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研究

2016-05-30李富余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

李富余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人民生活改善,民主化趋势加强。同时,当今国际局势动荡,全球化风险增大,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迫在眉睫。为了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就需要全面地了解國家治理能力的内容、提出原因等方面,然后在党建、政府、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加强建设,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158-02

我国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是一项高瞻远瞩的重大决定,但是关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还缺乏现成的理论与经验,很多学者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在探究“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内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

在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之前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为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其内容详细了解就必不可少了。

(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

提及“治理”,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西方的治理思想。“治理”一词在西方最初是指控制、操作和引导。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治理”蕴含了更多意义。詹姆斯·罗西瑙认为,治理是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1]。罗纳德发现,治理关注于保护和增强公共领域[2]。菲利普·安德鲁斯—斯皮德认为,对国际经济组织而言,治理涉及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制定和实施政策[3]。

事实上,“治理”一词在我国很早就出现过,如东汉班固的《汉书》、晋朝袁宏的《后汉纪》等文献都出现了“治理”一词。在我国,目前关于治理和治理能力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俞可平认为:“治理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4]娄成武教授研究发现现代意义的治理不仅要依靠国家,还要依靠市场、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5]。于建嵘将国家治理分为国家层面的治理和地方治理,表现在国家领导人的执政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实施政策法律和促进发展、保障稳定安全等方面[6]。胡鞍钢将国家治理能力理解为:“国家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实际能力,是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7]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的领域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内容包含多个领域,既有经济、政治方面,也有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

1.政治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我国政府引领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治理的水平。因此,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提升党和政府的能力。

2.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同时多变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在风险。如何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也在考验着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3.社会方面。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公民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淡薄,社会发展缺少活力。促进社会良好发展与激发社会活力必然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

4.文化方面。文化繁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然而,文化低俗现象与西方文化入侵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发展。建立积极自信的民族文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

5.生态方面。“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给很多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增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潜在成本。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态环境问题也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此,在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在一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多元主体以先进的治理理念与方法,运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事务进行系统深入的治理,以促进各领域健康、持续、全面地发展。

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原因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命题的提出是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原因不仅有国际因素,还有国内因素。

(一)国际因素

1.国际局势动荡。在21世纪,局部战争和冲突仍然没有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为此,我国必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应对国际局势的挑战,为现代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全球化浪潮加大了风险。时代召唤开放和交流,全球化既是国家发展的良机,同时隐含着风险:影响政治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安全易受其他国家经济形势的波及,文化自主性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一切的挑战都使原有的国家治理能力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国内因素

1.现实需要呼唤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社会不断进步。同时,许多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政府管理失灵、官员贪腐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层出不穷。市场失灵,经济发展面临下滑压力。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差距拉大。法治不完善,公民道德水平下滑。生态环境破坏,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科技进步期待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正在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新科技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需要国家治理方式做出相应变化,自然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民主进步需要治理能力现代化。伴随着民主的逐步发展,我国公民的权力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也在慢慢增强。社会的开放使人民的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政治权利也成为人们的需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措施

为了有效改善国家治理能力,我国要在执政党建设、政府、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一)党建方面——建设民主自律的先进性执政党

首先,加强反腐倡廉和党员廉洁自律教育,净化党员队伍。其次,加强制度、人事等方面建设,实行依法执政、民主决策,促进党员干部的高素质、年轻化、革命化。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一个民主自律、永葆先进性的执政党,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政府方面——塑造政清吏廉的服务型政府

首先,政府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要解放思想,勇于打破旧框框的束缚,努力破除一切阻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限制。同时,我国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汲取我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教训,扬长避短,少走弯路。通过各种措施,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塑造一个政清吏廉的服务型政府。

(三)经济方面——打造活力开放的稳健型经济

在国内,我国还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发挥市场的优势作用,激发市场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我国经济要增强抗风险能力,對来自其他领域的风险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能够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化解危机,快速恢复并适应风云变幻的内外环境。

(四)文化方面——培育自信多元的社会主义文化

首先,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治理共识,引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既要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也要批判借鉴外来文化,在认真甄别后吸收其有益成分。再次,努力改革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勇于创新,扶持新的文化产业,注入发展活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我国早日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五)社会方面——构建公平正义的幸福型社会

首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平、正义、民主,实现机会均等、权利平等、规则公平。其次,创新社会问题预警机制,建立使民众表达合理诉求的途径,妥善解决社会矛盾,提升社会风险防控应对能力,维护稳定。再次,强化民众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加强社会自治,增强社会活力。通过培育社会力量,人民群众依法积极参与治理,能够增强社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生态方面——营造天蓝水清山绿的宜居型环境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要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改正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同时,国家和社会要加大经费投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科技水平。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为人民群众建设一个天蓝水清山绿的宜居环境。

四、结语

面对发展与问题并存、机遇与风险共生的内外环境,我国必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兼容并蓄、科学规范等原则时,应努力在先进性执政党、服务型政府、稳健型经济、自信多元文化、幸福型社会和宜居型环境等方面加强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治理能力治理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