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多奇人
2016-05-30
一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苏七块。
——冯骥才《苏七块》
点读
选段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对苏大夫的外貌进行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精明干练,正所谓“奇人奇貌,必有奇能”就是这个道理。此外,作者还妙用比喻,把苏大夫的双手比作白鸟,运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二
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那年,从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就想把戏给留下来。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本,说话也不中听……洛半城也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霸道,太霸道了。
——刘建超《戏霸》
点读
选段从正面的角度出发,写出了洛半城的嗓音洪亮,介绍其得以出名的原因;侧面写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戏班老板连声赞他戏演得棒,皆表现出了他技艺的高超,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戏霸”这一人物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
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穆三爷擅丹青,尤擅国画。泼墨挥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渔舟,或落日,无不大气恢弘,使人身临其境……晚年,穆三爷开始画鱼,尤以鲤鱼为嗜。家中养一池鲤鱼,硕大透明的缸中,红黑相戏,上下翻腾。穆三爷常常伫立缸旁,凝神观察。泼墨挥毫中,鲤鱼跃然纸上,那姿态、那神情无不与真鱼相似。鱼鳃微张,尾鳍轻划,根须颤动,双目含情。仔细听来,耳畔竟有潺潺水声。
——牟喜文《画鲤》
点读
选段中大部分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富有一定的节奏,并通过对穆三爷所画的鲤鱼进行形神兼备的描写,体现了穆三爷绘画水平的高超。