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
2016-05-30龙银成顾新春黄璜孙卫明
龙银成 顾新春 黄璜 孙卫明
摘要:工学结合的方式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使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进行技术操作。“工”和“学”相统一是非常重要的,而本文主要分析了工学结合政策制度的重要性、工学结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模式,为日后工学结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有效模式;政策制度;学校;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218-02
一、工学结合政策制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在进行教育教授的过程中,依其性质可以划分为技术知识和制度知识。技术知识是属于特殊的生产技术知识,而制度知识是协调分工的知识,使在分工中的人员都可以熟悉其知识,即是公共知识。依据传播的方式来分,可以划分成可交流知识和感悟知识。交流知识指的是日常交流所得,感悟知识则是经过日常中的实践可得。教育教授的过程有一部分知识和技能是需要通过活动才能得出的。学校在践行教育教授的过程中,虽然在操作和技术技能等层面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但在经验、企业文化和精神态度等方面难以实施培训,从而使得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教育教授时应依据教育和产业的发展,使教育教授的内容可以互相结合,进行有效沟通。
(二)有利于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能力本位是学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耗费办学资金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实习基地的投入金额较大。因为如果只是依靠政府进行补助,学校是很难发展的,所以不仅需要依靠政府还要依靠企业资源,而在依靠企业资源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有2个优势,分别是:(1)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在学校进行实训基地培训的过程中,实训基地的设备非常容易出现滞后的情况。而企业是具有生产性的,其设备通常都是能跟得上时代变迁的。如果利用企业资源,则可以很好地减少这种问题的产生,既可以使学生学习最新设备技术,又可以让企业分担产品成本,因为在进行成本培训时是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内部资源,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校办学成本。(2)学生在学校和实习企业相比,在实习企业可以充分的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在学校则很难了解到工作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以及对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而在工学结合政策制度下,学校和企业资源相结合的2个优势,使得学校可以适当的降低办学成本,使得日后学生的发展更具有竞争力。
(三)有利于实现企业用人制度和学生就业政策相结合
根据我国教育技能培训的发展,一般性的教育技能培训具有广泛性和外部性。外部性具体可以表现在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学生身上投入了培训的金钱和时间,但是学生却跑到别的企业进行实习或就业,企业的投资就有了外部性,浪费了企业投入的金钱和时间。而在工学结合当中,学生应在学校接受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在企业中接受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等,全面进行培训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所以,许多利用工学结合政策制度进行操作的企业,都是培训那些愿意留在本企业工作的学生,学生也自愿留在企业工作,这样就能使企业减少培训所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工学结合将学校教育和企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为企业注入新血液。
二、工学结合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合作企业难寻
在学校寻找企业进行合作时,具有实质性质的合作是非常难实施的。因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单单只表现在表面形式上,无法进行实质上的合作,使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实习管理。例如: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只让学生帮忙做流水线上的工作,仅仅只是单纯的动手操作,进而出卖劳动力获取所得的工资,并没有让学生对机器设备和生产管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企业的管理缺乏实践经验,工学结合难以实现。
(二)经济利益容易发生冲突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学校主要是以培育学生第一,为社会提供人才。因此,企业和学校存在着不同的目的和效益,其经济利益也容易发生冲突。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岗位难以确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时间难以保证,这样就会使双方对学生的实践难以达成统一标准,使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同时兼顾。如果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每日超过本身的工作负荷度,致使学习的时间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进行。这样就会使企业和学校的经济利益容易发生冲突,造成双方不和。
(三)工学结合专业难以对口
在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工”和“学”不对口的现象。学校将工学结合当成是学生提前进入到工作场所,理解工作场所中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把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真正的就业起到铺垫作用。除此之外,工学结合这个方式可以使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作为生活费的来源,解决生活上的一点经济困难,是勤工俭学的好方法。但是这个必然也会使一部分学生工学结合中的“工”与“学”不相关联,毫无联系,也可以说是到实习企业中所做的工作类型和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类型不一样,专业对不上。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在实习企业中可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操作工作或者流水线工作,专业难以对口,使得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无法联系,从而使得专业对口这个问题愈发严峻,成為了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四)法律保护不够
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工学结合的相关文件得知,我国对一些高等院校实施了工学结合和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原则和要求。但是对具体的展开细节并没有进行剖析,使其在开展工学结合模式的执行当中难以解决一些细节问题。而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下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对学校和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如果发生了矛盾或者利益上的纠纷,会导致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学生无从获取相关利益。
三、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训
为了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中,应使企业深入到学生的培养发展中,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日后的培训方式,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制定课程的过程中,也可以使企业相关方面融入进去,让企业参与人才培训。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运行基础。
(二)教师培育“双师”模式
工学结合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提高新能力,而且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教师素质教育的要求。“双师”模式目前是我国工学结合的有效新模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育的基础下,教师同时也要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的技能培训,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亲身教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實践操作,还可以根据其实践技能进行演示,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出谋划策。
(三)科学合理的企业和学校保障模式
在进行顶岗工作的学生,学校应采用合理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主动寻找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规范准则,调整在顶岗工作中学生的工学结合模式,使顶岗工作学生的教育方式按照企业管理需要进行,使顶岗工作的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依据企业规则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工学结合上的办学模式应把《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法》作为根本,实施法律保护,使顶岗学生受到法律体系的保障,也可以明确企业和学校的责任,可以使工学结合工作更有效的展开。
四、总结
综上可得,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才能够实现的,把工学结合政策制度应用到学生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理论,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开创我国特色办学教育政策制度的先河。本文中叙述了工学结合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合作企业难寻、学校和企业利益容易发生冲突、专业难以对口以及法律保护不够,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为工学结合政策制度提供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许晶.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良性运行机制的模型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2]戴翔东,石莹.创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6).
[3]刘雅绮.高职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
[4]蔡美茹.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动因及效果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5]曹晔,邵建强.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17).
[6]龙银成.新兴产业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7]龙银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8]龙银成.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措施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9]龙银成.论现代职业素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