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2016-05-30李康海秦宏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李康海 秦宏毅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除了具有教育、引导的功能外,还负有管理学校事务、班级组织的责任。随着高校网络教学的普及和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网络教学的管理者、实施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吸收和借鉴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组织和实施好网络教学、网络德育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舆论引导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契合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0-03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势因

网络管理学是关于网络管理理论与管理过程的科学,网络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互联网延伸,是管理技术和管理理论信息化的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深入和普及,网络管理已经广泛的运用在高校网络教学、网络德等各个领域。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工作,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其目的性和自觉性: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特性使然。2004年颁布施行的中央第16号文件明确规定了“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专职教师通过课堂和书本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组织授课、考核考评等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高校教务的管理者、课改的实施者、舆论的宣传者、引导者直接承担着高校的管理、运行责任,是直接的管理者。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与传统管理一样,网络管理包括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反馈等环节,这些环节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将网络管理学的科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绩效。可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惩罚、控制、反馈等功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困境

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知识,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网络组织管理不规范,经验管理性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普及和建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效果的实现。②这一过程,即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的过程。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组织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经验管理贯穿了教育的全过程,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网络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实施网络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网络管理与一般管理的权界不清、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网络德育缺乏实质性的领导体制和奖惩机制等。在具体工作中,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知识缺乏,经验管理占据主要位置、缺乏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对不力。这些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科学化的效力。

(二)网络管理过程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要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客体中心主义”,将客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这与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方针不谋而合。而在开展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管理僵化、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的情况。

一是网络管理主体,即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网络管理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计算机业务的管理,更是一种全局化的科学管理方式。高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办公、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承担起网络德育讲师、网络教学专家的责任。而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到位,使得管理主体的角色、职责单一,认为管理者只负责行政事务,与具体的教学任务无关。管理者只负责发号施令,负责奖惩和监督,这样的理念使得管理者对管理的过程只求稳定,不求突破。管理模式和方法显得单一和僵化,缺乏创新性。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管理的意识不强。在网络教学、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尤其是在当下流媒体、微网络全面深入宿舍、深入课堂的情况下,在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方面关怀不够。利用网络知识,做好网络班级管理,实时了解学生动向,心理变化等方面应对能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网络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的缺乏,使得管理方法简单,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三)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

首先,管理定位和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聚合力。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人怀疑这样的管理是否存在。在行政管理的主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管理,从属于学校的整个行政权力管辖之下,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管理显得相对乏力。

其次,理论指导具体实践不足,理论借鉴缺乏科学性。网络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同,网络管理理论侧重于实践指导、机制构建等方面。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目前高校网络德育的管理,主要由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和专职教师承担。因此,从知识构成上来说,辅导员和专职教师对网络管理理论相对缺乏,对理论的运用也缺乏规范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网络管理理论的实践指导不足,网络管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差。

再次,管理机制建设滞后,管理效率与效果差距大。管理要发挥其优势和效果,就不得不保证其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在管理中,竞争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控制机制等都是必须要具备的。而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机制,依然从属于行政管理,网络管理机制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凸显。在追逐管理效率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效果难以呈现,行政管理的高效率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弱效果相对突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管理学构建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重要性,构建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认同机制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在科学管理的指导下开展。加强网络组织管理,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出路。

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目标管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属于目标管理,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引导,最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网络管理的目标,要建立网络目标管理体系保障管理活动的开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权限职责、建立专门的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络管理技能培训、建立网络奖惩机制等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管理理念,促进网络管理的规范化转型。目前高校德育网络管理,依然停留在经验管理的层面。经验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从科学管理的角度而言,经验管理是基本的经验总结,算不上科学管理的理论。而且由于经验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因此经验管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经验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树立科学管理理念,实现经验管理向规范管理的转变是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如图1.1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模式构建: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校党委及教务管理者、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三个主体运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实施教育,通过实施网络管理的目标化和科学化,最终形成绩效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凸显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服务性

管理的过程对管理目标的实现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以计划为中心的、各个管理职能交替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之为“管理过程理论”。在他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几乎囊括了管理过程理论的所有思想。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直接决定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管理效果能否达到。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的过程着手,创新网络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管理氛围,凸显教育管理的服务性和人文性是应对之策。

一是管理者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认识和定位自身角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既是网络行政管理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过程的控制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管理是一种全局化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行政办公与网络德育的契合,管理者应承担起作为网络德育讲师、网络德育专家的责任,既要做合格的行政事务办理者,也要做优秀的德育网络教师、德育网络管理者。

图2.1展示了影响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几个主体,学校党委和教务管理者、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德育组织协会构成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四个主体,其中前三位主体属于网络管理组织体系,四个主体通过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实现。

二是具体的施教者,专职教师和辅导员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管理即服务,这是管理的本质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中,也要突出这种服务意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认真学习和考察流媒体、自媒体、微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网络德育、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在网络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应对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舆情等网络管理问题的出现,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和网络班级管理制度,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心理特征。要加强网络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网络应急处置能力。

(三)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与效果不成正比的问题,应从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管控作用方面做起。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聚合效力,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上升到教务管理、战略管理的层面,凸显高校网路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尽量减少行政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的影响和干预。建立与网络行政管理机制相区别的管理机制,形成独立的网络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德育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改变逐渐被边缘化的局面。

其次,健全和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要健全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管理的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特点,建立适应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彰显服务和个性的网络管理机制。将管理的效果放在第一位,同时坚持管理效率的提高。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与效果的高质量的统一,彰显高校网络德育管理的实效性。如图3.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的绩效管理过程,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从图3.1可以看出教育主体通过德育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德育目标指导绩效的实施开展,并通过网络管理与控制进行调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绩效改进和导出,完成绩效管理,最终实现网络德育目标绩效。

再次,加强培训教育机制建设,建设网络德育管理队伍。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为突破口,以高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为主力。组织和建立专门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管理教育培训,编写管理教材,组织管理竞赛。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队伍构成,更新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知识构成,加强管理者、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着重检验受训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实现网络管理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合,实现理论借鉴的科学化、实践化。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网络管理,需要从认识上、理论上、机制上获得突破。借鉴和吸收网络管理学的知识,不但能够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难题,也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43页。

②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方世南.网络管理学与管理学科的创新[J].学海,2000,(6).

[4]许浩.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J].高等农业教育,2006,(9).

[5]李康海,秦宏毅.高校德育网络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J].科教导刊,2015,(4).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
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应对举措
浅谈目标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运用慕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