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的经济学解析

2016-05-30王传芸

科教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效用成本资源

王传芸

摘 要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话题。针对宝黛的爱情悲剧,红楼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悲剧产生的原因。归纳起来,大多从社会、生理、心理角度寻找宝黛爱情悲剧的缘由。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宝黛的爱情结局,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宝黛的爱情市场及其走势,得出宝黛爱情最终命运只能是彼此心心相印,结为婚姻却是镜中月水中花。

关键词 宝黛爱情 资源 成本 效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6.074

Abstract It is always a hot topic of the tragic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in the circle of literature. The researchers and the fans have discussed the reason of the unfortunate consequence of the hero and heroine in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 soci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This thesis finds another way, which explores the causes of fruitless love in regard to economics. And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nding of the inter-assured of the mind would only lead to the impractical marriage in terms of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 cost and game.

Key words the love affairs of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ost; utility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从小在一起长大,彼此相互吸引,相互欣赏,互为对方的唯一知己,可谓大观园中的“最佳情侣”,但两人的爱情却以一死一伤而结束。这一爱情悲剧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学科。从经济学角度看,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运作如同其它物质资源一样也遵循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1 宝玉的爱情市场

宝玉的爱情市场,从《红楼梦》中可看出,不是只有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的,除了这两个主要的主体外,还有薛宝钗、史湘云、妙玉等。可见,宝玉爱情市场主体是多元化的。在爱情市场上,爱情的产品是“爱”与“情”,供应方生产“爱”与“情”,需求方消费“爱”与“情”。爱情市场,男女双方既是爱情的供应者也是爱情的需求者,当供求双方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状态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宝玉的爱情市场上,是众多的女性主体向唯一的男性主体供应爱情同时渴望能消费到这唯一男子供应的爱情。宝玉供应的 “爱”与“情”对爱情市场上的女子来说是稀缺的。稀缺资源,人人都想拥有的,更何况爱情这种特殊的稀缺资源。因此,宝玉的爱情不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的爱情,而是众多女子角逐贾宝玉供应的爱情。

所以宝黛爱情,从头至尾都是三人行或多人行,只是在黛玉退出爱情市场时,表象上呈现了贾宝玉与薛宝钗两个人的“爱情”。

自薛宝钗、史湘云等女性先后进入贾府即进入宝玉爱情市场之后,宝黛爱情面临着暗流涌动的竞争局面。“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谁主谁次,一时难分上下,直到宝玉的“诉肺腑”才奠定了黛玉在宝玉爱情市场上的地位——唯一知己。

《红楼梦》这部小说,从头至尾无论明线暗线都在描述宝黛惺惺相惜的爱情,他们是彼此爱情的供应者和需求者,是爱情的产权人,却不能主宰属于自己的爱情命运。因为宝玉的爱情市场上,除了爱情的供应者和需求者,还有其他参与主体——家长,这一主体的行为与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贾府爱情资源的配置。

诚然,宝玉是一心一意爱着黛玉的,在他的爱情世界里他认为他的爱情只有黛玉才能与他匹配,但他却不能如愿得到黛玉,与之结为连理。

总而言之,宝玉的爱情市场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供方与需方的关系,还牵涉到第三方家长,甚至第四方比如北静王。

2 宝黛的爱情走势

2.1 从效用最大化角度分析

宝黛爱情走势受其市场主体影响,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他们爱情走势呈现双向性。

在爱情市场上,贾宝玉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对市场上其他女性爱情的选择权。宝玉所要的爱情是与他志同道合的爱情,这个爱情在众多的女子中只有黛玉可以提供给他。他所認识的大家闺秀都以读四书五经科举为正经,唯有黛玉不曾说过类似的话,不但没有说过这样的“混账话”,还和宝玉一起身躲在大观园看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如此叛逆的黛玉,正是贾宝心中所渴求的爱情伴侣,这样的伴侣在宝玉看来才会给他带来最大幸福。宝玉对爱情的选择是对个人爱情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从他的角度来讲是理性的、经济的行为。同样黛玉也渴望拥有一个与她思想境界相同的爱情,而这个爱情在她认识的男子中唯有宝玉可供应。宝黛二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彼此性情相投,知已知彼,可以说双方的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宝玉如果放弃了黛玉,放眼爱情市场,再也难找到黛玉这样的知已,机会成本趋于无限大,但放弃了其他女子,他可以再寻找类似的女子替代,可黛玉在当时的爱情市场上是绝对稀有的,一旦失去,再寻找与之类似的爱情,成本太大,另外能否达到知已知彼、心心相印就更难说。这样的情况也同样适合黛玉。所以不论宝玉还是黛玉,为实现自身的爱情效用最大化,选定彼此作为自己的爱情伴侣是最理性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因此,小说中二人的感情随着彼此认知的加深,由两小无猜发展成为男女的恋爱之情并且最终趋于成熟与稳定,从经济学效用最大化角度看这是必然的。

2.2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分析

宝黛的爱情虽最终走向成熟与稳定,但他们的爱情能否开花结果,还取决于爱情市场参与主体家长的态度。作为贾府家长会有什么的态度,取决于宝玉婚姻的成本与收益。在家长看来,宝玉的婚姻成本包括寻找成本、聘礼、结婚的各项支出,这些对于贾府而言是可以承受的,更何况在他们眼里宝玉的婚姻预期收益要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宝玉的婚姻可以挽救岌岌可危的贾氏家族,可以兴旺贾氏人丁,还可以娶回一个会打理家务的女子。但前提条件是与宝玉结婚的对象一要门当户对,二要身体健康,三要会打理家务,能把已经势微的贾府管理的井井有条。只有符合这样条件的女子与宝玉结为婚姻,宝玉的婚姻预期收益才会远远大于成本。很明显,黛玉不是这样的女子。所以,对于贾府而言,如果宝玉结婚的对象是黛玉,成本与别的对象基本相同,但收益却大打折扣。黛玉嫁入贾府,受益最大的只是贾宝玉,贾府的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没什么收益,不但没有,反而可能因为黛玉一向怯弱的身子而日日贴进些许银两。既然宝玉娶黛玉预期收益如此小,而宝玉又有更好的选择,比如选择与宝钗结为婚姻,就会实现贾府家长理想中的预期收益。如此,无论从经济学角度看,还是从家族利益最大化角度看,贾府家长为宝玉另谋爱情与婚姻是合乎经济学原理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2.3 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 Becker在其著作《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说:“一个有效的婚姻市场总是有完全相称的婚配,高质量的男子与高质量的女子结婚”。“高质量的男子”与“高质量的女子”都属于婚姻市场的优质资源,他们的结合,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容易实现帕累托最优,更能实现婚姻效用的最大化。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由此可见,在爱情与婚姻市场中,男女个体资源匹配相当的爱情与婚姻更能使得爱情双方的成本与收益达到均衡状态,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即婚姻效用最大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归根结底都与男女双方资源是否匹配有关。比如《西厢记》中,落难公子张生与相国之女崔莺莺一开始因爱情婚姻资源不相匹配而被棒打鸳鸯。后来张生金榜题名,他的地位、身份、收入都改变了,与崔莺莺的爱情由门不当户不对变成了门当户对,他们爱情婚姻的成本与收益也由开始的失衡状态转变为均衡状态,老夫人也由当初的不接受转为接受。这一切的变化,均源于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婚姻资源相匹配了。

宝黛爱情婚姻成功与否,也取决于他们的爱情婚姻资源是否相匹配。

宝黛无论家庭出身还是文学才华都属于当今所说的“高富帅”、“白富美”之流,他们在这两方面是完全匹配相称的。但婚姻市场上,男女对伴侣的选择不仅看出身背景与文学才华,还要考量身体素质、生活习惯、性格等,甚至还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足而要求对方这方面呈优势状态。黛玉在这些方面与宝玉相比是处于劣势的,她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成日疾病缠身,导致性格抑郁乖张:最主要的是宝玉缺乏管理贾府的能力,而她偏偏也不具有持家管财的能力。黛玉的劣势到了宝钗那儿,全成了优势。宝钗身体棒、性格好,管理能力强。综合比较,从资源上看,宝玉、宝钗是优于黛玉的。贾府家长舍黛取钗完全符合帕累托最优的选择。

3 宝黛的爱情结局

宝黛爱情最终是以二人被迫分离的悲剧结束,这无关乎宝玉的情愿不情愿。贾府的人都知道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份量,但还敢于为宝玉另谋婚姻,原因有三:一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市场新郎与新娘本身不参加婚姻的寻觅,寻觅的成本即选择的权利都由签约的父母承担;二是家长替宝玉选择婚姻是从家庭利益角度出发的。当家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时,牺牲个人利益实现家族利益,这恰恰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宝黛的爱情恰恰牺牲在这个理性之下;三是从家长的角度看放弃黛玉的机会成本很小,甚至是零。所以,宝黛的爱情只能止于爱情,想开花结果,在中国传统的婚姻市场基本实现不了。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宝黛二人联合起来抗争,他们就有可能会走到一起,结为婚姻。抗争这一行为,很难说叛逆的宝玉没有想过,但为什么他没有行动。作为一个理性的主体,他势必也仔细考虑过,抗争的手法没有通过其他手法让家长同意效果更好。如果抗争,面临两种结果,一种是家长同意他与黛玉结为婚姻,但很可能有附加条件。综合小说内容,附加的条件可能是只给黛玉妾的地位,这个条件纵然宝玉同意,黛玉誓死估计也不会同意的,否则她也不会对“金锁”、“金麒麟”那么敏感在意了;又或许是让宝玉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再回家迎娶黛玉。这是宝玉无法接受的,即便宝玉接受了,林黛玉也不会再爱宝玉了,那样的宝玉也不一定会再爱着不变的林黛玉。因为他们爱情交易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宝黛二人能够彼此吸引,就在于他们双方都有叛逆精神,这是他们爱情的基石,一旦双方有一个丧失了这种精神,他们的爱情也就结束了。无论哪种附加条件,对于宝黛爱情都是成本巨大,收益微小甚至为负。抗争的另一种结果就是家长不同意。宝玉知道,如果他与黛玉的爱情公之于众,一旦遭到拒绝,他与黛玉的爱情也就死了,黛玉将很快由贾家做主嫁与他人。这样的结局,贾宝玉是不想要的。无论这两种结果的哪一种结果,都说明了抗争的成本是大于收益的。权衡之下,宝玉不会选(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56页)择抗争,黛玉也不会抗争,虽然他们心里着急,但也只能寄希望于贾母,希望能凭借着贾母对他们的宠爱,能够让他们顺理成章地结合在一起。但贾母让他们失望了。他们忽略了贾母再宠爱他们,但当他们的行为或做法与贾氏家族利益相冲突时,贾母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支持后者。

宝黛爱情无论抗争与否,注定只能以悲剧结束。这不是社会的因素,也不是宝黛个人因素造成,是爱情与婚姻市场规则决定的。爱情與婚姻市场的理性化选择,让一对彼此拥有美好爱情的两个个体最终抱憾而去。

基金项目: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微观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jbkc201205)

参考文献

[1] 段培相.婚姻的经济学解析[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2(6):13-18.

[2] 吴王格非.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爱情传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9):120-121.

[3] 贝克尔,王献生,王宇.家庭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9:100.

[4]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52.

[5] 郭磊.婚姻的经济学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2(6):42-45.

[6] 陈旭.关于爱情的经济学分析——婚恋视角[J].河南科技,2013(1):227.

[7] 江亚丽.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7(5):39-40.

[8] 王新新.从“诉肺腑”看《红楼梦》爱情走向的几种可能性[J].鸡西大学学报,2011(5):112-113.

猜你喜欢

效用成本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