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培养

2016-05-30刘丽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游戏情感幼儿

刘丽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学龄前的儿童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四周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爱好,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而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在角色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角色游戏是幼儿最自发、最普遍、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因为它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维果斯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 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就好象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下面我就谈谈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娃娃家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学妈妈喂宝宝吃饭,有时候嘴巴里还会念念有词“烫 吗,妈妈给你吹吹”诸如此类的话;点心店的孩子因为没有生意会主动上门推销,就有了送外卖。还有很多,幼儿的思维你是永远摸不透的,每次角色游戏他们都会发现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这就是他们创造性的体现,好模仿,好学。

另外,角色游戏最好不要仅限于娃娃家、点心店、商店等,可以让幼儿提出感兴趣的主题。在每次游戏中,我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钱不够用,每次分给幼儿的钱一 会会就用完了,那怎么办呢?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快要变成“强盗”了,经常会有孩子来告状:谁抢我们商店的东西了,谁吃东西不给钱等等。对于这个,我也曾反思过,如果把钱还给小朋友,那么商店的小朋友肯定不愿意了,这是我赚来的,为什么要给他呀。后来想了个办法,用打工这一办法变相把钱还给他们。在导入的时候,用了谈话形式:“最近我们班里好像多了几个小强盗,你们觉得抢别人东西对吗?”然后引出“那么我们钱用完了该怎么办啊?”马上就会有小朋友想到,钱没了就赚啊。问题就解决了,孩子们没钱了就去商店或者点心店帮忙赚取自己的报酬。有时候孩子的创造性需要老师拎一把,不仅仅靠孩子,老师也要在一旁协助。

在平时的游戏当中,不难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着成人化、真实化、功利化的倾向。她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图代替幼儿的意愿,过分追求游戏内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视幼儿象征性行为的发展。如有的孩子把学花片向上抛或向下掷,教师就认为这是不爱护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里的煤气灶拆掉了,教师就认为这是 “破坏”行为,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重者禁止游戏。我通过观察、了解之后,将抛雪花片替代为“放鞭炮”,用掷雪花片替代为“种花”并予以肯定,引导他们在地上围上“栏杆”。以后,孩子们发挥了更大的创造性,不仅在地上围上“栏杆”,还分别用替代物做“一串红”、“花瓶”、“花篮”。可见,孩子们在赋予物品以 象征性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角色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我们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拟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嘛。幼儿喜欢过节,容易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接受民族的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而各种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教师应深入挖掘并浅出地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和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都可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幼儿对节日的认识和情感。如:“九九”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为了让幼儿从小尊敬老人,孝敬爷爷奶奶,我园开展了“老少同乐庆重阳”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献给爷爷奶奶,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为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感动得老人们直流泪、直鼓掌。对于幼儿来说,由平时的“受爱”到“爱人”,既体验了从小要孝顺长辈的优良传统,又感知作为社会人要有“爱满天下”的责任,这过程正是满足幼儿的爱与被爱的情感需要。

三、角色游戏让幼儿对社会有所了解

角色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如:一次在角色游戏中一个朋友说:“我是专门听电话的,”我马上接下去问:“专门听电话的人有二种:一种是‘公用电话里专门听电话的人,她们听好电话帮人传呼;还有一种人专门听电话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我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你真的样样问题都能帮助别人解决吗?” “是的。”于是我再说:“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地方,只要你有困难打电话去,它就会帮助你,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旁边一个孩子叫起来:“是110热线服务台!” “对,110热线服务台就是专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任何人有困难都不用害怕,只要拨通电话就行了。”这样一段对话我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当今社会上的新机构以及新机构成立的宗旨。

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不过,幼儿的游戏中除了有规律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很随机的东西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上面讲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常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

四、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教育

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和事的正确态度,发展其观察、语言、想象、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在游戏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如缺乏责任心、自制力差等,也能看到一些同伴间的矛盾、冲突。我就抓住这些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如,看到有的小朋友没把积木收放好就跑到另一个区域去玩,我就说:“小朋友,这些积木真可怜,它回不了家了,请你把它送回去家,好吗?|这就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负责、有坚持性的好机会。又如,有一次两个孩子为争夺一盒拼图而争吵起来,结果拼图撒了一地。看到这一情景,我马上上前去捡,在我的带动下,他俩也捡了起来,这时,我就问他们:“你们两人都想玩一盒拼图,可以想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中一孩子说:“我们一块儿拼吧!”我马上表示赞同,同时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合作,一定会比一个人拼得更好!”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他俩合作得很愉快。

五、通过角色游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安闲。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诸如:交通规则、交通工具、人体的发育成长、中国文化历史等等。这些知识的傳播在游戏中是幼儿最渴望获得的,学习效果会比一次一次说教来得好得多。

总之,角色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不过,幼儿的游戏中除了有规律性的东西还有一些很随机的东西需要老师善于捕捉、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上面讲到的许多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他真正的投入,却经常是无意识的,一个小主意、一个小想法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而作为有心人的老师就要很善于捕捉,并进行有意识地引导.抓住幼儿无意识的、稍纵即逝的一个想法把握完善,最后变成幼儿自己的一个主题,这里需要老师具有灵活性以及正确儿童观点,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更需要老师丰富的知识,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并将之化为孩子们轻易接受的东西,让他们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让孩子也真正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游戏情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