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带来的思考
2016-05-30陈静
陈静
摘 要 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有效理答,教师在理答环节可以及时理清教学线索,修正教学内容,关注教学细节,进行针对性的指点和启智,及时调控课堂,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理答 有效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101-02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理答行为主要包括积极反应行为(如表扬和鼓励);消极反应行为(如批评和不赞成)、转问(同一问题向另一个同学发问)、探问(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再组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概括)。课堂教学中的理答环节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可以及时理清教学线索,调整教学流程,修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关注教学细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点拨和启智,及时调控课堂,确保教学的高效顺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点拨引导,智慧理答
肯尼基·胡德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如果说好的提问活动可以架构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点燃其创造思维的火花,那么,教师推波助澜的引导点拨必然会起到中流砥柱般的作用。如果说答案就像隐藏在曲折暗巷中的一件宝物,那么老师的点拨引导就是每个错综复杂的交叉路口的标识。所以课堂提问中,教师必须审时度势,多方引导,在学生跃跃欲试之时助其一臂之力。
虽然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反之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应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为学生探索和交流创造条件。另外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信息要进行筛选点化,有效理答。
二、教师追问,深化理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有时对问题的理解流于表面,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就要加以指导,达到理解问题应有的深度。
某老师教学《散步》时提出疑问:哪位同学能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某生回答: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老师说:你说得很概括,但是事情交代得还不够清楚,能不能再说得清楚一些?老师的这次理答准确地发现了学生回答上存在的问题,马上做了引导性追问,属发展性理答。该生思考后回答:初春时节,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老师说:你的这次回答加了“初春时节”这个时间,交代比上次清楚了。同学们一起来看,他的这次回答说清楚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事情就交代清楚了。老师的这次理答实际上从中渗透了一个知识点,就是我们在概括讲述一件事的时候,应该把记叙的这四个要素先交代清楚。但是这位老师不是干巴巴地生硬地直接讲知识,而是通过再组织的理答,让学生领会应该怎样入手讲述一件事。
老师接着又说:不过具体讲述一件事,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因为学生的回答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同学们就说,还要具体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老师说:对,记叙要素都要交代清楚,当然,如果要把故事讲得深入,还应注意事情的一些波澜。这位老师的理答是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深入,引导学生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于是有一个学生做出了一个完美的回答:“初春时节,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本想遵循母亲委屈儿子走大路,但后来还是母亲怜爱小孙子改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于是一家人向小路走去。遇到母亲走不过去的地方,我就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幸福地走在初春田野的小路上。”这个时候,老师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你的讲述既具体又完美,太棒了!大家掌声鼓励!
该老师的这一激励性理答既有语言性激励,又有非语言性激励,真正起到了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化、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的作用。
三、激发热情,激励理答
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理答语言大体就这么几种:“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可能失去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教师的理答用语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回答的具体分析,并能指明努力方向。比如,当学生读课文后,我们可这样评价:“这么长的一段话,你没有读错一个字,没有加字漏字,真是不简单!”“你这么一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所以,有了疑问,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书啊!”别看这种理答只针对一个人,其实它引导了全体学生。
智慧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评价行为,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摸一摸孩子的头……这些非言语性理答,不露声色,不着痕迹,使得课堂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的非语言理答,少了无谓的“华丽点评”,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激励效果有时会胜过言语表扬。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每一个40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成为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不断优化理答策略,才会彻底解放学生,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个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