析类题型占20分,完全开放式非固定答案的题型占20分(开放式图表解析)。各类题型所体现的开放性和考核内容如下:
单项及多项选择题(开放度=0):主要考核学生对行为金融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多选中对相似理论的辨识区分的掌握程度。
简答题(开放度=5):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自我解读和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开放度=7):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延伸解读能力,不死记硬背知识,能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开放式图表分析(开放度=10):从罗列的教学参考用书中出题,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在课外对专业相关书籍进行了扩展阅读和自学,以及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其中,开放度按0-10分取值,0分代表完全不开放,即有标准正确答案;5分代表开放度适中,即有参考答案,但允许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10分代表完全开放,即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求答题思路逻辑正确、有说服力即可。
三、基于开放式考核的学生成绩评价
课题组按照上述课程考核方案,同时对证券投资、期货投资、银行经营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展开了一学期的行为金融学课程授课和考核,从成绩的分布情况看,虽然行为金融学开放式课堂为同一教师使用同一方案和内容授课,但其测试结果在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的班级差异较大。金融实验班主要是由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组成,其成绩分布重心偏中高分;证券期货方向的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平均,从低分段到高分段都几乎均匀分布,大部分集中在60-69分数段,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银行管理方向由于涉及班级较多,每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也很大,平均成绩以70-79分数段为中心向两端扩散递减,但分布图左尾较右尾延续更长,说明该课程的最低分值出现在银行管理方向的学生中。
四、结论
从该课程开放式考核的分数成绩上来看,改革的效果在不同的班级成果各异,没有一致性。通过对期末考试答题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仍然表现出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加分项多数集中在开放度较低的题型中,而开放度最高的“开放式图表分析”几乎很难有学生表现出创新和独特的思维,只有少数学生在最后的开放式题型上表现出色,展现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课外扩展阅读能力。
因此,要进一步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应试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经世致用的学习模式。真正要在大学课堂获取有用的知识,是要拓宽思路,让教师作为启发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渠道,让学生自行选择性地完成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获取部分,并通过开放式的考核,将自己的独特性反映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大学高等教育的学习氛围和思维理念,才能将高等教育的特色更好地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杨洪兵.张玉喜.侯丽霞,高校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安徽农学通报,2013(14).
[2]毕建涛.于秀丽.闫会娟,全过程、多元化基于能力的课程考核体系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